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5523880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青与绿林庚“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

2、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了眼睛,这是一个多少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春”不可。春天叫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

3、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长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选自唐诗综论)1

4、4作者在第1段中并未直接写“青与绿”,而写了“草与柳”,其作用是什么?(5分) 答: 15文章认为,在诗歌中,“青与绿”所代表的内容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区别有哪些?(6分)答: 16你对“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6分)答: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化用了苏轼的哪句诗?表达效果如何?(5分)答: 参考答案:14、(5分)“草和柳”常并见于古诗中,都涉及春天,而“青和绿”在古诗中多用来描绘春天的色彩。此处作者写“草与柳”是为了引出写“青与绿”。15、(6分)(1)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世界,青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2)绿原是一种和谐的色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

5、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16、(6分)(1)“柳条青”点出背景:大将出征去,正值家乡春柳青绿的季节。(2)青有永久之意。预示“将军”一出告捷。17、(5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分) “青青”是对春意的概括,意为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未来,永远春意盎然,生机勃发。这样结尾显是轻松、诙谐,富有情趣。(4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蒲公英的歌唱教育局来信了。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作为一个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遭遇到如此隆重的事情。此前,教育局要找他,都是一个电话,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卖花团伙招未成年

6、人上街行骗等事情。或者,就是严斥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他硬着头皮打开信封,以最坏的打算读完那份短短的信。信上说:六一儿童节将至,请贵校组织节目,参加区上的文艺调演。犹如大牢里的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执行判决居然是无罪释放,差点没跳起来。他把信反复读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一颗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光高兴没用,当务之急,是得去找老师,弄出个好的节目,才不辜负上级。他赶紧进城到艺术馆,想去请那里的老师们帮忙。老师们都很忙,一听说连三百元一小时的课时费都交不起,而且还要坐两路公交再转火三轮才能到达他的学校,于是果断地拒绝了。整整一天,他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有人听他说完而有

7、人只听他说了一半或更少。晚上,错过末班车的老周走在雨后的大街上,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就在他不知道该向谁说说委屈的时候,从远处桥洞下传来一阵凄凉的吉它声,那声音如泣如诉,令他忍不住走了过去,看见琴声起处,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蹲在桥墩旁,脚边乱七八糟地躺着一堆酒瓶。他小心地走过去,那人也只当他是一阵风,没有理会,继续弹着吉它并唱起歌,那歌是老周从没听过的,讲的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在大地上流浪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可爱的小天使。老周也是一个女儿的爸爸,特别能引起共鸣,听着听着,不觉已是泪流满面。因着这几滴泪,他们接上话来,并一直聊了起来。到天明时,老周已大体明白对方是个音乐家,因为女儿得了脑癌不治身

8、亡而痛不欲生,四处漂泊地想挣脱痛苦,而且,老周还知道并坚信,这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他扛着老天送来的老师回到学校,等了一整天,老师才醒,虽然说话依旧有些颠三倒四,但大致能明白老周的请求,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几天后,音乐家写出了一首歌曲。歌词大意是讲一个不知道父母是谁的蒲公英在星空下寻找人生的答案,并且发出为什么只有美丽的鲜花才有明天的感叹。但最终,蒲公英看到普照的阳光,并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歌词的意境与学校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当然,最令他喜欢的还是蒲公英的结局。没有伴奏,音乐家为他们设计了无伴奏童声合唱。经过几天

9、的排练,杂乱失控的声音,便被天籁般流畅和谐的演唱所代替。仓库改造的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传出了悠扬的歌声。为了配得起这歌声,老周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了一套城里孩子们穿的校服,浅蓝的裙子白色的衬衣,把小家伙们包装得鲜亮整齐。为此,他推迟了给老师们发工资,但老师们并没像以往那样不高兴,纷纷说,这事,值得支持。演出那天,一个家长开着他的金杯车把孩子们送到演出的剧场门口。音乐家也破天荒理了发,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帅气地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二十几天的辛苦终于结出了果实,老周脸红红的,眼亮亮的,微笑着,一语不发。当老周走进剧场去签到时,负责签到的张科长很困惑地问:你们怎么来了?“我们收到通知来的。”老周既兴奋,

10、又有些惴惴不安地递上通知。科长把通知捻过来,像检验伪钞一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脑门说:“发错了,这是谁干的?明明是通知你们限期关闭学校,怎么装成文艺调演通知了?这不是乱弹琴吗?”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地飘了回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们解释这次不知是自己还是别人犯的错误,他觉得这比让他结束办了多年但终于还是没修成正果的学校更让他难过。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那是他的孩子们在做最后一次练习,周围路过的人们都感叹:这歌真好听啊!(选自小小说)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的开头颇具匠心,“教育局来信了”,既交代了整个故事的起因,又造成悬念,激发读

11、者的阅读兴趣。B. 小说写老周找老师帮忙却遭到冷遇的情节,主要是借此表达了对不关心弱势群体的人的不满。C. 音乐家的歌声里有对孩子的“爱”,听完音乐家的故事,老周坚信音乐家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D. 小说善于运用比喻,如“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等。5. 小说以孩子们的歌唱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 B 5. 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的结尾“蒲公英的吟唱”照应了标题和开头,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从主题上看,小说以悲剧结局,旨在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民工子弟学校处境的艰难,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极具警醒意义;

12、从写作技巧上看,不知情的孩子们和已定的结局形成了巨大反差,具有悲剧美;从艺术效果上看,小说以歌声结束,孩子们歌声越美越动听,越是牵动读者的心,孩子们的命运值得关注,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阅读的鉴赏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主要是借此表达了对不关心弱势群体的人的不满”有拔高之嫌,不正确。根据原文第六段“一听说连三百元一小时的课时费都交不起,而且还要坐两路公交再转火三轮才能到达他的学校”可以看出,老师们拒绝有不关心弱势群体的因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应是报

13、酬太低且路途遥远不方便。故此题答案为B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答出“小说以孩子们的歌唱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写作技巧的能力。解答时可从写作手法、表达主题、情节发展等角度分析。这篇小说以孩子们的歌唱结尾。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结尾的“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与小说的标题“蒲公英的歌唱”相照应。孩子们优美的歌声和上学的希望也像蒲公英一样,在学校被勒令关闭后随风消逝了,首尾呼应,使得小说的结构紧密完整,故事的情节更加合乎情理。从主题表达上看,结尾唱歌的孩子们都是外来农民子弟学校的学生,小说以孩子们的歌唱结尾,借小说故事映射现实,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民工子弟学校处境的艰难的情

14、况,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深化主题,具有警醒世人的意义。从写作技巧上看,学校拆迁已成定局,而不知情的孩子们还在远处认真地进行着最后的排练,两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得小说的悲剧性更加强烈。从艺术效果上看,孩子们纯粹的歌声与学校被勒令关闭的悲剧结局形成强烈对比,这种结局令人回味,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点睛】第2题考查分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小说结尾的形式有喜剧式收尾、悲剧式收尾、戛然而止式、突转式等。这篇小说的结尾是悲剧式的。分析结尾的表达效果应从情节结构、主体思想表达、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效果几个方面分析。从主题上看,一般有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主题等作用;从表现人物形象来看,一般能够起到突出主要人物性格及精神品质的作用;从情节发展来看,一般有呼应上文、使结构完整等作用;从艺术效果看,一般有令人感动、让人回味、引人深思、营造悲剧(喜剧)气氛等。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内在生命的伟大周国平 小时候,也许我也曾经像那些顽童一样,尾随一个盲人,一个瘸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