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文化广场建设规划建设报告 **市广场文化之城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我市广场文化之城建设情况,进一步破除广场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制约,进一步完善广场文化之城建设活动机制和管理体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全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根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方案》要求,于2008年4月8日至24日期间,陈健秋副局长牵头组织社会文化科、群众艺术馆组成广场文化之城建设专题调研组,对全市广场文化建设进行工作调研调研采取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三种形式一是先后走访了高埗、寮步、樟木头、常平、沙田、桥头6个镇,侧重考察一些文化广场的力量投入和使用情况;二是分次召开了高埗等19个镇(街)10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着重听取各地工作汇报和情况介绍;三是向32个镇(街)发放广场文化建设调查表,分类对各地的镇街广场、村(社区)广场、企业广场、商业广场、公园广场进行归纳和梳理,得到各地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全面、准确和翔实地掌握了各地广场文化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发现了存在的一些困难、问题和难题,也得到一些思索、启发和见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我市文化广场建设起步较早.1994年,黄江镇就率先建成 —1-全市第一个广场—-黄江大家乐广场。
2001年,我市提出实施新的文化发展战略,作为打造文化新城中“文化三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之一的广场文化之城建设由此拉开帷幕2003年,我市启动两年一届的“**市十佳文化广场评选"工作,以评选完善激励机制2005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市建设广场文化之城实施方案》,对全市广场文化之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广场文化之城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发展、呈现新亮点迄今全市共建立起各类文化广场628个,其中,市级主要广场有2个,镇街广场52个,村、社区广场313个,企业广场60个,商业广场57个,公园广场144个总占地3447万平方米,总建设投入资金38亿元,舞台面积14万平方米,专职管理人员1821人,年活动量24万场次,年活动经费1.65亿元,年管理经费2.87亿元我市广场文化之城建设在全国、全省范围亦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大岭山镇文化广场早在2004年就凭借其鲜明的布局特色、浓郁的文化特色成为首届“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樟木头镇东城文化广场、长安镇文化广场也先后荣获省“十佳文化广场”殊荣,中国文化报、南方日报、**日报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曾多次对我市广场文化之城建设进行专题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一是构筑了现代化的设施平台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贯彻《**市建设广场文化之城方案》,结合各地实际、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大力兴建各类文化广场,为开展各类群 —2—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搭建了一个宽广的服务平台,形成城乡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文化设施建设新格局一则覆盖广全市32个镇(街)中,平均每个镇(街)都有20个以上的活动广场,其中,占地一千平方米以上的广场550个,呈现出覆盖广、规模大、数量多的特点.二则档次高大部分镇(街)、村(社区)广场都划分了文娱区、健身区、休闲区、宣传展览区及消费区等,设臵了适合大、小型文艺表演的多功能舞台,配备了相应的灯光、音响等高质量的视听设备,配套了化妆间、厕所、绿化带、宣传橱窗、儿童老人活动场所等设施长安文化广场、大岭山文化广场、南城文化广场、厚街文化广场等30多个镇街广场还配备电视屏幕有的广场还建立有图书馆、歌剧院、康乐中心、露天音乐喷泉等各类特色文化设施.广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被群众亲切誉为“城市的客厅”和“平民的夜总会”三则特色新.各镇(街)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产业特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特色文化广场,塑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个性突出、文化底蕴深厚的广场、公园等大型文化设施。
比如:长安镇文化广场集西方建筑风格和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凤岗镇“杨官璘象棋广场”提供了100多名棋手同时博弈的设施规模和场地条件,另外,大部分广场都配套建设艺术雕塑、喷泉等设施,凸显一镇一特色、一广场一风格的效果 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活动格局各镇(街)根据广场设施 —3—功能、受众喜好、民间传统文化、地域产业特点等,积极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并着力拓宽广场文化活动的领域,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式的广场文化活动格局一则民俗传统活动体系各地挖掘和发挥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潜能和优势,自觉、主动地把木鱼歌、客家山歌、咸水歌、龙舟、醒狮、麒麟、粤剧曲艺、乞巧文化等民间文化精粹融入广场文化之中,从而建构起多姿多彩的民俗传统文化活动体系.比如:樟木头把握提升“麒麟艺术之乡”知名度、打造广场文化品牌的机遇,在镇文化广场承办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清溪积极向世界展示民间艺术风采,组织麒麟舞赴澳大利亚演出.洪梅将武术竞技与舞蹈元素融合进传统醒狮表演,突出对南国醒狮的性格刻画,使狮舞《南国醒狮攀高峰》一举夺得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秧歌组二等奖、“十佳作品奖";二则特色节庆活动体系。
依托各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物产资源,举办持续时间较长,内容丰富多彩,广受群众欢迎的特色节庆文化,形成了以**读书节、**国际啤酒节等**节庆活动为骨干,桥头荷花艺术节、东坑卖身节、横沥红荔风情节、望牛墩民俗风情节、石龙龙舟节、企石千年秋枫节等镇街节庆活动为基础的全市性特色节庆文化活动崭新格局据统计,仅2007年,我市举办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文化艺术节就达29个,其中:在常平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啤酒节”历时10天,吸引了17个国家65个啤酒品牌参节,87 -4—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消费,销售啤酒饮料近400吨.三则竞赛展演活动体系.为提高人们的审美力和鉴赏力,为文艺人才提供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各镇(街)纷纷以各类竞赛、展演活动为载体开展活动,使群众文化活动和专业指导服务在文化设施平台上实现良性互动,从而构建了群众参与最为广泛的竞赛展演活动体系在展演方面,组织“绚丽大舞台"、“诗歌回归大众"、“粤韵金声”、“都市彩虹”、“超强演艺大舞台”等到镇、村、企业广场进行演出,让文艺精品走近广大群众其中:都市彩虹自2005年7月推出以来,坚持每周免费演出,场场爆满,成为展现**形象和魅力的重要舞台,成为外人认识和了解**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竞赛方面,大力开展横沥“快乐周末"、道滘“k歌之王"、塘厦“越唱越红”等文化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热烈欢迎其中:塘厦镇2006年起举办“越唱越红”广场之星歌唱大赛”,两年时间共举办60多场赛事,参赛人数1000多人,观众超过30万人次.四则知识传播活动体系各镇(街)根据广场作为文化设施平台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各地实际组织开展讲座、论坛、征文、培训、图书借阅、知识竞赛等各类知识传播活动,从而构建起内容丰富的知识传播活动体系.比如:松山湖坚持高品质、高起点的广场文化建设理念,努力打造了在全市极具影响力的白领文化品牌,其中包括湖畔沙龙、博士论坛寮步举办实践科学发展观“青年论坛"、大岭山推出“如何实施文化零距离,构建和谐大岭山”专题论 -5—坛等 三是建立了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各镇(街)在兴办好文化设施的同时,着力管理和经营好文化设施,设立了广场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门的管理队伍,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一则管活动各镇(街)文化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坚持制订广场文化活动规划,长短结合,内外结合,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分工、早落实,使广场文化活动持续不断,蓬勃发展,从而形成由政府部门主导,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广场文化活动机制。
二则管场地.各镇街依据《**市文化广场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切合实际的本地广场管理制度,加强对文化广场内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广场内绿化场地的管理与治理,认真做好在广场所举办的会议、大型活动等服务和保障工作,最大限度发挥文化阵地的使用效益三则管招商各镇街借助我市每年举办一次的公益文化招商,将广场活动招商投资方、策划方整合起来,将社会办文化的力量组织起来,建立起文化活动招商的长效机制比如:寮步以市民广场为平台,将文化活动与商业活动有机结合,联合**国际汽车城、新奥燃气、三正地产公司、中国移动**分公司、鼎峰地产等企业,共同打造“牵手文化”品牌和企业品牌凤岗镇第三届文化艺术节,首次通过对两年一届的文化盛事进行商业包装和策划,得到永江集团等16家企业、单位140多万元赞助,大大提高了广场文化活动的企业参与度 —6— 二、突出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市的广场文化之城建设取得蓬勃发展,但从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的现实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观念落后制约提高.基层单位对广场文化工作认识重视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一则重视不够.有的单位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领导重视程度还有待于加强,广场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目标缺乏针对性、长期性和前瞻性.有的基层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可有可无,不痛不痒”的事,没有把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同等看待。
二则理解片面.部分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社区)一级干部对文化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唱歌、跳舞、写字绘画这个阶段,没有从“文化的内容是知识,文化的本质是精神,文化的手段是艺术”这样更高更全面的层次理解和落实到工作中去.三则唱“独角戏”.经常是文化部门“孤军奋战”、“唱独角戏”,其他部门参与热情不高,没有形成社会办文化、齐抓共管的大合唱效应由于上述思想观念上的滞后造成以下几种与要求不适应,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一种表现是重投入轻管理.很多地方在建设文化广场时,更多是从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人居环境的角度去考虑、规划,至于怎样发挥文化阵地、活动平台的应有作用,则思考较少又或者在基层农村,一般农村干部并没有很高水平去管理另一种表现是有舞台无导演没有相应人才去管理、搞策划、组织活动,各个地方对广场文 —7—化重视程度、广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再一种表现是旧瓶子装旧酒.广场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不能常办常新,平时正常开展的活动基本都是广场舞、卡拉ok等,由于形式单一,时间一长,吸引力、感召力随之减弱 二是经费欠缺制约活动广场文化建设没有设立专项资金,或者没有完全落实,广场文化活动一般采取“零打碎敲”或“挤牙膏”式的资金批拔方式,因而在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过程中,一般存在“现卖现炒”现象,缺乏有序的管理机制,难以使广场文化活动形成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
主要体现在:一是广场文化活动没有总体构想、策划和安排,大都是“即兴”而动,缺少前瞻性和计划性的文化活动构想,出现镇街活动多、农村活动少;政府举办活动多、中介参与活动少;节庆活动多、日常活动少;歌舞活动多、知识传播活动少的现象;二是广场文化设备相对滞后,一般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设备投资方式,缺乏全方位,高目标的设备购臵资金需求的投入 三是设施缺乏制约效益从全市来看,广场文化设施发展还很不均衡,部分广场基础设施还很薄弱,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全市628个广场中,有舞台的广场为428个,只占69%;配备了灯光音响的广场为291个,只占46%有些镇反映由于文化阵地设施的短缺,广场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手段,开展起来难度大,效果不明显比 —8-如企石是**重点扶贫镇,该镇称在发展广场文化设施方面深感压力有的村、社区经济发展了,文化设施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村干部宣传组织工作不到位,导致这些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使得广场功能弱化为市民茶余饭后聊天、散步的场所在部分农村,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现象依然存在,有广场无活动,见其形不见其神. 四是人才不足制约发展。
缺少广场文化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配臵以镇(街)文广中心为例,主要缺乏广场文化之城建设相适应的管理、策划和文化中介人才,导致广场文化创新发展能力弱化,在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