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范文(3篇)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25052229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范文(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范文(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范文(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范文(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范文(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范文(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范文(3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202X年传统文化教学方案范文(精选3篇) 中小学202X年传统文化教学方案范文(精选3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写好教学方案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我敢肯定,大局部人都对这个教学方案很是头疼的,下面是收集的中小学202X年传统文化教学方案范文(精选3篇),欢送大家分享。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根底,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 (一)、教学目

2、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响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根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民间传说、历法与生肖、诗词诵读(一)、娱乐体育、曲艺与杂技、诗词诵读(二)、中华河流、政治人物、诗词诵读(三)共十个单元,35个课时。 (三)教材编排原那么: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根本活动方式,到达提高学

3、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表达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那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气氛。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根底,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表达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

4、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鼓励性。 多媒体,课件等。 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每课均一课时。 中华传统文化,蕴天地之精神灵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着人类生生不息,以永不竭尽的智慧光明,照耀着每一个众生。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1、使学生喜欢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根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学生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

5、修辞的训练,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三册)中的大学。 2、弟子规中的总叙及入那么孝。 3、千字文选句: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4、初三语文课本中的国学内容。 1、以诵读为主,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多形式诵读比赛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视频、录音等,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3、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合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4、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根底上都有所提高,最终到达人人熟读成诵的

6、目标。 5、充分利用班级墙报,年级宣传栏等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氛。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本册共有26课,包含“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游踪”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内容具有活动性、趣味性。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因入学不久,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但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很高。 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篇或段),能大体了解其意思。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教材插图理解诗文大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了解中华传

7、统节日、民俗风情,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感情。 4.初步了解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5.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名人、名胜古迹等,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尝试参加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6.逐步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7.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 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篇或段),大体了解其意思。 2.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感情。 3.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老实守信、关心他人的意识。教学难点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结合教材插图理解诗文大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根底上都有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