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坝区文化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224867011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元坝区文化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元坝区文化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元坝区文化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元坝区文化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元坝区文化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元坝区文化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元坝区文化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元坝区文化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一、元坝文化旅游资源基本情况元坝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南郊,是广元的一个市辖区。东邻旺苍县,西接剑阁县,南与苍溪县相连,北与利州区搭界。境内人文资源富集,自然景观丰富而优美,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发展文化旅游业优势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昭化古城、剑昭古驿道为主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以太公红军山、苏维埃旧址马克思街、柳桥红军标语石牌坊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以平乐寺、广善寺、太公寺为主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以昭化山水太极、牛头山、云台山、将军岭、拣银岩森林公园为主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以昭化古城、柏林古镇、梅岭古镇为主的古城镇文化

2、旅游资源;以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射箭提阳戏以及昭化彩莲船、柏林沟金钱棍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单体包括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品质较高,开发价值巨大。(二)、良好的生态资源。元坝位于广元南郊,幅员面积1440 平方公里,总人口24.2 万。地形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复杂多样,海拔在400 米 1200 米之间。区内四季分明,夏热冬冷,终年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6.7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左右。 复杂的地貌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丰富的生物资源。据初步统计,区内有220 多种野生动物,受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野生动物有2 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野生动物有14

3、种。鸟纲 15 目 84 种,爬行纲2 目 12 种,两栖纲有2 目 6 种,嘉陵江、卫子河有大蟾蜍中华亚种,鱼纲有6 目 75 种,境内有鲫鱼、鲤鱼、草鱼、鲢鱼、鳙鱼、花鳅、泥鳅、黄鳝、鲶鱼等。元坝区属东部湿润森林植被区、常绿阔叶植被带。由南向北过渡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和针叶林的原生天然植被。其野生植物丰富,且种类繁多,分布面广。其种类现有木本植物320 种,草本植物 255 种,蕨类植物24 种。(三)、厚重的历史文化。元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古迹众多,风景秀丽,是蜀道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景点有秦汉时期的巴蜀第一县址昭化,古城的秦陶汉砖、费 祎陵墓、鲍三娘陵墓以及葭萌险关等三

4、国古迹;有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云台风光、柏林驿道;有建于东汉至今保存完备的“广善寺”;有巍巍红军山、红军纪念牌、红军练兵遗址、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碑林;有省内仅存,饱含艺术韵味的柳桥红军石牌坊;有南宋名寺蜀北第一丛林“平乐寺”等。(四)、优良的基础设施条件。元坝交通发达,通讯便捷。成(都)普(济)铁路、广巴公路、广南高速横穿东西,京昆高速贯穿南北,国道212 线、嘉陵江纵贯南北,区内108公里环线公路连通28 个乡镇, 距广元飞机场28 公里。万门程控和移动通讯开通,长途通讯进入全国联网,实现了国内国际直拨。景区景点、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条件基本配套。二、元坝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在统

5、筹城乡、“两化”互动和“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推进中 ,元坝依托优质旅游资源和文化积淀,不断推进和深化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昭化古城深挖三国文化资源,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正加快完成剑门蜀道创国家级5A 景区工作。以平乐为中心,连通栖凤峡、紫云湖与元坝城区相融互动一体化发展的大型后花园打造已在紧锣密鼓的实施。成功举办首届柳桥荷花节,加深了游客对平乐景区的吸引和期许。省级旅游示范乡镇大朝乡,以恢复打造古道驿站文化,多元化营销宣传,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大朝美食烤羊节”,丰富了元坝的文化旅游内涵。太公红军山红色旅游景区,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文物保护较好,启动了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创

6、建,力争创建成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嘉陵江流域元坝段移民工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展开该区域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前期调查工作,逐步完成区域生态观光总体发展规划。以柏林古镇、 梅岭观、将军岭为主轴的蜀道南路产业园正在有序开发建设。据初步统计: 2012 年,接待游客共计339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0.5 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7.7% ,43.3% 。全区文化旅游业结束了无正式开放景区、无门票收入的历史,进入了“龙头”带动、多园并进、统筹城乡、强区富民的崭新发展轨道。三、元坝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 )、全局意识有待加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尚未形成。 在加快旅游业发展上虽然统

7、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但就如何发挥旅游业在通道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上还有差距。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定位、制定的规划与市上衔接不够。前期的规划设计需进一步修编完善,实现与地方发展和谐互进。 开发 管理模式陈旧,一个景区分属多个部门,管理协调难,工作阻力大。以昭化古城景区为例:古城景区一二期工程建设、灾后重建项目、古城规划建设任务已基本实现,亟待对景区建设规划进行修编。景区各组成部分分别有多方单位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在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宣传营销等时有脱节、推诿现象发生。(二) 、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投入不足,缺乏长效的营销手段。 由于目前我区旅游业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旅游景区(点)、旅游产品的推出需要大

8、力宣传、包装,然而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在需要较大投入的宣传促销方面,经费投入不足,难以形成较大规模。宣传方式单一同质化,缺乏新意。宣传面局限,宣传受众需进一步扩大。在找准目标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尚未形成一套长效化、规模化、系统化的宣传营销手段。(三)、文化旅游融合不够,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有关部门沟通配合不够,存在“各唱各的戏,各打各的牌”的现象。旅游资源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挖掘不够,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项目,没有转化成产品进入旅游市场,元坝深厚的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文化资源价值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四) 、产业要素发展不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没有形成。饮

9、食文化特色不突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宾馆接待标准和接待能力弱,旅游旺季住宿难问题突出;没有开通旅游交通专线,普通游客进出景点较为不便;旅游商品开发不足,文化品位不够,缺乏便于携带、物美价廉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定点购物场所; 旅游景区娱乐项目少,游客参与性不够,留不住游客。产业链条不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旅游收入的增加。(五) 、旅游人才匮乏,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工作相对滞后,管理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低,影响了全区旅游业总体水平的提升。四、元坝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及建议(一)、要从全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10、。文化旅游产业关联度高,拉动力强,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产业;是调整优化结构、促进发展方式的先导产业。我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与周边县区相比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因此,要进一步大力推动我区文化旅游产业科学跨越发展。(二)、要站在统筹全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战略高度,进一步统筹完善总体规划。从全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出发,结合打造广元后花园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对现有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全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进行水乳融合,互相吸收,更加注重区域统筹, 更加注重文化挖掘, 更加注重景观打造,更加注重环境保育,更加注重综合配套,高起点规划统筹建设方案

11、,以规划统筹各个条块、园区的建设发展,以规划整合要素和资源。(三)、抓主抓重,多园并进,精心打造具有元坝特色的主打品牌 。依托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休闲文化、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特色旅游,重点打造“三线”、 “五园区”。开发三条线路,一是剑门蜀道旅游线,二是蜀道南路旅游复线,三是嘉陵江流域生态旅游线。打造五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一是昭化大朝三国文化乡村旅游产业园区。依托蜀道三国文化,逐步建成全市龙头景区、全省重点景区、全国知名景区,与剑门关捆绑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二是广元后花园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依托自然和人文、宗教文化

12、资源,逐步建成广元市郊假日经济乐园和过境休闲目的地;三是太公红军山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依托太公红军山遗址群,建成川陕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四是蜀道南路民俗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依托射箭将军岭、柏林古镇等民俗文化,建成民俗民间文化展示体验、休闲度假、探幽访古旅游胜地。五是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重点挖掘嘉陵江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结合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建成嘉陵江水域元坝段休闲度假长廊。(四)、齐抓共管, 共同营造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继续加大财政对旅游产业的导向性投入,积极筛选优势旅游项目争取国家和省上对旅游业的

13、扶持投资。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以创建5A 、4A 级旅游景区(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景区(景点)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旅游住宿、餐饮等条件,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引导扶持旅行社、宾馆、酒店、运输、娱乐等旅游企业加强协作,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组合,达到利益共享。(五) 、开拓市场,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一是整合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建立政府组织、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形成政府推动景区形象宣传、企业开展产品促销的格局,实现宣传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

14、 二是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平台和大型节会,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借举办各种节会之机,在会议举办地组织规模较大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邀请周边有实力的旅行社和旅游宣传机构,组织开展大型采风、自驾游等系列推销活动;组团参加各类国内外大型旅游推介会,继续举办“三国文化节”、 “柳桥荷花节”、 “紫云猕猴桃采摘节”等能突出元坝特色的活动。三是借助文化宣传造势,组织文艺界人士宣传元坝,采取画家画元坝,作家写元坝,歌手唱元坝,摄影家拍元坝的办法联合宣传推介元坝旅游资源。(六)、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优质的服务是景区(景点)软实力的核心展现,是推广景区、留住游客的“活名片” 。实现元坝文化旅游繁荣发展,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一是出台优惠政策措施,用优厚的待遇聘任旅游界人才参与文化旅游管理;二是加大投资力度,聘请专家学者对现有的旅游管理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要创优引进人才的环境与条件,使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用人才来撑起元坝文化旅游的一片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