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风气调查与原因浅析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858663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8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学习风气调查与原因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学习风气调查与原因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学习风气调查与原因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生学习风气调查与原因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生学习风气调查与原因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学习风气调查与原因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学习风气调查与原因浅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生学习风气调查与原因浅析 陈伟忠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而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它主要通过学习行为表现出来。学习行为包括课堂学习行为和课后学习行为,在课堂中,主要体现为学生上课的专注程度、精神状态、对课程的重视度与积极程度;在课后,则主要体现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消化,以及对学术课题的研究等。学生的课堂行为与课后行为是相互依存与相互支撑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一、调查方法和对象本次调研所采取的调查方法为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484份,回收率为93.08%。大一年级占4

2、1.24%,大二学生占21.65%,大三学生占27.32%,大四学生占9.79%。男生比重为55.19%,女生比重为44.81%。二、调查结果概述调查结果的概述是按照大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内容进行的,即课堂行为与课后行为。课堂行为选取的为不良学习行为,而课后行为则研究的为正面学习行为。1. 部分课堂不良学习行为出现频率调查2. 部分课外正面学习行为出现频率调查3. 学习行为影响因素调查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仅讨论影响“课堂经常或总是发生的不良行为”以及“课外从不发生学习行为”产生的因素。(1)“不认真听课”行为出现的原因调查(2)迟到早退和逃课行为出现的原因调查(3)占用课堂时间做社团工作行为出现

3、的原因调查(4)课堂其他不良行为出现的原因调查(5)影响课外学习行为出现的原因三、结论和存在的问题1. 学生学习风气欠佳,学习氛围淡薄学生总体的学习风气及学习氛围并不尽如人意。学生逃课缺课、迟到早退的现象较为明显,久而形成不良的学习风气。而学生的学习氛围也较为淡薄、散漫,学生在课上聊天、上网等情况时有发生。2. 学生课外学习情况两级分化严重由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知,从不或者很少参加学术报告会、讲座、社会调查、科研活动及专业技能比赛的学生与经常或总是参加此类活动的学生都占有一定比例。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两级分化严重,部分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学习活动,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对此类活动表现出消极、被动态度。3.

4、 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社会性和群体性学生的学习行为十分容易受周围环境以及他人的影响。周围环境学习氛围浓厚能带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周围学习风气不良则会导致学生不重视学习甚至养成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四、成因分析1. 学生自身因素(1)意识不够,自控能力薄弱自制力,即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是指在没有外界的监督下,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掌控而适当地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81%的被访者表示大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出现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大学生自身的自制力不强。(2)条件不同,认知能力差异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生源地、

5、个人教育基础、天赋秉性等方面的不同,大学生在认知能力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而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其课堂行为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认知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内容太难,听不懂,对所学知识无法掌握或完全掌握,进而产生挫折感、焦虑感,丧失了学习信心和兴趣,从而导致课堂不良行为的出现;而那些理解力、认知能力极强的学生便能很快掌握专业知识,课堂知识的容量已然不足以匹配此类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导致此类学生群体内的课堂不良行为发生。当然,出现这两种情况的只是部分学生,属于群体特例。2. 教师影响因素(1)教学方式不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指个人与以意义符号的不断沟通,理解与重建的一个动态过程。教师须将晦涩、难

6、懂的书本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诠释,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起着关键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地理解、消化教师转化了的知识。然而,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只顾内容教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造成不良学习行为的出现。(2)教学能力有欠缺有些教师由于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使其在授课过程中出现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知识结构零散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不流畅、不紧密等现象,导致学生听课受阻或听课疲劳,从而在课堂上会出现不良学习行为。3. 学校管理因素(1)大学学习意识与方法引导缺失大学的学习和高中存在很大差异

7、,突出一点就是学习的自主性极强。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觉悟,要懂得自学,也要懂得利用上课等和教师为数不多的交流机会。大一刚入学的学生从高中的严格的环境,到了大学宽松的氛围会感到不适应。在进入大学之后,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及时的、简洁的入学教育和引导,包括对课堂纪律的严肃要求等,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惯性思维,即认为不需要这样做。如果学习的意识没能在学生刚入学就加以灌输确立,将不利于后期习惯的养成。(2)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偏重应试目前的考核机制中,考试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尤其是针对人文社科类专业。部分学生会认为少听一两节课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考前突击也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假如没有课堂小测或实践要求,就可能导致课程考核设置上过于应试,使得学生对平时的课程学习表现出一定的怠慢。责任编辑 邱 丽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