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总复习基础训练第五册第三单元(含详细解析)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24858618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总复习基础训练第五册第三单元(含详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总复习基础训练第五册第三单元(含详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总复习基础训练第五册第三单元(含详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总复习基础训练第五册第三单元(含详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总复习基础训练第五册第三单元(含详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总复习基础训练第五册第三单元(含详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总复习基础训练第五册第三单元(含详细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训练二十七 第三单元第卷(选择题,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唾骂() 晦气() 面颊() 异端()B.蛊惑() 虫豸() 祓除() 赊欠()C.嗥叫() 赧然() 讳饰() 怃然()D.侮蔑() 骤然() 逾垣() 惘惘()答案:D解析:A项“颊”的读音为“”,B项“豸”的读音为“”,D项“嗥”的读音为“”。2.下列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乖史法:违背 舂:把谷类的壳捣掉 满脸溅朱:大红色 讳: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B.擎:向上托,举 箸:筷子 觑:看,窥探 蛊:迷惑 忐忑:心神不安C.祓除:清除 蹊跷:奇怪 簌簌:纷纷

2、落下的样子 赧然:因羞愧而脸红皂:黑色 怃然:失意的样子 小觑:暗中观察 初隽秀才:刚刚考中秀才答案:D解析:D项小觑是“小看”的意思。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蓄之竹帛”,这篇文章要算第一次,但先遇着了这第一个难关。B.有一日很温和,微风拂拂的颇有些夏意了,阿Q却觉得寒冷起来,但这还可担当,第一倒是肚子饿。“求食”,看见熟识的酒店,看见熟识的馒头,但他都走过了,不但没有暂停,而且并不想要。D.阿Q这时在未庄人眼睛里的地位,虽不敢说超过赵太爷,但谓之差不多,大约也就没有什么语病的了。答案:A解析:A项中的“但”应改为“所以”。4.下列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A.“我不知

3、道,他们没有来叫我!”B.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C.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D.“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答案:A解析:A项感叹号改为省略号。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59题。 阿Q飘飘然地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地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

4、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

5、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荷荷!”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了。5.“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地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这句话的作用是( )A.烘托阿Q对革命到来的新鲜感和高兴的心情。B.渲染气氛,为下文写阿Q的梦境作铺垫。“飘飘然的飞”相呼应。D.预示阿Q对革命的认识是朦胧的。答案:B解析:要抓住烛火跳与思想迸跳的联系来分析。6.“造反?有趣,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这四个自然段,从小说的表现手法看,它是( )A.肖像描写,写了白盔白甲的革命党人和未庄一群女人的肖像。B.行动描写,写革命党在未庄时,各类人物的种

6、种丑态。C.对话描写,写了阿Q在朦胧中与革命党人及未庄的一伙鸟男女的对话。D.心理描写,写造反的消息传来未庄时阿Q的幻想,表明了他对革命的糊涂认识。答案:D解析:是阿Q在土谷祠的畅想,包括阿Q所神往的革命全部的内容。段中“阿Q忽而大呼起来”表现的是( )A.阿Q因受革命军的惊吓而大叫。B.阿Q怕假洋鬼子不准革命而大叫。C.阿Q热烈向往革命,精神处于亢奋状态而大叫。D.阿Q因自己要投降革命党了,高兴得大叫。答案:C解析:阿Q梦见革命特别兴奋,A、B、D项分析牵强。8.鲁迅塑造阿Q这个形象的意图是( )“长衫人物”送上刑场的悲惨遭遇。B.说明中国人如此愚昧落后,实在没什么希望了。C.借阿Q的形象揭

7、露某些人的隐私。D.要画出这样国民的魂灵来,暴露国民的弱点,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答案:D解析:要联系到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来分析。9.从这几段的文字可以看出,阿Q是( )A.无产阶级中极端贫困的革命先锋。B.有一定觉悟但又自私自利的农民。C.受辛亥革命影响而积极参加革命的人。D.想革命而尚未真正觉悟的农民。答案:D解析:阿Q十分向往革命,但对革命的理解十分幼稚,认为就是“金钱”“权力”和“女人”。三、(3分)10.对下列的词和句子的分析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A.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到胜利的欢喜。(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明了阿Q争强好胜的心理)B.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

8、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加点处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阿Q自认为革命之后,因别人惧怕而愉快的感觉)C.我也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茂才”即“秀才”,运用了避讳的修辞手法)D.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耸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等候”一词不仅表明阿Q的奴隶性,更表明他主动地接受惩罚。这种奴性人格,变成某种受虐狂,让人触目惊心)答案:A解析:A项这里表现的不是阿Q争强好胜的心理,而是表现阿Q期软怕硬的心理。他欺侮的是小尼姑,是弱者,他才“永远得意”。第卷(120分)四

9、、(23分)11.“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与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相比,阿Q的“扔”表现出怎样的心理?(7分)参考答案:孔乙己的“排”表明他的穷困潦倒,九文大钱来之不易,生怕多给,所以排出来看个清楚。阿Q则是为了在未庄人面前显阔,所以他故意“扔”来,这个带有声音的词的意思,表明他的目空一切,忘乎所以。解析:“排”说明钱来之不易,“扔”则显得阔绰,说明阿Q十分得意。12.阅读秦韬玉的贫女,完成后面题目。(10分)贫 女 (唐)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0、!(1)本诗塑造的贫女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2)本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广为人们传诵,试分析本诗的比兴意义。参考答案:(1)纯洁朴实、细腻爽快、自矜自持、操守高远、不迎合流俗。(2)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了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展现了封建文人独醒独清的寂寞情怀。解析:(1)本诗通过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了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2)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

11、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13.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1)寄意寒星荃不察,_。(2)_,俯首甘为孺子牛。(3)我自横刀向天笑,_。(4)_,红杏枝头春意闹。答案:(1)我以我血荐轩辕(2)横眉冷对千夫指(3)去留肝胆两昆仑(4)绿杨烟外晓塞轻五、(22分)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鲁迅的柔情(节选) 余 杰 鲁迅住在北京砖塔胡同的时候,有几个小邻居。其中有一位小女孩叫俞芳,如今俞芳已经年近9旬了,她回忆起当年与鲁迅的交往来,宛如还是在昨天 鲁迅刚刚搬到砖塔胡同61号,给小俞芳的第一印象是神情严肃,让人望而生畏。

12、的确,鲁迅那双冷眼,很少有人敢直面。然而,这一印象到第二天就变了。第二天上午,鲁迅送给俞芳和妹妹每人一盒积木。那时,积木还不多见,可把小姐妹乐坏了,马上就在院子里比着搭起来,鲁迅也兴致勃勃地参加进来。 很快两姐妹就与鲁迅熟悉了。他们之间无拘无束,鲁迅叫俞芳“野猪”(因为俞芳属猪),而叫她的妹妹“野牛”(妹妹属牛)。于是,姐妹俩群起而攻之,叫鲁迅“野蛇”。鲁迅迷惑不解地说:“蛇也有野的么?”两姐妹仔细一想,都哈哈大笑起来,是啊,蛇本来就是“野”的! 俞芳姐妹还经常敲鲁迅的“竹杠”。北京冬天的晚上,十分寒冷,那时常常有一些老百姓冒着寒风,走街串巷地卖萝卜。那时冬天的水果很少,即使有,价格也贵得吓人

13、,一般老百姓是买不起的。而萝卜就便宜了,一个大萝卜只要一两个铜板,又大又甜,可以当水果吃,所以就流行起卖萝卜来。每当卖萝卜的小贩一声吆喝“萝卜赛梨哟”时,俞芳的大姐就拉着鲁迅的母亲太师母要鲁迅请客。十有八九,鲁迅都会爽快地同意她们的要求。如果遇到鲁迅不答应,多坚持一会儿,太师母就出来打“圆场”,笑着说:“这次让我来请客吧!”太师母这句话一说,全屋子的人顿时活跃起来。 那时,北京街上还有一种挑担卖桂花元宵的,这种点心比较贵,俞芳姐妹不仅没有吃过,连想也没有想过。有一次,大姐异想天开,竟然要鲁迅请大家吃桂花元宵。三个小女孩你一言,我一语:“大先生,元宵多甜哪,可香呢,热腾腾的,多好吃啊,吃一碗,文

14、章都写得出来,觉都睡得香些”鲁迅本来是不打算迁就三个小姑娘的,但是看到她们垂涎欲滴的样子,再加上太师母也点了头,于是也就同意了。结果,太师母、鲁迅、朱安、俞芳三姐妹以及三个帮工,每人一碗,一共要了9碗。 这段回忆让我想起鲁迅的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来。真正的英雄,其实是最温柔的人。鲁迅当然有他睚眦必报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缕缕柔情。鲁迅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后来那些塑像里千篇一律的神态横眉冷对、怒发冲冠。要是一个人总是横眉冷对、怒发冲冠,不仅他的脸部肌肉受不了,而且他的精神也受不了,弄不好会疯掉的。鲁迅很多时候都是慈眉善目的,这在很多友人和学生的回忆中都能够发现。鲁迅尤其喜欢孩子。喜欢海婴和所有的孩子。俞芳回忆起76年以前与鲁迅的交往,还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晰。这也正说明鲁迅在孩子们心目中留下了何等深刻的印象。 鲁迅不仅在孩子那儿寻找纯洁和单纯,他自己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鲁迅尽管早就看透了整个世界,但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也没有对世界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