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路径的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初探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858593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IC路径的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于IC路径的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于IC路径的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于IC路径的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于IC路径的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IC路径的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IC路径的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初探(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路径的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初探 郝新东李韵摘 要就高校校 区间隐性知识IC路径共享而言,其运作框架包括相互制约的实体层虚拟层管理层和IC团 队四大部分,其绩效评估的逻辑框架有“一个目标,两大特点,三项原则,四类指标”四大 要件,进而依此设计出三层架构的指标体系关键词IC;高校校区;隐性知 识;共享绩效;逻辑框架;指标体系G258.6 A 1008-0821(2009)08-0008-05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Taci t Knowledge SharingBased on IC Route Among University CampusHao Xi

2、ndong Li Yun(Naihai Colleg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Foshan 528225,China)AbstractTalking about the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along IC route among universit y campus,its work frame includes interrelated four parts:entity layer,dummy laye r,supervise layer and IC group.Its logic frame of performanc

3、e evaluation include s four elements:“one target,two traits,three principles,four index”,and by thi s way,the Three Layers Index System was designed.Key wordsIC;university ca mpus;tacit knowledge;sharing performance;logic frame;index system隐性知识是一切知识之源,“知识共享”是划时代的强力呼喊目前虽然已有一些关于 隐性知识共享的学术成果,但关于隐性知识共享绩

4、效测度的研究则处于空白状态,还待突破 本文将在此论域做个尝试1 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IC路径共享的 运作框架信息时代的出现和发展使高校的知识及其共享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在高校竞 争过程中,诸如心智模式信念价值观个体经验体会灵感顿悟直觉诀窍以及 团队习惯组织文化共同愿景等高校成员的隐性知识对高校学术能力人才生产能力管 理能力和文化能力的显性和外化起着主导性作用隐性知识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 难以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进行明确表述和传播,它的主要载体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个 人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隐性知识共享的难度2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北美欧 洲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内兴起的Information Co

5、mmons(IC)模式为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 路径IC从本质上来说是用户在一个整合的平台上获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信息 帮助,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团队精神,进行学术交流的动态性过程3就国内目 前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状况而言,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IC路径共享的运作框架可归纳为实体层 虚拟层管理层和IC团队四大部分1.1 实体层的建设IC是基于图书馆电子网络资源环境而专门设计的学习工作传递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物理 空间4IC实体层由实体空间硬件设备和服务设施等部分组成:(1)实体空 间包括开放获取区交流区灵活可变的电子教室促进小组研究的讨论室指导用户学习 和提高技能的指导室帮助用户开发数字作品的多

6、媒体制作室体验技术和软件工具的实验 室网络咖啡吧和休闲区等;(2)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和外围设备;(3) 服务设施包括参考咨询台电脑技术支持台等实体层的构建应当因需而变,各构建元素要 依据用户需求实现规模和实现目标的不同而改变为了保证校区间隐性知识共享的效果,IC实体空间的各个组成部分应当有以下特征:电子教 室应具灵活性,既便于师生交流又可根据需要调整;协作学习区应有规模上的不同,以适应 不同团队需要;独立研究室应有相当的数量且相关设施配备完善;训练指导室要注意安静和 隔音效果;多媒体制作室应配备多媒体制作软件和相应的设备;休闲区要体现舒适度,配备 沙发和茶几,强调文化氛围;咖啡吧尽

7、量与休闲区结合,形成休闲饮食区1.2 虚拟层的建设鉴于隐性知识的特点,IC虚拟层对校区间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起着必要的辅助作用5 IC虚拟层由虚拟空间虚拟资源和网络软件设施等部分组成:(1)虚拟空间包括各种 社会网络空间学习社区兴趣社区虚拟实践社区等虚拟环境;(2)虚拟资源包括数字 图书馆资源知识社区知识导航网络培训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其他各种信息资源等; (3)网络软件及设施包括各种网络软件信息获取与共享软件网络教学软件办公软件 多媒体软件以及其他应用软件等就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共享而言,虚拟层应当以校区间的校园网为依托,营造资源丰富支 持开放获取与协同共享的虚拟学习环境,建成一个突破时空地域介质限

8、制的便于使用的 电子文献信息中心和智能型知识型服务平台为了便于校区间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IC网 络交流平台应具有集成性,即整合好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信息,集它们于 一体,在同一网络环境下运行,使教师在任一校区都可以享受各级各类资源库所提供的各种 不同形式的资源1.3 管理层的建设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直接决定着实体的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健全合理的组织制度和组织体 系是隐性知识共享的内部保证IC管理层建设的内容包括服务组织及其结构服务规范资 金投入运行制度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和服务评价体系等不同的IC组织模式均具有其优 势和局限性,选择时不能简单套用6必须认真考察高校及其图书馆现有服务体

9、系设施资源及人力等条件,结合图书馆自身特点学校组织环境及与发展战略,实现组 织体系创新在IC管理层的构建模式上,目前国内高校可有两种主要模式供选择:一是独立管理型由图 书馆独立负责管理与运行各类人员均由图书馆聘用和配置,对个别服务项目仅提供场所, 由服务部门管理其优点是容易协调运行高效;缺点是服务项目不够多样化,不易实现与 其他部门的资源整合二是合作管理型由图书馆与相关部门通过多种合作方式 共同管理可以由图书馆全面负责管理与运行,来自合作部门的人员服从图书馆组织与协调 也可以由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该委员会由学校图书馆及合作部门相关领导组建,下设 一级或多级工作组负责日常运行1.4 IC团队建设

10、IC理念及其应用进一步拓展了高校团队学习交流互动的时间与空间,使隐性知识的共享 更加便利IC针对不同用户类型学习风格与研究习惯而营造的多个大小适宜布局合理 设施完备舒适方便的实体场所可以容纳较多的固定或临时性的规模不等的团队,从而使隐 性知识共享所依赖的各种载体和形式都能够尽量发挥作用7把隐性知识共享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要求把各校区教师群体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来建设,以 IC空间为依托,营造一个个扁平化柔性化灵活机动和谐上进的学习团体IC团队成员 应当以广大的教师和学生为主,以图书馆馆员各类专家等为辅隐性知识转化的一个主要 方法是亘古至今的师徒制,IC将它借鉴成了导师制,即学生可选一名老师做他的导

11、师,专门 负责学生的潜能指导及学习方向等的引导在IC团队中,用户可以彼此交流感悟经验想 法与心态进行反思式观察,通过领晤模仿和练习,集中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加速 隐性知识流动和转化的速度和质量,使分散在个体中的隐性知识得到有效整合,使团队成员 各自的隐性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共享和深化2 高校校区间IC路径下隐性知识共享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逻辑框架是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南9笔者设计的高校校 区间IC路径下隐性知识共享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有“一个目标,两大特点,三项原则,四类 起标”四大要件2.1 高校校区间IC路径下隐性知识共享绩效评价逻辑框架的 要件2.1.1 “一个目标”是

12、指“实现隐性知识有效共享”这一战略目标绩效源自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应与战略目标 相一致,应围绕战略目标逐层传递和分解,使IC路径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被赋予战略责任,使 每一个IC成员的工作都兼顾到同一个战略目标102.1.2 “两大特点”一是指校区间的空间分隔性使各校区师生等人员的直接交流困难重重,需要在设置IC架构时 设法预以克服或削减;二是指隐性知识载体的“非物”性及交流的“有声和动态”性,从而 要求在IC建设和评价时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发挥所有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2.1.3 “三项原则”(1)适度原则要求管理层既要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评,也要科学合理地控制指标 体系的规模11指标太少,处理和建

13、模相对简单,但难以反映被评对象的特性 ;指标太多,有利于判断评估,但也存在掩盖对象间的差异性等问题(2)可操作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立足实际,充分考虑绩效测量信息的可获得性及计量指 标的相关性精确性与简洁性的权衡还要注意把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以便他们及时 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促使其改进工作和提高效率12(3)兼顾成本原则高校属于非营利部门,不能像企业那样把经济效益作为绩效评价的重 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成本指标,包含成本指标的绩效评价结果能够为决策层制定相 应的改进措施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13由于IC设施兼有隐性和显性知识共享 双重职能IC投资缺乏横向可比性IC相关人员既有专职也有兼职等原因的

14、存在,使IC路径 下的绩效考评难以进行精确的成本核算,相应的成本考核结果只能作为决策层的参考2.1.4 “四类指标”是指前面所论述的IC团队管理层实体层和虚拟层的相关指标体系四大要件架构起来的逻辑框架见图12.2 该框架的逻辑关系2.2.1 垂直逻辑关系战略目标在整个逻辑框架中处于核心地位,平衡并引导着其他要件的内容,是整个绩效评价 逻辑框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四类指标是从战略目标中直接衍生出来的14两 大特点与三项原则分别与四类指标存在着因果关系和必要条件关系因为有两大特点,所以 ,四类指标分成“人”(IC团队和管理层)与“物”(实体层和虚拟层)两大类,并且要加 大“人”的因素的分值只有充分考

15、虑了两大特点,四类指标设计的科学性才可能得以保障 同时,因为有三项原则,所以,四类指标体系内部至少要有“综合分类和单项”三层架 构只有严格遵循了三项原则,四类指标内容的可行性才能够得以保证2.2.2 水平逻辑关系本逻辑框架汇总了基于IC路径的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共享绩效评价内容的全部要素,并归纳 成“IC团队管理层实体层和虚拟层”四类指标这里讲的“水平逻辑关系”就是指四类 指标之间的关系,其具体涉及到的是假设条件与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即:一旦管理层做出决策,IC就可以开始建设;一旦实体层和虚拟层建成,IC团队就可以开始活动,隐性知识的共享就得以进行;一旦四类指标的实体运行了设定的时间,绩效评价就可以进行总之,逻辑框架不仅仅是一个分析程序,更重要的是一种帮助思维的模式15 通过立足于逻辑框架的简洁清晰的总体思维,把与“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IC路径共享绩效评 价”这一复杂问题的相关重要关系集中加以分析,能够明确重点解决难点理清思路,从 而有助于设计出科学有效的相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 高校校区间隐性知识IC路径共享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通过上述逻辑框架的解析,基于“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