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者意识的考场议论文拟题策略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855652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读者意识的考场议论文拟题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读者意识的考场议论文拟题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读者意识的考场议论文拟题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读者意识的考场议论文拟题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读者意识的考场议论文拟题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读者意识的考场议论文拟题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读者意识的考场议论文拟题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读者意识的考场议论文拟题策略 施仁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话要看对象,作文要看读者。叶圣陶先生认为“任何文章都预想有读者,一切所谓文章的法则,目的无非是便利读者”。所谓“预想有读者”“便利读者”即要有读者意识。由于近年“任务驱动”越来越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设计理念,“作文要有读者意识”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读者意识即作者为了达成写作目的,努力运用读者喜闻乐见或有利于读者接受的方式来表情达意。但是,对考场作文来说,情况要复杂得多。本文试就基于读者意识的考场议论文的拟题策略进行粗浅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考场作文读者意识的特定内涵考场作文的读者意识其实有两重含义。一是要完成作文试题所规定

2、的任务指令。比如2019年全国卷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就明确考生演讲的对象只能是“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所以考生要充分考虑特定听众的特点,设身处地,尽可能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审视自己所写的文章,以期更好地达成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目的。二是虽然荣维东先生主张“写作就是特定语境下的书面表达和交流”,但就考场作文来说,所谓“特定语境”都是虚拟的,因而其“表达和交流”也无法做到真实,不论是2015年全国高考卷的书信还是2019年全国高考卷的演讲稿,其实际的受众无一例外都是阅卷者

3、。这样,考生任务指令的有效完成就必须经由阅卷者的有效感知和判断才能得以最终实现。考生已经完成而阅卷者感知不到的“任务”,等于考生没有完成。因此,考场作文的读者意识理应还包括阅卷者意识。对绝大多数考场作文而言,其潜在的读者就是阅卷者而已,除非被当成样卷或优卷公开发布,但这对文章的赋分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阅卷者是一群特殊的受众,它们的阅读主要不是为了寻找阅读的乐趣,获得知识和教益,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判断,然后进行量化打分。而且阅卷者所处的阅卷环境是封闭的,行动是受阅卷纪律约束的。同时,因为阅卷有任务要求,所以阅卷又是追求效率的,阅卷速度快受表彰,慢则遭批评。这时,除了对文章质量的

4、期待外,阅卷者对考场作文必然还会产生有利于提高阅卷效率、有利于完成阅卷任务的心理期待,包括期待考场作文书写工整、中心明确、结构清晰等,因为这些特征都有利于阅卷者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对一篇文章的判断。如果考场作文的特点与阅卷者的心理期待相吻合,自然容易获得青睐,从而有利于得分。作為一种特殊的写作活动,高考作文的得分,最终是由评卷者这个终端得以完成和实现的。“评卷者反应”既是得分的直接原因,更是倒逼教师与考生改变的基础动因。考场作文的量化赋分取决于阅卷者,阅卷者的褒贬扬抑态度就自然倒逼教师与考生作出选择或改变,这样,考生以阅卷者喜闻乐见或方便阅卷者阅卷的方式来拟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有人或许会对此不以为

5、然,认为这有取悦阅卷者之嫌,但高考作为认可度最高的全国性的人才选拔制度,其本身就是以分数论英雄的,因而,考场作文的功利性追求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是天经地义的。近年来,由于高考作文题型的变化和交际语境写作理论的逐渐普及,考场作文读者意识的第一层内涵已逐渐得到认可,但第二层内涵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二、议论文常见的四种拟题方法文章题目(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按说文的释义,“题”系“额”,即头的前额;“目”系“人眼”,即人的眼睛。前额和眼睛都是人体最为突出的关键部位,以“题目”作为文章之名,意为文章的题目犹如人体之前额和眼睛那么重要。因此,写作之时拟好题目就显得特别重要,考场作文更是如此。就一般议论文

6、标题内容的信息含量来看,拟题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直接以文章的论题为题;二是在论题之前或之后添加“议”“谈”“论”之类表明议论文文体特征的词语组成标题;三是将文章的观点或结论等重要内容浓缩成表意明确的语言形式作为标题;四是将文章的观点或结论等重要内容加以形象化的表述后作为标题。以上四种方法亦可称为议论文拟题的四重境界,入选改革开放后数十年间流行的人教版初高中教材的经典议论文(不含古代议论文)基本上都是用这四种方法来拟题的,如敬业与乐业怀疑与学问我为何而生谈骨气“友邦惊诧”论拿来主义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理想的阶梯等等。但相对而言,运用第四种方法来拟题的议论文比较少。当然,还不包

7、括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等一些在特定的语境下所写就的演讲稿等。这些文章的作者多为名人,标题一般要写明在什么情景下发言或演讲。但近年议论文的拟题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曾对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发表的305篇评论(以下简称“305篇人民评论”)作过粗略统计,发现其中共有244篇是直接压缩文章的主旨等重要内容作为标题的。如创新敢为天下先最美的科研誓言是报国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惟创新者行稳致远对历史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勿陷“惯性思维”泥潭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焕发自省的力量砥砺

8、笃定自若的心境以担当书写人生风采追求“充盈而有意义的人生”保持“不自是”的清醒闻过则喜是一种境界“安分”才能“安生”做难事方能成大业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以“拙诚”赢“百巧” 等。这其中又有24篇文章的标题系直接压缩文章的主旨等重要内容,同时标题由两个字数相等的短语构成,不妨称之为对称式标题。如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守之以谦,行之以实不患无策,只怕无心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为政以公,行胜于言减负不减责,潜心干事业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与树为伴 以树为师让守信者得“甜头” 让失信者有“痛感”等。而将文章的观点或结论等重要内容加以形象化表述的

9、方法来拟题,虽然是议论文拟题的最高境界,但这“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茅盾语),在考场上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厚积也未必能薄发。比如2018年全国高考卷的优秀考场议论文浮尘不拂,真珠难露,运用对偶和比喻手法,整齐亮丽,生动形象,喻意深刻,暗示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主旨,实在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是难得一见的好题。但这样的好题系凤毛麟角,对写作时间紧张的考场作文来说,没有普遍意义。如果是非限时作文,倒是可以借鉴尝试。总之,阅卷阅读与一般阅读有很大不同,阅卷者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读者,他们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给读物量化赋分,一切以赋分为最终目的。因此,对考场议论文来说,一切有利于增

10、分的策略就是好策略。而平时的阅读更关注读物本身的质量和读物内容的价值,标题虽然也很重要,但远没有考场作文重要,这也是许多名家的议论性作品拟题相对随意的原因。但是,文章的拟题毕竟取决于写作意图和内容主旨等因素,考场议论文也不例外,因此,虽然在考场议论文的写作中以第三种拟题方式为佳,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第三种方式来拟题。因为有的文章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判断等语言形式来概括与文章主旨有关的主要内容,比如有的文章涉及若干个有关联的论题,而这种关联又是比较复杂的,难以用一个简短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这时候,用第二种方式来拟题反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比如“305篇人民评论”中的“守格”与“破格”一文,其中心论点

11、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需要守“格”;二是在坚持“守格”的前提下,对于年轻干部中确有真才实学、成熟较早的,也要敢于“破格”。这个论点明确辩证,很难用一个短句来精确概括,如果勉为其难,反倒有可能弄巧成拙,故干脆以文章讨论的论题为题。另外,这种拟题方式有时候会产生一种悬念,反而可以有效促使读者产生一读为快的冲动,至于那种以问题为标题的拟题方式就更是如此了,比如中国何以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和创新的活力从哪里来等。再者,不难发现,不管是“305篇人民评论”还是“2019高考优秀作文”,凡以并列式的论题为题的文章,其标题并列的若干个概念字数一定是相等的,结构一定是相同的,恰好构成对称,而

12、他们的内涵则呈现相反相对等多种逻辑关联,有的字眼还是相同的,有利于营造出某种趣味性,显得生动活泼,有的甚至给人俏皮之感,如上述“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等篇即是。以上简单比较了基于读者意识的考场议论文四种拟题方式的优劣。一言以蔽之,考场议论文的拟题尽可能运用第三种概括主旨式的拟题法,如果无法做到,则运用第二种拟题法,不强求用第四种拟题法,但要尽量避免运用第一种拟题法。重视考场作文拟题的意义在于:虽然一下子就抓住阅卷者的不一定是优秀的考场作文,但一下子就抓住阅卷者的肯定更有机会被评为优秀的考场作文。从省市统考和高考阅卷的情况来看,考生对议论文拟题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拟题存在很强的随意性倾向,更遑论能够兼顾试题规定的交际语境和高考阅卷语境来拟写标题了。所以,高考作文复习时确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其实,考场议论文写作的其他方面也要强化读者意识,比如素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论点的呈現和遣词造句等。作者通联:福建古田县第一中学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