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地理学习策略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855477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地理学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地理学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地理学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地理学习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地理学习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地理学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地理学习策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地理学习策略 王成 秦年秀 朱茂琼 冯海晴 苏瑶瑶【摘 要】本文对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进行解读,以人教版乡村和城镇教学为例,论述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学习策略:地理学习目标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学习内容重视地理知识结构;学习实施建构地理学习思维;学习评价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键词】地理学习策略 浅层学习 深度学习G A0450-9889(2020)26-0057-0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生存基础的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2、班人。因此,地理学科教学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能够透过地理现象掌握其中蕴含的地理学原理。本文以人教版乡村和城镇教学为例,对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学习策略进行探讨。一、解读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一)浅层学习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是指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仅限于表面上的了解,是对知识的简单提取和记忆,换言之,即直接对知识进行复制、粘贴。这种学习方式在目前的地理学科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以大脑记住所学的知识为学习目标,通过记忆孤立的、零散的地理知识材料应对各种考试,希望以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回报,是一种较低级的思维活动方式。(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Deeper Learning),是

3、指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知识域,通过教师引导,把上层知识域加工过后输出到下一层知识域中,形成知识长段链条。深度学习不仅是对地理知识的提取和记忆,更是对识记地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处理及在现实中的应用,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泛性等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学习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度学习有利于保持对地理知识的长期记忆,并且还可以将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域,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活动方式。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密不可分,浅层学习是进行深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深度学习是浅层学习由现象到规律的探索过程,也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中逐渐深入的过程。根据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在地理教学过

4、程中通过对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环节的设计,利用深度学习理论组织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发展。二、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地理学习策略(一)学习目标:指向地理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在设定地理学科课程目标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人教版乡村和城镇一章为例,教学内容要求对应的核心素养、学习目标如表 1 所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最基本的思维,也是地理学研究最突出的两个特点。面对自然和人文环境,深度学习理论强调重点掌握地理事物现象发生、发展和演

5、化的规律,运用地理原理,通过地理实践力,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社会中,以此解决人类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自我的人地发展观念层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如图 1 所示(见下页)。在教学“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时,教师可以通过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变化,解释城镇化的概念,总结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根据城镇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中的特点,分析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对人类和自然产生的不利影响,树立

6、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根据城市规划格局,收集、处理、分析道路、建筑设施等信息,为衣、食、住、行提供便利,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二)学习内容:重视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注重从整体出发,体现教材内容呈现的基础性、逻辑性和时代性。地理教学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也应该在现实环境中得到应用,使学生在面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迁时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至于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因此,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学习和思考至关重要。地理教材

7、上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它包括学习地理必备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习探究知识背后隐含的原理,并且熟练地将原理迁移运用到自身生活的环境,在学习每个地理知识的模块后,通过总结、思考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系统化的地理知识不仅有利于长时期的记忆,还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此外,还需要教师時刻关注现代经济社会发生的变革,利用身边或者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时事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图 2 所示。2019 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地理 2 中乡村和城镇一章的位置安排在人口问题的研究之后,在产业活动之前,体现出城市的内部构成和影响

8、城市未来发展的因素之间的联系。人口是城市的组成要素,人口的变迁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在城市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中人口、资源和环境既是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又是世界发展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依然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障碍。教育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学习并掌握地理知识原理是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学习实施:建构地理学习思维中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因素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处于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深度学习策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高阶的学习思维。教师通过设定“小步子”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理教学,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正确对待地

9、理学科,有意愿地主动建构地理知识。如设定“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的教学目标时,在课堂教学中,将目标分解成有层次的各个子目标:一是运用图表,对比不同地区文化差异,解释地域文化的概念,能够判断地域文化的类型;二是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如图 3 所示。此内容在教学时相对简单,直接依照新课标要求进行学习,学生缺少地域文化的概念,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建构,无法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相联系。可以通过展示图表、案例,化抽象为具体,设定前备学习目标,从而达到课标内容要求。在设定目标时,设定的子目标原则上必须是学生在短期间内可以达到的。在掌握上一个子目标后

10、,通过教师的检测合格才能够进入下一个子目标的学习,学生每完成一个子目标,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学生沉浸在地理学习的积极氛围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每一个子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地理学科的深度学习。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辅导,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内容,不至于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在查漏补缺时,无形之中会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强化深度学习对学生迁移思维的影响。(四)学习评价: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深度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应从多角度看待学生取得的进步,包括记忆、理解、运用和创新,深度学习就是要学生从简单的记忆水

11、平层层过渡到创新水平。例如,在“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教学中,学生受知识储备影响,很难在课堂上回答全面。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展开教学,正面评价学生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从经济、历史、生态等多角度考虑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因此,对阶段性学习效果的评价至关重要,在评价时应关注能增加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因素,更加侧重分析学生的动力值、方法值、知能值和意义值,从中找到学生在短期内获取的成绩,继而通过纵向比较学生自身技能和知识的变化量,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学习中的短板。此外,评价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不同学生之间的

12、心理差异。在面对地理科目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教师要充分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总之,深度学习理论对学生与教师均有指导意义。对学生来说,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不应该只注重地理知识在大脑中简单的信息记忆,应该挖掘地理事物表面隐藏的地理原理;对教师来说,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情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实现地理课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Marton,F.,&Saljo,R.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Learning: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

13、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6(46).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3焦建利.量化自我及其对学习的意义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4张 静,杨文正.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案例评析与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15).【基金項目】2020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进阶式地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GY2020115)。【作者简介】王 成(1993 ),男,籍贯河南周口,现就读于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秦年秀(1976 ),女,籍贯广西桂林,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南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类、教师专业发展;朱茂琼(1994 ),女,籍贯广西博白,现就读于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冯海晴(1997 ),女,籍贯广东广州,现就读于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苏瑶瑶(1996 ),女,籍贯广西钦州,现就读于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责编 江月阳)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