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提问的策略探微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855429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角度提问的策略探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多角度提问的策略探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多角度提问的策略探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角度提问的策略探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角度提问的策略探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多角度提问的策略探微 祁淑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中可以看出提问的重要性。学生如果具备了问题意识,那么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了提问策略单元,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文章时都能够主动提问,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下面就结合这一单元的课文蝴蝶的家,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多角度提问的策略。一、梳理提问方法,鼓励自主提问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提问方法,如可以针对课文的局部提出问题,也可以从课文的整体提出问题,还可以从课文的内容、写法以及获得的启示等不同的角度提问。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阅读课文,让学生将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2、,并作简单归纳。蝴蝶的家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生动、有趣,课文标注为略读课文,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运用多角度提出问题的策略进行阅读。这篇课文作者一直在不停地发问,以问题与思索为主线,询问蝴蝶在雨天到底躲在哪里,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关爱、怜惜幼小生灵的真情。学生初读时容易顺着作者的思路提出有关追寻蝴蝶的问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多个角度提问,如“我为什么为蝴蝶着急”“其他昆虫,如螳螂、蜻蜓、蜗牛,它们又在哪里呢”“第34自然段为什么要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等等,学生独立提问后,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组内交流,拓宽提问角度,然后再读课文,提出更多的问题。二、给问题分类,进一步丰富问题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3、从不同角度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在产生问题的课文内容旁边贴上小纸条,把问题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发现提问的不足后,再读课文,再提出更多的问题,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导入蝴蝶的家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了麻雀、青鸟、蜜蜂、蜻蜓的家的图片,然后用学生提出的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家,他们累了困了或下雨了刮风了都可以回家,那么蝴蝶有自己的家吗?它们的家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因为什么才会为蝴蝶感到着急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又产生出新的问题:“作者为蝴蝶的家设想了哪些地方?他最终有没有找到蝴蝶的家呢?”学生带着层层递进的问题去深

4、入品读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去感受到作者越来越着急的心情。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是真正的学习。三、精心筛选问题,自主尝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综合起来有很多,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出问题清单,然后集体筛选出几个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问题,由其他小组回答,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课文。如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筛选出“第1自然段为什么要描写恶劣的自然環境”等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人类是怎样躲避大风大雨的,蝴蝶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必须要有家,不然生存会受到威胁,作者这样描写突出了蝴蝶的家的重要性,让读者的心提了起来,开始为蝴蝶担忧,也为下一步的描写做了铺垫。之后再提出“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我为蝴蝶着急”这一问题让大家解决。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我为蝴蝶着急”的几处语句反复朗读,读完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体会到这样写有助于表达“我”非常急切的心情。在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时,指导学生采用圈圈、画画、写写的方法在文中做上记号,能快速地找出答案。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提问,是一种阅读策略。教师应积极钻研教材,帮助学生掌握学会这种阅读策略,让他们带着“提问”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五汛实验小学)责任编辑 张 艳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