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发展探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854801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发展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发展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发展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发展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发展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发展探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发展探究 黄颖峰摘 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建设的相关内容,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是否可以长效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发展的目标。鉴于此,文章从不同方面针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供大家参考。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发展:G242 :A :1005-5312(2016)21-0269-01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可以为公民文化权利提供保障。纵观近年来

2、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情况,其中不乏有一些问题存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为此必须树立新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并对供给模式进行创新,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与文化建设监督管理,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一、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1.考评机制缺乏科学性。纵观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考评机制,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文化设施建设上,体现了“以物为本”的理念,甚至将公共文化服务与基础设施完备画上了等号,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主要有出场的演员有哪些名人、投入的经费有多少、规模有多大等作为评价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的标准,根本没有从活动效果展开评价,例如文化设施怎样才能满

3、足群众需要、多少民众可以从中受益、设施使用效率有多少等指标才是考评过程中应该关注的点。在这种评价机制影响下,群众主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2.经费投入机制不完善。各级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责任主体,均对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一定责任,但是由于当前财政负担机制还没有正式形成,公共财政支持并未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同时,由于当前多元投资格局还没有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经费不稳定,很多地方财政收入只能支付人头经费,文化设施及业务经费明显不足。此外,从经费投入上来看,专项费用主要用在了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在市场培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常性投入比较少。3.队伍减少亟待加强。经过积极引进和发掘,当前很多地区已经组建

4、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这些公共文化服务人员长期以来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例如某地级市,近年来针对各文化站站长、社区及村级文化骨干展开免费的公开培训,通过培训来稳定队伍,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然而由于这种专兼职队伍从组织上来看比较散漫,存在很大的人员出入变化,因此这种免费培训根本不能形成制度,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效果也不明显。二、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发展的对策1.完善考评机制体系。各级党委及政府应该将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中,制定完善的政策,促进这项工作可以得到长效发展。当前某地级市就建立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这些政策利用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理念和方式,突出了文化政策

5、的刚性特点,同时经费投入、基层文化管理难及人员招聘男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将考核激励机制与投入机制结合起来,针对性、操作性都非常强,有效推进了文化建设长效发展机制建设。2.建立并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利用完善信贷手段、财税政策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社会投入机制,发展社会运行机制。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将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引入进来,大力推行公共文化有限责任制公司建设,建立基于非营利机构性质的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公共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将市场经济营利性经营制度与非营利机构相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营利经营服务的道路,为公共文化服务部门赋予市场经济中心的主体身份。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公共

6、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整合群众文化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文化资源的共享就可以得到实现。此外,还要制定最低标准,以保证低收入人群可以得到最为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改革投资性财政体制,完成经济投资性财政体制到公共服务型财政之间的转变。3.在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上加大力度。首先,应配备专职文化干部,明确文化站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按照相关政策将待遇工作落实好,真正做到机构、人员及待遇落实。同时,还要聘请一些具有文艺特长的离退休人员、文艺教师及文艺骨干等人员,使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得到丰富发展;其次,应加大培训与教育力度,基于市群艺馆、县、区文化站等,建立基层群众文化干部培训基地,定期针对现有队伍展

7、开定期培训,促进队伍服务意识的提升;第三,加大对人员考核的力度,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制定考核评价体系,设置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机制,通过实施目标责任制,做到奖罚分明、责任明确。综上所述,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指导,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广大农民应积极参与进来,逐步推进集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最终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现。注释:李艳英.基于长效运行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152-156.李小贞,陈海香.高校图书馆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1):42-44.吴秀平,刘小畅.机制创新:黄石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建设突破的关键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2):60-6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