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850626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究 秦黄辉 施祝斌 乔红宇摘 要 针对航海行业的特点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和相关航海企业联合打造“海上教学工厂”(生产性教学船),以“海上教学工厂”为平台,组建“专兼结合、水陆两栖”航海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创新实施了“双向四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于航海类学生学习与工作不能同时进行的不足,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赢。关键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四段;海上教学工厂G717 A 1008-3219(2018)29-0012-03航海类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输出方向为海员,由于海员工作场所的特殊性,学生到企业实践的

2、时间受到船期和航线较长且不固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航海类院校无法实行半工半学的教育模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建生产性教学船作为“海上教学工厂”,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一、高职航海专业真实场景实训的现实困境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模式一般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两大类,航海类专业也不例外,实训操作一般使用模拟装置,对某一类常用船舶的基本项目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技能,从而为上船做实习技工打下技能基础。这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有一定的差距。目前,航海企业对支持级和操作级船员的需求比较大,往往毕业生一到岗,经简单的企业文化培训就上船,不能像陆上专业上岗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或师带徒的形式进行岗位适应

3、性活动,所以企业特别希望职业院校航海专业毕业生适岗能力要强。而高职航海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实训阶段,由于教学实训配备不足、仿真模型存在缺陷、实训课时少、学生缺少真正上船体验,造成所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不够,适岗能力偏弱,这主要源于两点。一是实训设备投资大。高职航海类专业的实训项目一般为海事局评估实训考证内容,一般有57项,多为海员工作的基础技能。整个船舶离开陆地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团体,船舶不仅是具有运输功能的交通工具,而且要满足人们在船上日常生活的需要,这要求海员掌握的技能是全方位的。航海专业教学设备投入要求非常高,而且后期运行维护费用开支很大。二是利用仿真设备教学存在局限性。对航海类

4、的学生来说,机械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消化,通过采用模拟仿真的教学方法,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缺少真实的航海工作环境,无法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应急应变处理,如海船的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的操作,采用模拟仿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还是有其局限性的。二、高职航海专业构建“海上教学工厂”的必要性“海上教学工厂”又称生产性教学船,是以提高航海类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的融“生产、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海上实践基地1,其在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实际的工作环境,同时领队教师与经验丰富的船员合作研究,其成果可以应用于学校教学活动,这对于主要以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来说意

5、义重大。(一)“海上教学工厂”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实训环境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学校内学到的大部分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使是实训课上的实操训练与在实体船上工作也有一定的差距,至少不能开展整个船体的、全方位的训练。另外,船上发生的故障是不定的、随机的,不是预先设定的,所处的环境是真实的,学生面对的至少是相对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船舶2。这些都凸显了实施“海上教学工厂”育人模式的必要性,通过“海上教学工厂”培养的学生能够做到与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二)“海上教學工厂”可用于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海上教学工厂”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能航行或停泊在水域中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教学只是它的

6、一个功能。“海上教学工厂”在保证完成安全运输和作业任务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场所和设备。在指导教师带领和企业师傅指导下,学生不仅完成常规的日常检查和维保工作,还要处理各种随机发生、错综复杂的船舶故障。(三)有助于学生实现技能培养与考证的有机结合航海类技术专业以“海上教学工厂”为平台,深入研究“海上教学工厂”提供的训练项目和学习任务,依据船舶航行与生产作业流程,按照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的方式,重新构建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既适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又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等相关国际海事公约法规3的课程体系,使学员依次具备海船船员基本技能、适任某一岗位的技能、

7、适任岗位综合能力,突出实践性与职业性,使航海类技术专业的课程组合、课程设置更具递进性,解决了航海类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脱节的问题,实现了“课证融通”。三、高职航海专业“海上教学工厂”的应用实践航海类院校与企业合建教学船,以“海上教学工厂”的建设为平台,以打造校企互聘互兼的双师团队为抓手,建设“互惠互利”校企合作机制4,形成了生产性教学船的教学保障体系,在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用等方面,实现了校企的深度融合5。(一)创新实施“双向四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航海类专业实行“双向四段”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海上教学工厂”为平台,以培养航海岗位适任能力为主线,以船舶生产作业过程中

8、的工作任务为施教驱动,按照“航海基本职业素养(校内)航海基本职业技能(实船)航海专业技能(校内)航海综合职业能力(实船)”双向交互、四段递进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了“仿真情境+角色扮演”和“真实情境+角色扮演”的交替深化,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适任能力。采用随船教师和船员教师的双重教学,随船教师一般为在职校内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生活和安全方面的教学任务,船员教师为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双师”型教师。第一阶段为航海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以职业规划为引导,以海员基本素质为框架,设置思想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机械基础和基本法律等13门通识课程和相应航海类专业的基本课程。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

9、航海素养,帮助学生获取国际海事组织(IMO)认可的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等六项专业技能证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航海基础知识和上船学习的资格,掌握航海的基础技术,使学生适应行业的要求规范。第二阶段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任务安排,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上船学习,在带队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指导下,掌握船舶生产作业的基本流程,熟悉船舶结构与设备及其基本的操作方法,体验船舶工作环境和航海生活。学生将已存有的理论知识带入船舶作业当中,深入学习船舶的建造原理,从而彻底掌握船舶的各方面基本技能。学生从陆地生活过渡到航海生活,体会新的生活环境,从而明确在不同环境中船舶所发生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使学习得来的理论

10、框架得以完善。第三阶段为船员适任能力的培养。采用专业学习与仿真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训操作过程中,在实训中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整个教学阶段以培养航海类专业能力为目标,在校采用模块化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国际海事公约规定的海船船员适任要求,在校内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具备航海类专业职业技能和基本职业素养。同时,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环境,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进行实训。另外,学生要充分利用校园书籍,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STCW公约框架下的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与评估。第四阶段为航海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企业师傅的直接指导下,学生到“海上教学工厂”带薪顶岗实习,进

11、行航海综合职业能力训练,获取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实船顶岗实习是丰富校内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脱离校园步入企业、适应新环境的过渡阶段。带薪顶岗实习不仅缓解了学生的生活压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双向四段”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二)開发课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接地气、重实用、宜推广”的课程体系及优质教学资源。以“海上教学工厂”为纽带,依据船舶航行与生产作业流程,按照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重新构建“课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操作性强、实用性高的专业教学标准及核心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将海船船员的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课程内容之

12、中。(三)打造“水陆两栖”双师教学团队通过专任教师轮流在“海上教学工厂”进行专业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从而打造一支符合国际公约要求的“专兼结合、水陆两栖”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航海类专任教师上船任职锻炼后,熟知和掌握了航海新设备新技术,以及高效的安全管理知识和先进的企业文化,丰富了教学内容,推进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同时教师研发的航海科研成果也可以通过“海上教学工厂”进行试验、实践和转化。教师、船员和学生可以在“海上教学工厂”共同完成某一具体的科研项目,形成产学研的完整链条。聘请“海上教学工厂”的资深高级船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法的培训后承担兼职实训教师。兼职教师在休假期间可以到学校参

13、与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学术研究,推进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总之,“海上教学工厂”教育模式,全面提升了航海类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但院校的教学进度与船期不一致,船舱空间小,难以提供大量学生和教师的生活、教学环境,这些因素也制约“海上教学工厂”的开展。参考文献1邹俊杰.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双向四段”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2-84.2沈苏海.中高职航海类专业“2+3”衔接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4):106-107.3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9.4耿俊梅.浅谈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组织与制度保障J.职业教育研究,2011(9):53-54.5李继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36-140.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