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发展导向的中职教师评价机制的探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849480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教师发展导向的中职教师评价机制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教师发展导向的中职教师评价机制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教师发展导向的中职教师评价机制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教师发展导向的中职教师评价机制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教师发展导向的中职教师评价机制的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教师发展导向的中职教师评价机制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教师发展导向的中职教师评价机制的探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教师发展导向的中职教师评价机制的探究 李娅君 付俊摘 要:本文对中职教师评价机制的五个方面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证,为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关键词:中职教师;评价机制;教师发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评价对职业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教师的发展都起着指导和推进作用。笔者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就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程序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证,并提出了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方案。一、 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本人、学校领导、同行专家、学生、社会等共同参与的

2、多元评价主体。同时应坚持以自我评价为主,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这样,一方面改变了教师原来消极被动的评价地位,激发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促进其反思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避免了自我诊断的主观性与局限性,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二、 评价内容多维化教师评价的内容应具备完备性和可测性,下面就教师素质和教师能力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 教师素质教师的素质是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它决定了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这里,制定出衡量教师素质的三项指标分别是:师德修养、教学能力、身心素质。设置教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如下:师德修养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进取精神,严格遵循职业学校师德规范的

3、要求。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扎实,文化知识广博,有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教学能力强。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工作情绪稳定,意志坚定,有良好的性格。(二) 教师能力中职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務社会三大职能,因此衡量教师能力的三项指标分别是: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管理服务。设置教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如下:教学工作教学准备、授课计划、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成绩考查、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目标达成、教学改革。科研工作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技术发明、继续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管理工作、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三、 评价标准多元化由于教师素质指标难以量化,所以此

4、项评价采取定性评价方式,评定等级为A、B、C、D四等,A为优等,B为良好,C为合格,D为不合格。这种办法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教师能力指标的鉴定,根据其岗位职能的不同,将教师分为科研型、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型、管理型四个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设置教师能力指标的权重体系(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管理服务)如下:科研型3:6:1,教学科研并重型4:4:2,教学型6:3:1,管理型3:1:6。不同的评价标准,为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四、 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评价方式的选用以教师发展为导向,是教师评价功能得以实现的保证。素质教育尊重人的主体性,强调个人的主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教师评价也

5、应突出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评价方式上,中等职业学校应坚持以自我评价为主,将以下几个方面相结合:(一)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在考察教师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活动是否合理、有创新点的基础上,兼顾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理想。(二)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短期评价,包括课堂评价、学月评价、学期评价等,具有激励和改进功能。而总结性评价常为学年评价,对于两者我们都应足够重视。(三)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对于教师素质指标,弹性较大,难以精准把握,适合采取定性评价方式;而对于教师能力指标,可以予以量化,更适合定量评价方式。(

6、四) 自评与他评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如前所述,他评是指学校领导、同行专家、学生、社会等其他评价主体对教师的评价。为了避免教师在自评过程中出现盲点,必须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五、 评价程序多层次化中职学校发展性教师评价程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评价的准备阶段:包括评价材料的准备、评价组织的筹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订;评价的实施阶段:包括做好组织动员和宣传工作,评价方式的科学选择和合理使用,形成良好的评价周期;评价的总结阶段:包括撰写评价总结报告,向校领导汇报评价工作,向评价对象反馈评价结果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供发展条件、提出改进意见,为评价对象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对本次评价进行再评价。此外,学校应建立起

7、监督机制和申诉机制,便于教师通过正常的途径来提出自己的诉求,达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评价程序的目的。综上所述,通过探究以教师发展为导向的中职教师评价机制,构建起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维化的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层次化的评价程序,增强了中职教师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最终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中职教师评价体系,确保了中职教师评价的长效性和持续性。参考文献:1滕万峰.对构建教师评价机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3).2王营.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的思考和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03(6).3王俭.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自我评价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4张凤贤.浅析美国高校评价机制的特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0).5李建芹.谈创造性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5(11).6廖龙龙,文家凤,刘家安,等.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6(11).7冯茁.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机制的转变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冯志成.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10(10).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