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家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20KB
约5页
文档ID:224846377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家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_第1页
1/5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家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考察“农家乐”旅游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以易县狼牙山景区周边农村社会发展调查研究为依托,试图探讨“农家乐”的现实发展路径关键词:农家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当前“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现状 “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外的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尤其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开展的比较成功这一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后至21世纪初,主要研究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农村环境的关系、乡村旅游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等方面具体到我国来说,“农家乐”可以说是乡村旅游在我国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发展形式我国现代形式的“农家乐”始于1987年四川成都龙泉驿成功举办的第一届桃花节,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农家乐”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农家乐”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前相关作用机制实证的研究还未有学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挖掘,仍属研究空白,而“农家乐”作为农民直接参与的乡村旅游形式,其蓬勃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和关键性影响又使相关研究显得迫切和必要,因此本文的研究以期通过对河北易县贫困山区开展的“农家乐”实证调查分析,探讨“农家乐”对于解决贫困落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将“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与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纵观我国当前“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以农庄度假和民俗节庆为主题其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正日渐成为人们的追求和向往农家乐”旅游已成为当地农业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整合当前开展“农家乐”地区的发展状况来看,大都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 1、“农”式单一大多数农家乐是农户自发的,经营模式非常单一,以吃农家菜为主,各守一摊,贴近农家生活的特色还不突出,游客很难得到“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特殊体验 2、“家”境不佳农家乐的公共设施不足,缺少停车场、厕所、垃圾箱、旅游咨询点、导览牌等设施,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生态环保设施几乎空白,村民及经营户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垃圾充斥房前屋后和溪道,洁化、美化、绿化和亮化功能有待提高 3、“乐”意不足乡村的节事活动、农耕文化没有加以整理和演绎,游客参与体验和互动的节事活动开发不够,夜间文娱活动匮乏,留宿客人觉得单调 4、“文”蕴缺乏大多农家乐都是老木屋修缮而成,周边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有震撼力的自然生态资源,很难吸引游客并保证客源的稳定性同时当地的资源挖掘力度还有待加深,农家乐休闲游业的灵魂之一是文化,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将失去长久的吸引力。

5、“群”体有限该县是纯山区县,大多居民都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家乐的兴趣不大平时消费主要靠节假日山外温州等地的游客前来,消费群体有限 6、“规”划滞后近年该县农家乐发展很快,有些乡镇无序开发大有燎原之势,缺乏理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再加上目前缺乏乡村旅游规划的指导,从而使农家乐休闲旅游布局和项目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对易县山区沙岭村地区的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初步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村里除了农牧业、外出务工,主要收入来自于旅游无论是开农家院还是卖土特产,本村的“蚕姑坨”旅游景点,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本村经济,而且其优势在于不收门票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开发和管理,十多年来,蚕姑坨的知名度仍停留在附近的村、县、市以内而且一旦游客比较多,环境污染就非常明显村民说:“要是一样的投资,蚕姑坨可比狼牙山风景好!”确实,如果不开发,人们要想上山就要走上一条十分崎岖十分险要的路,但对于如何来更好地开发蚕姑坨,村民们都很矛盾一个山区景点,开发起来包括交通、水源以及景点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单靠村民们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依靠国家政府的支持,也要等到相应政策的实施说到外商投资,村民们最担心的是外商开发以后旅游商业化是必然的,收门票会减少游客数量,也给本村村民带来不便。

二、“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通过对“农家乐”的旅游现状分析,结合当前河北易县山区的发展情况,“农家乐”旅游对于推进落后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推进“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共同努力要合理配置注重“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要合理布局注重区域带动发展要合理引导注重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一些具体的实现措施上,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农家乐”旅游的扶持力度当地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科学规划,防止农户盲目跟风、无序建设农民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相关的管理科学,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乡村旅游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掌握农业科技的工程技术人员,更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对此,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创造良好的平台,使本地人才脱颖而出,以本地农民的特色彰显农家乐本色另一方面,应加强对经营农家休闲旅游农民的旅游业务知识培训,除了到其他城市进行旅游考察,还可请旅游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来本地进行讲座、培训,以提高本地农民的旅游经济意识,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农家休闲旅游应以知识性、参与性和优质服务来吸引游客。

同时发展“农家乐”旅游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利益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牢记在心,真正实现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田喜洲.休闲旅游“农家乐”发展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l). [2]张红梅.农业旅游国内研究综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7.29(6) 第 5 页 共 5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