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224826645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1单元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1. 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2. 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教学课时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2 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 学习写记录卡的方法,明确记录要点。(重点)2. 根据自己对植物的观察,整理相关信息。(重点)3. 写清楚植物的特点,完成记录卡。(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口述:春天到了,到处都生机勃勃。为自己的植物朋友做个观察记录卡吧。借助记录卡, 写一写你的植物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名称:桃花样子:花骨朵儿

2、胀鼓鼓的。已经绽放的花朵,一个花瓣儿挨着一个花瓣儿,围成圆形。颜色:粉红气味:淡淡的清香其他:春天开放,结出的果实就是桃子。也有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花。颜色还有鲜红的、纯白的。出示课件:1. 学生交流,举手发言,说说记录卡包括哪些内容。2.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搜集资料,将植物的特点分类整理出来。3. 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把植物的特点讲明白。二写作指导1. 审题指导“我的植物朋友”这是一篇观察习作,先观察植物做好记录卡,然后借助记录卡习作。因而本次习作的重点在于用心观察,做好记录卡。2. 思路导航要想圆满完成本次习作,一定要用心观察做好记录卡。首先,我们要选择一种植物,走近它, 了解它。然后,我们要

3、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用眼睛看(样子、颜色)、用手摸、用鼻子闻 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它更多的特点。3. 技法点拨(1)走近观察,做记录。我们选择一种植物观察时,要一边观察一边真实记录。(2) 补充观察,动笔写。动笔之前再去观察,以寻找新的发现,将植物的一些前后变化写出来。小组交流观察的方法:学生 1:按部位观察。即先从整体上看,再按一定的顺序,从根、茎、枝、叶、果等方面,依次对每个部位进行观察。学生 2:比较观察。自然界中的植物繁多,千姿百态,有些外形相似的植物,只有通过比较, 才能够辨别。学生 3:分期观察。我们要比较全面地了解一种植物,就需要按植物生长的过程做长期的观察, 因为植物在自然界中生

4、长、发芽、开花、结果直至衰亡,各个时期的形态都是不相同的。(3) 完成习作,多交流。写完后,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特别是写同一种植物的同学还可以一起交流,这样会更容易发现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全班讨论写清植物特点的方法:学生 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好植物的形态。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气味; 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学生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可以按根、茎、叶、花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也可以按植物的生长顺序写。学生 3:远近结合。可以写出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的不同样子,如写菊花:近看,淡黄色的花瓣弯曲带钩,中间的花蕊像一个小太阳;远看,一朵朵菊花就像星星点缀蓝

5、天一样,装饰着广阔的田野。名称:黄丽样子:叶片非常厚,胖鼓鼓的,像盛开的莲花。叶子根部非常细,越往上越宽,最顶端又变尖了。每片叶子的最顶端都有一个褐色的小点点。颜色:绿色。气味:淡淡的清香。其他:摸一摸感觉非常光滑。它只是一味地不停长出新叶,没有看到它开花。(4)佳作引路小组交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黄丽的?黄丽的叶子有什么特点?记录卡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叶子的?作者了解黄丽的时候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总结交流:记录卡主要包括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和气味等,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如写黄丽的叶子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它像莲花,然后按从根部到顶端的顺序细说它的特点,再从视觉、

6、嗅觉、触觉等角度全方位介绍黄丽的特点。三自由习作1. 为自己的植物朋友制作记录卡,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2. 教师巡回指导。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 将记录卡的内容转化成一篇习作。(重点)2. 写作的时候,试着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清楚。(重点)3. 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重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师口述: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完成了自己选择的植物的记录卡的写作,这节课我们试着将记录卡中的内容转化成一篇习作,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记录卡中的材料和交流所得的内容, 我们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二范文展示1. 自由朗读下面的范文,边读边用横线

7、画出上一节课“佳作引路”中的内容,看看作者增加了哪些内容。佳作在线品读鉴赏可爱的“肉肉”在我的书桌上,有一盆爸爸送给我的多肉植物 黄丽,我爱叫它“肉肉”,因为它的叶片非常厚,看上去肉肉的。站远一点看,“肉肉”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根部周围的土凸起来,好像悠闲的人们围坐在大伞下乘凉。 离近了看,“肉肉”像一朵绿色的盛开的莲花,正在慢慢生长。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的叶子根部非常细,越往上越宽,到了最顶端又变尖了。每片叶子的最顶端都有一个褐色的小点点,像它们的小眼睛。这么多的叶子,多像一家人呀!在众多的叶子中,还有三片新长出来的小叶子,这三片小叶子挨在一起, 说着一天的见闻。“肉肉”的每一片叶子都胖鼓鼓

8、的,青翠欲滴, 仿佛一掐就能掐出水来。如果你用手摸一摸“肉肉” 的叶子,你就能感觉到它们非常光滑,要是用手指搓的话,还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把身子俯下去,用鼻子嗅一嗅,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觉得神清气爽。“肉肉”,你真可爱呀,我要好好地照顾你!开篇直接指出“我的植物朋友”是“肉肉”。从远处整体观察,并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肉肉”的样子。作者的观察从远到近、从下往上很有层 次感,“褐色的小点点”“三片新长出来 的小叶子”,显出作者观察的细致。作者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肉肉” 的外形特点。调动多种感官,眼睛看到“胖鼓鼓”“青翠欲滴”,手摸到“光滑”,耳朵听到奇怪的声音,鼻

9、子嗅到“清香”。这样写, 植物真的是自己的朋友了。总结全文,作者发自内心地“要好好地照顾”它。2. 小组交流学生 1:文章第一自然段补充了植物的来历。学生 2:文章第二自然段增加了从远处观察时植物的形态,即“像一把绿色的大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根部周围的土凸起来,“好像悠闲的人们围坐在大伞下乘凉”, 进一步写出了植物的形态,十分贴切。学生 3:第三自然段对记录卡中植物叶子的部分进行了扩充,近处观察植物时,它像一朵莲花, 叶子的根部很细,越往上越宽,到了最顶端又变尖了。接着,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点点” 比作小眼睛,同时作者发挥想象,写出它的叶子挨在一起像一家人,诉说着见

10、闻,语言十分生动。学生 4:第四自然段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角度描述植物的叶子“青翠欲滴”;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描述植物的叶子,用手摸一摸非常光滑,用手指搓的时候植物会发出奇怪的声音;从嗅 觉的角度描写了植物的淡淡的清香,让人觉得“神清气爽”。学生 5:最后一个自然段抒发了对植物的喜爱之情。三习作总结将记录卡中的内容转化为习作时需要注意:1. 内容的完整性。习作的内容要完整,可以补充植物的来历、植物的作用以及自己的感受等内容。2. 内容的条理性。补充的部分需要与记录卡中的条目对应,可以进一步具体阐述这种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的特点,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者发挥想象把植物的这些特点写清楚

11、。3. 内容的丰富性。可以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扩充原有的内容,如植物的样子,可以具体介绍它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写它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特点,也可以分门别类地介绍这种植物 的不同品种,说明其价值和功用。4. 写出真情实感。除了写出植物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感受可以是当时自己想到的,如看 着桃花,闻着桃花淡淡的香味就想到甜甜的桃子;也可以是身体的感受,如淡淡的花香令人陶醉, 浓郁的花香也可能使人有些头晕,还有些人可能会花粉过敏四分享成果1. 小组交流轮流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分享各自描写的“植物朋友”,让同学评出习作中写得好的句子和用得好的词语。说说自己最喜欢谁写的植物朋友,为什么喜欢。2. 全班展示各小组选出优秀的习作,参加全班习作展示,评选班级优秀作文。评选的标准有两点:一 是习作有没有把观察到的写清楚,这是最主要的;二是习作有没有把观察时的感受写清楚。写 同一种植物的同学还可以比较异同,看看同学的习作中,哪些是自己没有观察到的或感受到的, 互相学习。3. 自主修改根据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的成功之处和与同学交流中产生的新的感悟,自主修改作文。修改后的优秀习作可以在班级墙报上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