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上传人:给**** 文档编号:224826327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与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筑与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筑与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建筑与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建筑与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与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与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与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一节 地基与基础1.1 基槽开挖后,参建各方要对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基坑土质、地下水、空穴、古墓、古井、防空掩体及地下埋设物等进行核查,人工挖空混凝土灌注桩应逐孔进行持力层岩土性质检查。1.2 室内与基础回填土。填方和柱基、柱坑、基槽、管沟的回填、,回填土必须经过筛后,按规定分层夯实,不得用腐质土、冰块、冻土和建筑垃圾回填,更不得以水沉代替夯实,且应按照规定留置试件,确保回填土的密实性。1.3 灰土工程。灰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搅拌应均匀,铺设厚度应符合规定且应夯压实,表面无松散和起皮现象;分层铺设、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位置应正确,搭接长度步少于5

2、00mm,且不得再柱基、墙角、承重窗间下留设。夯压遍数应符合要求,并按要求留置试件。1.4 砂和砂石地基。砂石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砂石应搅拌均匀。分层、分段施工时每层铺设厚度及最佳含水量应符合规定。1.5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水泥夯实用土料质量、水泥和土的配比应符合要求。现场进行的成孔其孔位、孔深、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填料厚度、夯击次数、最佳含水量及干密度等施工参数要符合规定。1.6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步应少于3点,1000m2 以上工

3、程,每增加100m2至少应增加1点,3000m2以上工程,每增加300 m2至少应增加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1.7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复合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位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十,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1.8 混凝土灌注桩。所用的水泥、砂、石子、钢材等原材料应符合要求。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不得直接向桩孔内倾倒,当高度超过3m时应用串桶,串桶末端离桩底高度不宜大于2m,

4、桩主筋的保护层应符合要求。每浇筑50m3混凝土必须有一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一组试件。1.9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荷载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对于适合用高应变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不应少于2根。对于适合用高应变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其检测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1.10 身质量应进行检验。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

5、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对混凝土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单桩单住应全数检测)。第二节 主体工程 2.1 砌筑砂浆 2.1.1 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杜绝不计量现象。砂浆用砂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含泥量应满足要求,消石灰粉不得用于砂浆中。 2.1.2 凡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应经检验荷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有机塑化剂应有砌体强度的型式检验报告。 2.1.3 冬期施工砂浆试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留置不少于1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测试检验28d强度。

6、2.2 砖砌体工程 2.2.1 砖和砂浆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2.2 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加逢。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且应符合规范要求。 2.2.3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严格按8度地震设防要求放置锚拉筋,其数量、长度、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少放、漏放。 2.2.4 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台阶水平上及挑出层,应整砖丁砌。 2.2.5 构造

7、柱浇注混凝土前,必须将砌体留槎部位和模板浇水湿润,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并在结合面处注入适量与构造柱混凝土相同的去石水泥砂浆(50100mm)。振捣时,应避免触碰墙体,严禁通过墙体传震。 2.2.6 配筋砌体配置在砌体水平灰缝中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50d ,且其水平或垂直弯直段的长度不宜小于20d和150mm;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5d。 2.2.7 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沿墙面每隔500mm应设26通长钢筋。 2.2.8 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宜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纵向钢筋不宜少于24,横向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或26钢筋,钢筋网片或钢筋自挑梁末端伸入两边墙体不小

8、于1m。 2.2.9 女儿墙(包括高度低于300mm的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屋面女儿墙压顶应坡向屋面,上人女儿墙压顶应向内做挑檐,挑出宽度不小于40mm。 2.3 填充墙砌体 2.3.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时,其产品龄期应超过28d。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米,加气混凝土砌块应防止雨淋。 2.3.2 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应砌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现浇混凝土坎台等,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

9、2.3.3 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钢筋或网片的位置应与块体皮数相符合。拉结钢筋或网片应置于灰缝中,埋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竖向位置偏差不应超过一皮砖高度。 2.3.4 填充墙砌筑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竖向通缝不应大于2皮砖,灰缝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当搭接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4的钢筋网片(横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网片每端应超过改垂直缝,其长度不得小于300mm。 2.3.5 填充墙砌至梁、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2.3

10、.6 抗震等级一、二级时,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宜设26拉结钢筋沿墙全长贯通,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长超过层高两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2.4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2.4.1 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做配合比设计,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要求。施工中必须按照配合比施工,确保计量准确,盘盘过磅。2.4.2 模板工程1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荷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

11、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2 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内杂物应清理干净。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侧模极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2.4.3钢筋工程1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12、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得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得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3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荷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4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应符合设计要求。5 抗震设计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E)应符合下表要求:抗震等级最小钢筋锚固长度LaE一、二级1.15 La三级1.05 La四级La 注:1、当钢筋在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如滑

13、模施工)时其锚固长度应以修正系数1.10。 2、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6 抗震设计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拉接长度(LIE)应符合下表要求:抗震等级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25%50%100%一、二级1.38 La1.61 La1.84 La三级1.26 La1.57 La1.68 La四级1.20 La1.40 La1.60 La注:1、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搭接钢筋面积百分率,梁、板、墙类不宜超过25%,柱类不宜超50%,板类、墙类及柱类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应满足表中相应百分率最小搭接长度计算。2、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的搭接接头。3、任何情况下,

14、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小于300mm。2.4.6 混凝土工程1 纵向受力的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地下防水混凝土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 mm。纵向受力的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类别板、墙梁柱C20C25C40C50C20C25C40C50C20C25C40C50室内正常环境201515302525303030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202030303030 注:1、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除符合表中规定外,不应小于钢筋公称直径。 2、机械连接接头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受力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要求,连接件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3、梁柱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采用在保护层表面加设小直径焊接(或绑扎)钢筋网或其他有效仿裂措施,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4、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2 悬臂构件混凝土浇注前,坚理(建设)、施工单位双方应认真检查钢筋规格、数量,确保主要钢筋位置和构件根部厚度正确后方可施工。施工后应及时对构件主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复查。 3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施工时,其施工缝必须留设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