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224826026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 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2. 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3. 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4. 理解、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概括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句段;理解背诵古诗。教学课时2 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 根据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重点)2. 仿照例子,把观察和思考的内容写下来。(重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师口述: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二学用结合板块一交流平台教师

2、口述: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何寻找关键语句?如何根据关键语句概 括段意呢?1. 读一读,找规律。出示课件: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 5 自然段的大意。(1) 小组交流:小组学生围绕上面的这段话进行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发言。预设:读了这段话,我明白了有些关键语句就是段意。出示课件: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如,根据花钟第 2 自然段第1 句话的提示,这个自然段的大意可以概括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2) 小组交流:小组学生围绕上面的这段话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发言。预设:有时候可以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出示课件: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 1 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 2 句话,小虾第 3 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 1 句话。(3) 小组交流:关键句的位置是固定的吗?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关键句?小组代表汇报发言。预设:关键句的位置不固定,位置可前可后。主要看这句话是否与段意有关,有关就是,无关就不是。小结:这三段话说了三个意思:可直接用关键句概括段意;有时候,段意需要根据关键句的提示进行概括;关键句在一段话中的位置不固定,判断关键句的关键是该句是否与段意有关。2. 练一练,学运用。出示课件:读下面两段话,用“”分

4、别画出两段话的关键句,并写出这两段话的段落大意。练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它全长 26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 16 米,长的 21 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 11 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桥宽约 7.5 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 共 501 个。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着一块汉白玉碑,上面刻着清 朝乾隆皇帝

5、题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为燕京八景之一。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 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主峰扇子陡, 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1) 自由朗读:朗读这两段话,体会这两段话的段落大意。(2) 小组讨论:思考这两段话主要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写的,用横线在文段中画出来。(3) 教师点拨:第一段话先总写了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再具体写了桥的连拱设计和雕刻, 以及碑亭里

6、的碑刻。第二段话先总写了玉龙雪山是除了古城之外丽江最吸引人的,再具体写了它的位置和山峰的特点。所以这两段话的首句就是关键句。段落大意可以由这两句关键句概括得出。出示答案: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段落大意: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玉龙雪山也是丽江十分吸引人的地方。3. 我拓展,我积累。你能说说你对关键句的认识吗?预设: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我们通过关注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可以很快找到关键句,特别是“先概括,后具体”(“先具体后概括”)、先总后分 ( 先分后总) 的构段方式, 文段中概括写的、总写的句子,一般

7、就是关键句,所以关键句所在的位置也就不同了。关键句有的可以直接作为一段话的大意,有的稍加调整即可。板块二词句段运用(一)出示课件: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你的观察和思考。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1. 读一读,找规律。(1) 读一读:自由朗读文段。(2) 想一想:上面的文段是怎样把观察和思考的内容写清楚的。提示:这两段话都是先写看到的现象,再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的提问有理有据,

8、反问的句式加强了语气。两段话的不同在于第一段话表面上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答案可以从问句中得到,而第二段话仅仅只是提出问题,文段中并无答案。(3) 出示示例,品读鉴赏。出示示例:(1) 他工作一贯认真踏实,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而她成天只会溜奸耍滑,只会在表面上做文章。现在工作中出现了漏洞,责任怎么能仅仅只放到他的头上呢?(2) 两个同学一块儿去文具店买了同一个牌子的同一款钢笔,一个人的笔用了两年还在用,而另一个人已经购买第三支了。差别这么大,究竟是什么原因呢?2. 练一练,学运用。练根据下面两段话提示的情景,提出问题,写在后面的括号里。每天认真预习,专心听课,按时完成

9、作业,不懂的及时问老师和同学。()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1) 写一写:读句子体会具体情境,仿照前面的例子写观察、思考的内容。(2) 评一评:将自己所写的问题读给同学们听,在小组之间进行品评交流。(3) 出示示例:教师给出示例,引导学生品评交流。示例:如果这样做了,怎么可能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呢? 这儿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3. 我拓展,我积累。读下面两段话,说说哪段话含有肯定的语气,哪段话没有。(1)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

10、吃。这难道不是雪中送炭吗?点拨:第一段话含有肯定的语气,最后一句的意思是:这就是雪中送炭。(2)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这是什么原因呢?点拨:第二段话不含肯定的语气,这里只是提出问题。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键语句的作用:有时可以直接引用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有时可以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并总结了关键语句的位置。“词句段运用”的第一 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将观察、思考的内容写下来,培养学生在观察时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教 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历,照样子进行仿写。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 学会用“对调”“移动”等修改符号修

11、改句段。(难点)2. 学习并背诵滁州西涧这首古诗,掌握这首古诗的意思。(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师口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关键语句的作用及位置,并学会了调动已有经历 来写自己观察、思考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怎样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观察习作,并学习滁州西涧这首古诗。二学用结合板块三词句段运用(二)出示课件:认识修改符号:表示对调表示移动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子我养了螃蟹一只,他眼睛、嘴巴都不怎么显眼,钳子倒是很大。它最爱显摆它的钳了。有一次,我轻轻点了它一下用一根小棍,它立刻转动身体,向我高高举起那钳子剪刀似

12、的。我又点了几下,它钳子越举越高,突然,整个身子翻了过去。它急了, ,腿和钳子在空中乱舞, 好不容易才借助玻璃缸壁翻身过来。1. 读一读,找规律。(1) 读一读:自由朗读,交流这段话中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修改。(2) 说一说:小组交流,看谁找得最全。它的子我养了螃蟹一只,他眼睛、嘴巴都不怎么显眼,钳子倒是很大。它最爱显摆它的钳了。 有一次,我轻轻点了它一下用一根小棍,它立刻转动身体,向我高高举起那大钳子剪刀似的。的 我又点了几下,它钳子越举越高,突然,整个身子翻了过去。它急了,腿和钳子在空中乱舞,好不容易才借助玻璃缸壁翻过身来。它2. 练一练,学运用。练下面这段话中有七处问题,试着用修改符

13、号改过来。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伦 凯勒传 ,感触很多。谁能相信 看不见一个又听不见外的女子能掌握法、德、拉丁等五种英语呢?谁能相信她居然能取得那么多成就惊人的呢?作为健全身体的人,我们有什么现在的生活理由不珍惜呢?3. 我拓展,我积累。在日常的习作修改中还会用到很多的修改符号,比如删除号、增补号等,我们来回忆一下吧! 表示改正表示删除 表示增补板块四日积月累出示课件:chjinyu滁州西涧唐 韦应物1. 初读古诗,解释字词。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2)西涧:在滁州城西,俗称上马河。(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4)春潮:

14、春天的潮汐。(5)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6)横:指随意漂浮。2. 再读古诗,把握节奏。独怜 / 幽草 / 涧边生,上有 / 黄鹂 / 深树鸣。春潮 / 带雨 / 晚来急,野渡 / 无人 / 舟自横。3. 走近作者,了解背景。韦应物 (737792),唐代诗人,汉族,长安 ( 今陕西西安 ) 人。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他的作品今传有韦江州集10 卷、韦苏州诗集2 卷、韦苏州集10 卷,散文仅存 1 篇。滁州西涧是写景的名篇,描写了春游滁州西涧的见闻。4. 理解诗意,品读鉴赏。(1) 诗意: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 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2) 鉴赏:这是一首写景的诗,描写了春游滁州西涧的见闻。前两句写春景,描写了“幽草”“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两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了一种不在其位, 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作者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5.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并尝试在习作修改中运用,学习“日积月累”中的滁州西涧这首写景诗时,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 联系整首诗的大致意思推测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