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825659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中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中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中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中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中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中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中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数学中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孙慎榕【摘 要】一题多解,主要是指针对同一问题,找寻不同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探究不同的解答方法。通过对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能有效提高其思维和解题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一题多解能力。【关键词】初中数学;一题多解;培养初中是学生能力与思维提升的重要时期。初中数学中的很多问题是具有多种解决方式的,但是在教学中,某些教师并不注重习题所具有的这一特点,通常会采用最简单的方式直接解决问题,并不找寻多种解题方式,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必须改善教学,在课堂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

2、的兴趣,指导其自主走进数学课堂,是提高其解题能力的第一步。一题多解,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复杂性,所以学生在初次接触时,难以保持解题兴趣,更难以坚持在较长的时间内探究问题,掌握方法。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问题放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讲解,使问题更直观,从而使学生更轻松地解决问题。教师也可采用阶梯性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运用阶梯式的问题作为引导,从小问题出发,逐步引导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从而使其得到满足感与自豪感,并逐渐喜欢上数学。此外教师也要提供充足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实现能力与思维的锻炼1。如在教学平均数这一知识时,教师可提出

3、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小红在初中时期选择了住校,住在一间八人宿舍,在住校期间与宿舍里的其他七位舍友成了好朋友。学校组织了体检,在体检过程中小红与其他七位舍友都测了体重,分别为43kg、44kg、42kg、43kg、44kg、44kg、45kg、43kg,这时小红突然想探究一下她们整个宿舍的平均体重,以加深对舍友的了解。大家可以帮助一下她吗?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结合问题的背景直接将学生拉进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生活背景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直接指出这个问题多个求解方式。可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其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最后在小组合作后,教师让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回答。

4、之后教师带领所有学生一同总结,评价每一小组的解题方式。第一种为将小红和其室友的体重相加,得出总和,最后除以人数就可以得出平均体重。第二种为先设置一个较为基础的体重40kg,对其中每人距基础体重的重量进行计算,然后将超出的体重数相加,并除以人数,以确定好平均超出的质量,最后加上40kg得出平均重量。学生也会产生其他不同的思考方式,教师对于这些方式都应表示赞扬,以鼓励其继续思考。教师在讲解完两种方式后,可让学生对比两种方式,研究哪种方式更好用。很多学生会表示,第二种方式更简便,但是在平时做题中很难思考到这种方式,但是运用时会使整个习题更便于计算,具有计算量低、解题速度更快的特点。所以学生在之后的这

5、类习题的练习中更愿意将第二种方式作为主要的解题方式。2 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一题多解方式中,不同解题方式所依靠的知识点是不同的,所以学生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学生只有在掌握这些知识点后,才能在看到习题时,顺利产生解题思路。所以拓宽知识的层次,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一题多解的习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如在讲解过程中,找寻一个经典习题:已知一个三角形ABC,BC边上存在两点D、E,其中AB=AC、AD=AE,求证BD=CE。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不同的解题方式,总结不同方式所采用的知识点。在小组合作学习结

6、束后,教师应让每一小组发言,最后与学生一起归纳解题方式。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解决方式。第一种,是求证三角形全等。可以通过条件,建立起多组三角形之间的全等。通过边、角之间的关系,找到相等关系,并运用相关性质,得出三角形全等。这一方式较简单,大部分学生能想得到其所用的知识点是全等知识点。第二种,是用等腰三角形所具有的特点等腰三角形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解决问题。通过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高线是其中线这一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底线被中点平分,进而其长度相等。第二种解题方式只有小部分学生能想到。所以在课堂中,教师需要進一步的提醒。从这一习题也可以发现,不同解题方式所运用的知识点是不相同的,不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就

7、很难灵活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而难以想到其他解题方式。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想一题多解,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需要根据习题,结合所学习的知识,寻找突破点。在一题多解习题的解答过程中,所有的思路并非是突发奇想产生的,而是基于基础知识,结合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的。并且一题多解习题也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其发散思维3。如在讲解习题“在圆中,其中AD为直径,BC为弦,其中ADBC,其中交点为E,请问其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时,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由于问题具有开放性,所以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发散思维,不会受到习题条件的限制,这对其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在这一习题中,学生很容易直接从线段与角度

8、两个方向寻找其中的结论,并通过思维的发散,寻找到更多条件和结论,进而巩固所学知识。之后教师再引导其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弧等相关的知识。从这一习题可以发现,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对提升其思维能力与推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与一题多解的能力。4 培养逆向、横纵向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每一问题的解决都会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提升学习兴趣,希望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为提高其解题质量与效率,要提高其思维能力,主要可以从逆向思维与横纵向思维进行培养,从而使其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有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且培养其逆向、横纵向思维,能使其打破思维定势,不再依靠

9、单一的解题方法。第一,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常解题思维不同,是从反方向思考问题,进而找寻解题思路,最后解决问题。逆向思维的使用,主要是从问题的结论出发,分析其所需的条件,最后找出这些条件,解决问题。在培养逆向思维时,教师可以从数学公式、定理、命题入手,从简单的知识出发,进行思维的锻炼。第二,横纵向思维。横纵向思维主要是在逆向思维基础上,进行更加宽广的、多个方向的思考。进行多个方向的思考,会有多个不同的立场,加上解答问题的效率与难度是不同的,所以取得的收获也是不相同的。如在创新思维的习题中,每一个思考方向所需运用的知识是不同的,所以取得的收获也就不同。在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教师既要发挥引导作

10、用,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避免喧宾夺主。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具有更加灵活的思路和更强的能力。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情境教学、例题教学等方式,达到兴趣提升、逆向思维和横纵性思维锻炼、创新思维培养与夯实基础知识等目的,建立更高效的课堂。【参考文献】1赵正萍.初中数学例习题的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32).2张利平.在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9(32).3顾定伟,李卫星.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探微从一题多解管窥初中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9(14).4李娜.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解题反思能力N.太行日报,2019(7).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