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答案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4825494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答案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答案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答案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答案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答案分享(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班级: 姓名: 学号: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关键词语。2、把握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的特点。3、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从大自然得到的生命的本真与快乐。 一、作者简介及背景: 1、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30年任教于青岛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建国后,曾在中国

2、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图案等研究。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三、问题探究:1、课文的标题是”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请说说这本”小书“是指什么,”大书“指的又是什么? “小书”指:“大书”指:2、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有趣的人和事,请把有关的细节描写找出来。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扑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颜色、气味,在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请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所写

3、到的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野性”? 4、从文章中的描写来看,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常常逃学的孩子,由此来说,他是一个调皮而又不愿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么?文中有没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 四、剖析难点:本文属于自传,自传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自传特点对本文进行解析。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答案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本文描述了沈从文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分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逃学习惯。”)这部分主要是追述自己转入新式小学之前的读书、逃学的生活。 第二部分(从“自从逃学成习惯

4、后,-”到“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这部分主要是细致讲述自己上新式小学以后的读书、逃学生活。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自我评述早年的读书、逃学生活,对其收获及影响进行总结。 三1、课文的标题是”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请说说这本”小书“是指什么,”大书“指的又是什么? 明确:“小书”指的是课本知识。“大书”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 2、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有趣的人和事,请把有关的细节描写找出来。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1)这样的细节描写有很多,和逃学相关的细节描写主要有: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

5、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作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2)作用: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所经历人事富有情趣地展示出来,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3、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扑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颜色、气味,在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请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所写到的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野性”? 1)声音:“若在四月落了点小雨,山地里田塍上各处都是蟋蟀声音 2)气味:“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 3)颜色:“城头

6、上有白色炊烟4)从作者的描述看,作者的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象世界十分倾心,对大自然的声、光、颜色、气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的兴趣。他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他从这本“大书”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尊重生命本真的做法,对高中的学习与生活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从沈从文的经历可以看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亲和的关系。人应该取法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营养,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行。孩童的天性是游戏,儿童身上的“野性”正是其天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了适当的“野性”,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敏感、好奇。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 4、从文章中的描写来看,小时候的

7、沈从文是一个常常逃学的孩子,由此来说,他是一个调皮而又不愿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么?文中有没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 明确:他的逃学和我们所说的逃学是不同的,他的不学是为了更好的学。从文中的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来的。“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象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的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希奇。最希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 四、本文属于自传,自传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自传特点对本文进行解析。 自传除了让人看到真实的人生经历,还要表现出丰满突出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的细节描绘就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沈从文在自传中对上学途中看到的事物作了很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本文按照自己由小到大的顺序写,思路清晰。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