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微粒观形成的教学策略探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4819331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微粒观形成的教学策略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微粒观形成的教学策略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微粒观形成的教学策略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微粒观形成的教学策略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微粒观形成的教学策略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微粒观形成的教学策略探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化学微粒观形成的教学策略探究 龚海军【摘 要】 初中化学授课中培养学习者的微粒观,可加深其对化学知识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很好地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授课中应将教材中与微粒相关的知识点加以汇总,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法,加深其对微粒的认识,养成从微观视角分析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本文重点探讨培养学习者微粒观的相关策略,以供参考。【关键词】 初中化学;微粒观;教学;策略培养学习者的微粒观有助于其更好地把握化学知识本质,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应基于对教学经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地寻找与优化相关的授课策略,使学习者准确掌握微粒的特点与构成知识,深刻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以及排布方式影响着物质的化学性

2、质这一重点知识。一、运用实验,激发兴趣众所周知,构成物质的各种微粒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因此,培养学习者的微粒观时,应注重借助实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并设计相关的问题,逐步对其进行引导,使其牢固掌握化学中微粒相关的基础知识。一方面,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在课堂上做“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要求学习者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活课堂,调动其学习思考的兴趣。另一方面,结合实验设计问题,引导学习者思考隐含在实验现象背后的知识,并注重引导,认识到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并从实验中总结出微粒的运动规律,对微粒有个大致与基本的认识。授课时结合上述两项实验设

3、计如下问题,并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习者认真观察实验进行思考:品红为什么能在水中扩散?温度对微粒运动有何影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其内部的微粒分布有什么区别?三个问题均是结合实验而提出,并且是从宏观角度逐渐过渡到微观角度,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不仅能加深学习者的印象,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其思考热情。通过思考设计的问题,学习者认识到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间存在间距,微粒不停地在运动,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剧烈,不同状态的同一物质内部微粒的间距不同。实践表明,借助实验从学习者容易观察的现象入手,在调动其学习微粒知识兴趣的同时,可使其正确认识物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获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为其后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

4、识奠定坚实基础。二、借助图形,加深认识初中化学讲习中,为加深学习者对微粒的认识,不仅要为学习者讲解微粒的构成知识,而且还应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将微观世界放大化地呈現给学习者,降低其理解难度,避免其走进理解的误区。一方面,边为学习者讲解原子的内部构成,边绘制原子的内部构成图形,使其直观地观察到原子核、核外电子的分布位置以及大小关系,使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另一方面,为学习者讲解分子由原子构成,并在课堂上展示不同分子的图片,使学习者清晰地观察到不同分子内部原子的数量以及分布规律。另外通过展示化学反应示意图,使学习者认识到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数量和种类不会发生变化,但分子的数量与种类则会发生变化

5、。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微粒观,授课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使学习者清楚地观察到氢原子和氯原子的改变,深刻认识到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期间原子本身并未发生改变,而发生改变的是分子。同时,使其掌握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即前者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后者分子并未发生改变。根据微粒的特殊性,结合授课内容,充分准备相关的图片,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加深了学习者对微粒的深刻认识。实践表明,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十分活跃,使得授课目标与任务得以高效完成。三、通过例题,深化理解为使学习者树立良好的微粒观,更加深刻地理解与灵活应用所学知

6、识,应认真分析初中教材中与微粒知识相关的内容,做好相关例题的选择与讲解,巩固学习者所学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其应用能力。一方面,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是原子数量与种类未发生变化的宏观体现,因此授课中应为学习者进行认真地解读,使学习者能够从微观视角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另一方面,认真回顾授课经历,选择代表性较强的例题,在课堂上与学习者一起分析,真正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做到灵活正确应用。授课中可为学习者讲解以下例题:某物质6.4克和氧气进行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CO24.4克、CO2.8克以及H2O7.2克,则该物质中所含原子的最简个数比为_。要求学习者积极联系所学,分别求出生成物中各元素的质量,通过计

7、算不难得出,CO2中,C、O元素的质量分别为1.2g、3.2g。CO中,C、O元素的质量分别为1.2g、1.6g。H2O中,H、O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8g、6.4g。不难求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4.4g+2.8g+7.2g-6.4g=8g。由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不变,不难求出物质中所含C、H、O原子的个数比为141。该题目不仅考查了学习者的化学反应知识,而且引导学习者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很好地培养了其微粒观,获得了预期的授课效果。总之,初中化学授课中,为获得良好的微粒观培养效果,既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又要注重总结以往授课经验,大胆实践,并做好培养效果的评估,不断学习新的培养知识与方法,注重运用实验、图形、习题等,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引学习者关注微粒相关知识,高效完成培养目标。【参考文献】1赵剑晓.从化学元素看初中化学微粒观的思维培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6):55-57.2杨再明.“微粒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寻与构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4):3-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