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练习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224817832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曹刿论战》练习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20课《曹刿论战》练习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20课《曹刿论战》练习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20课《曹刿论战》练习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20课《曹刿论战》练习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课《曹刿论战》练习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曹刿论战》练习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 练习题 一、集腋成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又何间焉( ) 望其旗靡( )曹刿( ) 小信未孚( ) 辙乱( ) 夫战( )玉帛( ) 登轼( ) 小惠未遍( ) 弗( )敢专也2.一词多义故逐之( ) 公问其故( )民弗从也( ) 战则请从( )何以战( ) 必以分人( ) 必以情( )公与之乘( ) 登轼而望之( )3.古今异义词(1)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隔开,不连接。(2)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粗俗,低下(3)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忠诚。(5)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6)再而衰 古义

2、: ;今义:表示又一次(7)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监狱。(8)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9)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 ;今义:感情。4.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 )(2)公将鼓之(鼓: )(3)下视其辙下: )5.特殊句式(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点拨:也”表判断(2)省略句必以分人 点拨:省略了宾语,应为“必以(之)分人”。(3)倒装句 何以战 点拨: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 ”。战于长勺 点拨: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 ”。6.成语积累(1)一鼓作气: (2)再衰三竭:(3)辙乱旗靡:(4)彼竭我盈: 7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这本书的作者相传是

3、时期的 ,它是根据鲁史写的一部 体史书。8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 。文中解释“齐人三鼓”以后攻击的原因的句子是: 。9.翻译:(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0.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史记庄公十年。 B.曹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C.曹刿论战一文的作者是曹刿。D.曹刿论战一文中所记叙的战争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1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B.曹刿论战有的选本题作齐鲁长勺之战。C.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D.“长勺之战

4、”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1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二、含英咀华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C.选文第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

5、”“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3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4.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5.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一鼓作气,

6、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阅读本文,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卑鄙) B.小惠未遍(遍及、普遍) 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D.望其旗靡(倒下)2.下面句子没有省略成分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一鼓作气,再

7、而衰,三而竭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下列句子中的“于”同“战于长勺”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鹓鸰发于南海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胡不见我于王 D.皆以美于徐公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诚心处理。)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忠诚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5.下

8、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B.长勺之战说明运用正确的战略技术和掌握战机,是以弱胜强的重要条件之一。C.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突出了他的“远谋”D.文章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情况的纪传体史书。6.从文言特殊句式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曹刿论战) B.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吾谁与归?(岳阳楼记)7.下列选项中强调的精神不符合本文的一项是( )A.业无高卑志当坚

9、,男儿有求安得闲?-张耒B.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康有为C.军有归心,必无斗意-冯梦龙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曰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9.选文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中的“肉食者”指的是( )A.吃肉的人B.居高位、得厚禄的人C.鲁庄公D.鲁庄公和得厚禄的人10.下列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实情诚心处理。B.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一一

10、明察,也一定按实情诚心处理。C.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凭感情办理。D.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明察,也一定凭感情办理。11.曹刿“请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 )A.齐国军队进犯了鲁国 B.鲁庄公统率军队将要迎战C.曹刿认为鲁国“肉食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D.鲁国那些居高位的人正在商讨迎敌对策。12.“曹刿请见”句中的“请”字,点出了曹刿的( )A.政治远见 B.军事才能 C.胸有成竹 D.关心国事的精神1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曹别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C.本

11、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1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C.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D.夫大国,难测也(测试)15.下列句子中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十年春,齐师伐我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C.齐师败绩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6.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入见后与鲁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近臣的拥护、神灵的保佑和百姓的支持。B.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

12、寥数语,便将鲁庄公的鲁莽少谋表现得神情毕现。C.“既克,公问其故”承上启下,表现了鲁庄公不懂军事,引出下文曹刿的论述。D.“辙乱”“旗靡”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观察到的,并以此为依据做出追击的决定。17.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译文: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决定给谁使用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土气已经枯竭了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译文:(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有埋伏。1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B.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C.文章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D.为了突出曹刿的“远谋”,本文详细记叙了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情况,略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