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设计规範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24770858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路基设计规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路路基设计规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路路基设计规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路路基设计规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路基设计规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路路基设计规範 jtg d30-2021 吉林省通宇公路工程监理* 时云飞学习内容 一般路基设计标準 路基排水 路基防护与支挡 路基拓宽改建 特殊路基 规範 在设计、施工中要求严格遵守规範的强制性条文,针工程专案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标準、规範,对可能影响到工程安全的指标应该首先得到满足,克服工程设计、施工“只对规範负责,不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负责”的做法。 规範是以往工程实践的总结,不可能完全适用各种情况。 标準横断图 标準横断图 总则 为统一公路工程路基设计技术标準,使公路路基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 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路基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2、,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路基设计应做好工程地质勘测工作,查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获取设计所需资料。 路基设计应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总则路基设计宜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 受水浸淹路段的路基边缘标高,应不低于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以及0.5m的安全高度。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的路基设计最小填土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溼状态的临界高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边坡路堤、陡坡路堤、挖方高边坡、滑坡、软土地区路基设计应採用动态设计法。 表1.0.8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一般路基

3、一般规定 路基设计之前,应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等设计资料。 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面形式和边坡坡度。河谷地段不宜侵佔河床,可视具体情况设定其它的结构物和防护工程 陡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採用护肩、砌石或挡土墙 。 沿河路基边缘标高应满足1.0.8条的规定,并根据沖刷情况,设定必要的防护设施。 一般路基 路床 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并符合表3.2.1规定。 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路床加固应根据土质、降水量、地下水型别及埋藏深度、加固材料*等,经比选採用就地碾压

4、、换土或土质改良、加强地下排水、设定土工合成材料等加固措施。 表3.2.1规定路床土最小强度和压实要求 一般路基 填方路基 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 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当採用细粒土填筑时,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浸水路堤应选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 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应优先选用渗水性良好的填料。 表3.3.1的规定路堤填料最小强度要求 填方路基 路堤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应

5、符合表3.3.2的规定。 细粒土填筑时的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当含水量过高时,应採取晾晒或掺入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材料进行处治。 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 当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3.4规定。 对边坡高度超过20m的路堤,边坡形式宜用阶梯型,边坡坡率应按第3.6节的规定由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并应进行个别设计。 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坡率不宜陡于11.75。 路堤压实度表3.3.2的规定 路堤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3.4规定 填方路基 地基表层处理 稳定斜坡上地基表层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地面横坡

6、缓于1:5时,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 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 地面横坡陡于1: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係数不得小于规定。否则应採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定支挡结构物等防滑措施。 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採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等措施。 应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在一般土质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基底的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 三、四公路不应小于85%。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

7、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应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 在稻田、湖塘等地段,应视具体情况採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加筋、外掺无机结合料等处理措施。 填方路基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路堤与桥台、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连线处应设定过渡段,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并注意填料强度、地基处理、台背防排水系统等综合设计。过渡段长度宜按2倍3倍路基填土高度确定。 护肩路基,护肩高度不宜超过2m,顶面宽度不应侵佔硬路肩或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面範围。 砌石路基,砌石应选用当地不易风化的片、块石砌筑,内侧填石;岩石风化严重或软质岩石路段不宜採用砌石路基。砌石顶宽不小于0.

8、8m,基底面向内倾斜,砌石高度不宜超过15m。 砌石内、外坡率不宜陡于规定。 护脚路基,当填方路基受地形地物限制或路基稳定性不足时,可採用护脚路基。护脚高度不宜超过5m,受水浸淹的路堤护脚,应予防护或加固。 挖方路基 土质路堑 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4. 1规定。 路堑边坡高度大于20m时,其边坡形式及坡度应按第3.7节确定。 巖质路堑 巖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结合自然稳定边坡和人工边坡的

9、调查综合确定。必要时可採用稳定分析方法予以检算。边坡高度不大于30m时,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按附录a确定巖体型别,边坡坡率可按表3. 4.2确定。 对于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巖质边坡、坡顶边缘附近有较大荷载的边坡、边坡高度超过表3.4.2範围的边坡等,边坡坡率应按第3.7节有关规定通过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 硬质岩石挖方路基宜採用光面、预裂爆破技术。 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软弱鬆散巖质路堑,宜採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和坡脚预加固技术。 土质边坡坡率表3.4.1规定 巖质边坡坡率表3.4.2确定 巖质边坡的巖体分类1 巖质边坡的巖体分类2 挖方路基 当挖方边坡较高时,可根据不同的土、岩石性质和稳定要求开

10、挖成折线式或台阶式边坡,边沟外侧应设定碎落台,其宽度不宜小于1.0m;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定边坡平台,边坡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2m。 边坡坡顶、坡面、坡脚和边坡中部平台应设定地表排水系统,各种地表排水设施构造尺寸按第4.2节确定。 当边坡有积水溼地、地下水渗出或地下水露头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地下渗沟、边坡渗沟或仰斜式排水孔,或在上游沿垂直地下水流向设定地下排水隧洞以拦截地下水等排导设施。 根据边坡稳定情况和周围环境确定边坡坡面防护形式,边坡防护应採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稳定性差的边坡应设定综合支挡工程。条件许可时,宜优先採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防护措施。 当土质挖方边坡高度超过20m、岩石

11、挖方边坡高度超过30m和不良地质地段路堑边坡,应按第3.7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路基高边坡个别处理设计。 路基填挖交界处理 半填半挖路基中填方区应符合第3.3节、3.6节有关规定。必要时,可採用冲击碾压或强夯等进行增强补压,以消减路基填挖间的差异变形。 半填半挖路基中挖方区应符合第3.4节、3.7节有关规定。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料应综合设计,当挖方区为土质时,应优先採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对挖方区路床0.80m範围土质进行超挖回填碾压,并在填挖交界处路床範围铺设土工格栅;当挖方区为坚硬岩石时,宜採用填石路基。 当地表斜坡陡于1:2.5时,应进行填挖间路基稳定性分析,其最小稳定係数不得小于表3. 6.

12、8规定。当路基稳定性不够时,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在路堤边坡下方设定支挡工程。 根据地下水出露情况和岩土性质,设定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除在边沟下设定纵向渗沟外,应在填挖之间设定横向或纵向渗沟。 纵向填挖交界处应设定过渡段,土质地段过渡段宜採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碎石填筑,岩石地段过渡段可採用填石路堤。 高边坡路堤与陡坡路堤 高边坡路堤与陡坡路堤设计应贯彻综合设计和动态设计的原则。 对边坡高度超过20m的路堤或地面斜坡坡率陡于1:2.5的路堤,以及不良地质、特殊地段的路堤,应进行个别勘察设计,对重要的路堤应进行稳定性监控。 高边坡路堤与陡斜坡路堤的地基勘察应查明地基土的土质类别、层位、厚度、分布特徵和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地下水埋深和分布特徵,确定地基土的承载能力,获取设计所需的物理力学指标。其工程地质勘察应满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範的要求。 路基填料应满足第3.2.1、3. 3.1 条规定,路堤压实度应满足第3.2. 1、3.3.2 条的要求。 必要时,可採用冲击碾压或强夯等进行增强补压,以消减高路堤的差异变形。 高路堤边坡形式和坡度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车辆荷载和工程地质条件等经稳定分析计算确定。高路堤断面形式宜採用台阶式,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平台上应加设截水沟。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