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后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roo****eng 文档编号:224753228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后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一后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一后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后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后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含答案和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一后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1、选择题王国维先生认为:“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结合所学,下列选项对王国维先生观点解读最合理的是A.西周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B.西周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C.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D.西周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答案】 C 【解析】 由“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宗法制,再从“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

2、天子臣诸侯之制”可知,基于宗法制的基础上才有了分封制,反映了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制度,而非文化,排除A;B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由“传贤”到“传子”的演化,排除D。2、选择题商朝建立后把天命作为统治的重要依据,并认为天命永固,不可剥夺。周人灭商号称是“恭行天之罚”,并宣扬“德”是获取天命的依据。周人的做法A.揭示了古代社会兴衰规律 B.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要求 D.影响了后世王朝执政思想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恭行天之罚”,“宣扬德是获取天命的依据”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周人宣扬“德”的做法影响了后

3、世统治阶级强调以身作则、德治、仁政等执政思想,说明影响了后世王朝执政思想,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周人强调“恭行天之罚”、“德”等对后世执政思想的影响,无法揭示古代社会兴衰规律,A项错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主要通过礼乐制度,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周人强调“恭行天之罚”、“德”等对后世执政思想的影响,与社会生产发展要求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3、选择题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B.使官僚体制成为当时主要制度 C.破除了世家

4、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D.有效地减少了皇帝的决策失误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时期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即使官僚体制成为当时主要制度,B项正确;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不能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A项错误;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是科举制的影响,与郡县制无关,C项错误;秦朝时期朝议制度有效地减少了皇帝的决策失误,而不是郡县制,D项错误。4、选择题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国治产,以给公上”后汉书杨恽

5、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上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B.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D.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出现【答案】 A 【解析】 根据“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可知,汉代采用家庭农业生产模式,故选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只是家庭农业生产的情况,无法体现精耕细作,排除C;春秋战国已经出现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排除D。5、选择题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

6、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A.形成了制约机制 B.实现了权力集中 C.杜绝了吏治腐败 D.避免了裙带关系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郡县一级下的官吏都属于郡守或县丞的属官,这说明这些官吏都是由中央政府统一任命,大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B正确;材料未涉及制约机制,A排除;C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6、选择题汉武帝建元元年下诏废文、景两帝时的“四铢半两”,改行“三铢钱”,并收回封国的铸币权,严禁民间私铸。这一做法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B.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D.实践“无为而治”理念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收回封国的铸币权,严禁民间私铸”

7、可知,铸币权收归为中央政府,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这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主要采取“推恩令”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不是通过材料所述的措施,A项错误;材料中将铸币权收归为中央政府,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减轻农民赋税负担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所述汉武帝时期将铸币权收归为中央政府的措施是有为的体现,而不是“无为而治”,D项错误。7、选择题下表是阎步克对曹魏时期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所做统计,其意在说明曹魏时期( )项目高官贵 戚子弟中级官 僚子弟下级官 吏子弟普通士人合计汉代官僚名族子弟239%87%13%109%565%家族在汉无官位族望者8

8、7%87%22%239%435%A.官员选拔注重阶层平衡 B.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 C.儒生成为政治舞台主角 D.制度设计与实践出现背离【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下级官僚”和“普通士人”在察举入仕者占有一定比例,说明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故选B项;据材料可知,不同阶层在察举入仕者占据比例不一样,高官贵戚子弟占较高比重,说明没有注重阶层平衡,排除A项;材料说明汉代官僚名族子弟占据主导,排除C项;材料中下层出身的平民仍占据一定的地位,不能说明背离制度设计,排除D项。8、选择题唐代中国的绘画题材仅限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到了宋代平民阶层的生活场景多见于绘画内容。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程朱理学的逐

9、步形成 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统治阶级喜好的改变 D.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善,贵族阶层逐渐衰落、平民阶层逐渐壮大,因此宋代绘画内容经常出现平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故B正确;程朱理学的形成、统治阶级喜好的改变和材料信息无关,故AC错误;社会主流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故D错误。9、选择题陆游诗云:“千钱买轻舟,不复从人借。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岂惟载春秧,亦足获秋稼。常侵落月行,不畏恶风吓。”该诗歌反映出A. 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征 B. 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 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 D. 夜市具有完备的服

10、务功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的大意是:农民早晨背着柴草去集市上贩卖,晚上则买了盐和乳酪回家。说明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进行商业活动,体现的是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的特点,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该项表述不符史实,排除;D项,材料与夜市无关,排除。10、选择题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据此可知“行中书省”是A. 元朝的中央机构 B. 皇帝的顾问机构 C. 专为加强对

11、蒙古地区的管理而设立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说明行中书省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A项错误;B项是指明朝的内阁,排除;材料“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说明行省制度是为巩固蒙古政权统治而设,并没有体现出“专为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管理而设立”,故C项排除。11、选择题1718年,年过六旬的康熙皇帝对人抱怨:“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这反映了当时A.中央集权加强 B.专制皇权强化 C.社会矛

12、盾尖锐 D.军机大臣懒政 【答案】 B 【解析】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皇帝世袭且统领一切,这需要皇帝有过人的执政素养和非一般的体力精力,否则难以维系整套专制体系运转,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故材料中康熙帝抱怨自己做牛做马,活得很累,这正反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B;康熙帝的抱怨并非来自于处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引发的,也并非是大臣懒政引起,故排除AD;材料中并不能反映出社会矛盾尖锐的现状,故排除C。12、选择题有学者认为,古代人的自由是一种集体式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直接行使部分主权,或者说,古代人的个人自由是和集体自由同一的。个人只是集体的存在,个人以某种方式被国家所吞没,公民被城邦所

13、吞没。他意在说明古代雅典A.公民内部享有充分政治权利 B.存在着严重的暴民政治倾向 C.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滥觞之地 D.公民的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答案】 D 【解析】 根据“这种自由是直接行使部分主权”“个人以某种方式被国家所吞没,公民被城邦所吞没”可知,材料强调人个体的自由并不完整,要以国家城邦的利益为主,受到集体的限制 ,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这种自由是直接行使部分主权”等信息,排除;暴民倾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个人的自由受限,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的起源,排除C项。13、选择题古代罗马人认为谁遵守法律,其利益就能够得到保护;反之,便会遭致不幸。同时,罗马法中的拉丁语词“ius

14、”一词包含着个人正当利益、正义的含义。这反映了古代罗马A.践行近代权利理念 B.推崇契约精神 C.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D.崇尚共和观念 【答案】 B 【解析】 材料“谁遵守法律,其利益就能够得到保护;反之,便会遭致不幸”强调的是罗马人注重尊纪守法的契约精神,只要遵守法所规定的“契约”,那么就会得到保护,故B正确;古代罗马不可能践行近代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与早期启蒙思想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契约精神,而不是共和观念,排除D项。14、选择题西方史上有一部法律文献明确规定:“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国王所做的一切決定都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后方能生效;法官任免由议会决定;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

15、任意赦免”。这部文献A.表明该国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 B.使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 C.后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立法典范 D.表明宗教改革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答案】 B 【解析】 根据“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可知,这部文献通过立法手段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材料源于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王位继承法使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故选B;A是权利法案,C是拿破仑法典,排除AC;材料信息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D。15、选择题甲午战后,日本出版学术著作,向世界呈现日本人眼中的中日战争,证明日本遵守西方国际法并愿意接受西方文明,而中国是不遵守国际法的未文明开化的国家,其意图是A.为“三国干涉还辽”正名 B.证明其发动战争的合理性 C.展示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 D.加入八国联军侵华的计划 【答案】 B 【解析】 甲午战后,日本声明日本遵守西方国际法并愿意接受西方文明,而中国是不遵守国际法的未文明开化的国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意图是为了寻找其发动战争的借口,即证明其发动战争的合理性,故B正确;材料和“三国干涉还辽”无关,故A错误;甲午战争不是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日本加入八国联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