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泰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绩效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外文题目: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port Performance in Thailand 出 处: Wesleyan University,2001 作 者: Sutida Tambunlertchai 译 文:泰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绩效摘要这篇报告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在泰国外商投资对公司层面的出口结果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要找出相关因素,特别是涉及到外国直接投资决定了企业的出口导向,并对于促进跨国公司出口溢出提出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发现说明,公司的出口决定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出口促进政策和当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二次发现进一步说明,一个公司出口的强度在外国所有权的比例在国内公司正在增加………………泰国的贸易和出口结构在1997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前,相比其他的开展中国家泰国的经济开展进程整个三十年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
在1960-1996年之间这个国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平均增长率为7.7%,人均GDP在整个过程中稳步增长在此期间泰国的经济急剧增长可归因于一个地区成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策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泰国出口比重的快速增长,可以局部地归因于跨国公司生产设施向东南亚国家移动由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货币开始贬值〔美元、日元、德国马克〕许多出口外国投资者决定把生产基地布局到泰国总的来说,良好的经济条件和聚焦长远的经济目标可以帮助泰国在其经济方面的成长在以下局部,我将更具体的讨论各个阶段泰国的贸易政策,外商直接投资模式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具体政策〔一〕贸易结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到六十年代晚期,农业产品以及其他资源密集型产业,如食品、饮料、烟草、和纺织品行业的输出被认为占了泰国出口的大多数份额在这一时期制造业制造的产品大多是直接给予当地消费者和适当的出口泰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对资源密集型的国家出口,进口内容较低,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料能在国内找到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泰国的制造业已经变成更多的出口型企业,同时也占据了该国出口很高的份额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帮助下,通过跨国公司在泰国建厂的这个过程中也能取得外部效应,联系和出口。
目前,制成品出口量占全国的总出口价值的80%以上泰国制造业严重的依赖进口材料产品效劳于国内和出口市场都有很高的进口的内容针对效劳于国内市场有很高的进口内容的制成品是啤酒和乳制品,动植物油、饲料、烟草、制药、铁、钢、和金属制品依靠进口原料的出口货物主要是以科学为根底的产品,例如电脑配件、集成电路、电器、电子、和运输设备只有少数的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如罐装食品、大米和橡胶工业有很低的进口内容在过去的五十年泰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制造业的进口比重有所降低当半成品和生产资料的进口份额一直在明显增加时,由于这个国家的进口替代政策,制造业进口的份额降低了生产资料,如机械及配件 电气和非电动设备〕组成几乎占了泰国进口商品的一半另一方面,尽管消费品的价值在不断上升,但是它的进口份额却在不算减少,这个可能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奢侈品被进口泰国进口的来源地包括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和中东地区〔二〕出口结构正如这一章前面所说,泰国出口的主要接受国为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国家、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台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泰国出口到这些国家主要是农产品这也是在这一时期泰国开始实行工业化进口替代政策农产品出口创造的外汇花费在了进口生产资料上,它是用来促进进口替代工业化活动的。
泰国每个区域的出口结构都是不同的泰国出口到美国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电子产品的混合泰国出口到美国的主导产品是服装、电视、集成电路、橡胶、海鲜 罐头和冷冻产品 泰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在过去的十年里已经发生了明显地变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泰国出口到欧盟主要是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如鞋类、宝石、珠宝、木薯淀粉产品,和罐头海鲜然而,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些产品的份额已经下降,同时,以规模密集型和以科技为根底的产品如电脑和集成电路的出口就已经开始扩大了泰国对日本的出口也在向规模密集型和以科技为根底的产品转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泰国出口日本的产品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但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规模密集型和以科学技术为根底的产品的份额的不断增加,这些产品的份额逐渐减少目前,出口到日本的产品中电脑、半导体器件和机动车辆的份额在迅速上升泰国出口到东南亚市场的产品不同于其他国家由于东南亚国家与泰国有着相似的生产要素和资源,所以泰国出口到东南亚市场主要是电子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农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如大米和糖最后,科技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资源和规模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电子、石油和化学品〕的快速增长在其他地区如中国、韩国、香港也有表达。
机动车辆、塑料、化工产品仍然是泰国出口其他地区例如南亚、中东、澳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主要形式简而言之,出口结构在泰国国际贸易的早期阶段 20世纪60年代 主要是农业商品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该国的贸易、出口结构从依赖资源密集型产品,从农业部门向加强了资源和劳动力的密切关系的制成品转变由于泰国缺失了低价劳动力这个相对优势,导致该国出口主要向科技产品和规模密集型产品例如电子、电器等转变二、泰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经验自1986年起,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价值在泰国〔企业的合并和收购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制造业广场协议中除了外币贬值,其他因素都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泰国的快速增长:1〕泰国政府通过投资委员会实施投资促进政策〔BOI〕;2〕与其他的开展中国家相比廉价的劳动力〔例如,拉丁美洲国家〕;3〕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泰铢的两次贬值导致更有竞争力的价格生产要素和劳动力工资;4〕泰国良好的经济条件,例如在广场协议前几年相对于其他开展中国家有较低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5〕通过BOI政策,对跨国公司的资本与中间产品实行进口免税政策总的来说,良好的经济条件和聚焦长期的经济目标有助于泰国经济的开展。
在以下局部,我将更具体的讨论各个阶段泰国的贸易政策,外商直接投资模式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具体政策〔一〕国际贸易开展泰国的经济开展历史是与该国奉行的贸易政策复杂的联系在一起的这个贸易政策在国民经济开展规划中明显突出该国的贸易历史包括四个阶段,每一个时期相对应一个主要的贸易政策二十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进口替代贸易体制,在五十年代后期,泰国政府开始实施政策为六十年代的第一次国家经济开展方案做准备第一次经济开展规划是跟随着传统的进口替代战略,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尤其是制成品对于开展,培育制度体系吸引了很多的注意力此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要准备国内生产者对外开放,政府逐渐降低国有企业的作用的同时促进私营部门的业务因此,在这几十年促进经济增长的投资主要是政府在根底设施上的投资和在进口替代产业的私人投资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制造业的投资迅速扩大,尤其是在进口替代产业这一趋势如此强烈以至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能源危机中,泰国经济继续呈现强劲的开展道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出口促进,在七十年代初期,由于进口替代政策,泰国开始看到收支平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泰国政府开始研究出口促进政策泰国政府通过了一项新的投资促进法律,它使泰国投资委员会有更多的权力来给外国投资者提供奖励。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下半期,有很多外商投资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起流入泰国泰国在经历了出口膨胀和旅游业的外汇收入的同时也看到了收支平衡中的实质性的盈余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泰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开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1988年到1990年之间,泰国的经济增长到达两位数的水平也是在这个时期,新兴工业化经济开始到东南亚地区外包他们的产品由于泰铢增值,大量日本和新兴工业化的公司迁移到泰国其中还有大量出口导向型和制造业产业的流动与此同时,国内在制造业,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投资扩大到前所未有的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金融系统自由化,在七十年代,高保护的低效被政策制定者实现,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早期,就尝试促进更多的公开和竞争力这些尝试正值金融自由化的全球趋势,而在这个时期的政策又开展了这一趋势在此期间的政策都集中在促进资本流动,使泰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更接近在1990年,泰国政府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8条条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议该条款的接受促使了这个国家经常账户交易的自由化此外,在未来之后的几年,泰国政府将进行进一步放宽资本流动、外汇控制和其他金融措施在资本自由化之后根据短期贷款和有价证券投资有资本要素的流动。
泰国政府在这十年中继续鼓励出口扩张在这个时期,泰国的经济增长和出口迅速增长在1997年,泰国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在1997年之后,泰国货币贬值21世纪以来到目前为止,泰国的经济已经从1997年的经济危机中慢慢恢复过来泰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虽然是积极的,但仍低于危机前的那些年泰国政府依然实行出口促进政策然而,泰国在世界市场上与其他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剧烈的竞争,例如像中国、越南那样拥有低工资利率的并且也热衷于出口他们的制成品的国家〔二〕泰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模式在前面局部讨论的关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泰国的贸易政策和进口替代战略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向进口竞争产业然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商直接投资开始流入出口导向型产业这种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七十年代中期政策转向出口促进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开展这一转向与世界主要货币的重新排列相符合,尤其是日元的快速增值泰国从日元的快速增值中受益很多,因为增值导致了从日本到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一场大规模的产业重置大局部的资金流入被引导到出口产业,中级和资本产品行业,如汽车、电子配件和组件这些类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制成品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除此之外也深化了泰国的产业结构。
外国直接投资趋势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受金融自由化政策和97年的金融危机间断影响在泰国的收支平衡统计中,外商直接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和直接投资贷款或外国公司在泰国投资贷款历来,股权投资占流到泰国的FDI中的很大比例然而,在九十年代的金融自由化之后,投资贷款的份额在国家的国际收支中增加同期,外商直接投资的份额在泰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也就是国际收支平衡的一局部有所减少,尽管外商直接投资的价值流动在不断增长,并且其他形式的资本流动也在显著增加随着1997年泰铢的贬值,外商直接投资流动在泰铢和美元这两种现金的流量上,美元价格急剧增长―外商直接投资流动从过去几年的约20亿美元增加到36亿美元,如此高水平的外商直接投资平稳的保持了十年经济危机之后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在企业并购方面具有戏剧性增加的特点,因为外国公司在接管泰国的公司后面临了许多债务和流动性问题其他的导致外商直接投资后来的危机的因素是:1〕泰国政府对外国投资银行业和金融业放松条件和规那么的政策;2〕与外国伙伴的合资公司的企业重组;3〕接管的外国公司或当地商店的销售跨国公司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历来是很重要的,对泰国外商直接投资奉献最多的国家是日本、美国、香港以及台湾。
其他的重要来源国家包括欧盟成员像英国、德国、荷兰;最重要的东盟来源地是新加坡在这过去几年,然而,从韩国和中国流入到泰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价值和重要性上都在增长〔三〕泰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泰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