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集锦

上传人:Mr****n 文档编号:224433855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集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一.目的及适用范围为规范我校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提高我校空气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和应急管理能力,降低重污染天气危害程度,保障环境安全和师生身体健康,特制订本工作预案。二、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属地管理、统一领导,加强预警、分级响应,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三、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全体行政成员及班主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全校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重大问题及时向区教委请示报告。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四,应急处置建立应对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工作,由学校办公室负责通知各个处室及班主任,做到快速

2、反应、应急处置、及时报告信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1.预警信息接收收到上级发布的相应预警后,应立即电话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并按领导要求开展工作。各科室、班主任要采取手机短信、广播、网络等方式及时向学生和学生家长公布空气预警信息。2.预警分级及措施(1)n级预警(中度污染、黄色预警)措施:201W全区平均AQI指数W300),或收到区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指挥部通报。提醒学生、老年人和患有心脏病、肺病等易感人群留在室内;要求师生减少户外活动;减少露天比赛等户外大型活动;宣传鼓励特殊时期(如春节、大型活动期间等)减少或不燃放烟花爆竹。(2)I级预警(重污染、橙色预警)措施:AQI

3、指数为201300,即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5级)的大气污染。在II级应急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易感人群的防护,增加或者加强以下措施:要求师生停止户外活动或实施停课;暂停露天比赛等户外大型活动;根据情况实行师生休假或弹性学习制。五、工作要求(1)在区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我校积极落实人员,明确责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细化工作措施,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2)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提高队伍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3)接到区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后,

4、学校应及时向区教委报告,并由区教委逐级上报。(4)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健康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大家了解空气污染的分级以及防护措施,保持镇静,听从指挥;同时做好家长的工作,争取他们的支持。(5)防止重污染天气谣传或误传,不信谣、不传谣,保持社会稳定。六.重污染天气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措施响应分级: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2*),大气重污染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或等于201,即空气质量达到5级及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气污染。大气重污染可分为重度污染(5级)和严重污染(6级)两级。重污染天气发生后,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本单位的应急工作,并根据预

5、告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1)11级(中度污染)响应措施:要求师生减少户外活动。(2)I级(重污染)响应措施:要求师生停止户外活动或实施停课。七.应急保障1.信息保障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主要以电话、网络等形式上报,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讯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2.人员保障应组建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预备队,由安稳办牵头,各处室和班主任配合,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工作。应急预备队按照重污染天气的具体情况和指挥部门要求及时调整成员组成。3.善后与恢复当接到由指挥部下达的应急终止命令后,学校立即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补齐因重污染天气而影响的室外课内容或者因停课而影响

6、的正常教学内容。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总结,对应急处理中的经验、不足和教训加以总结分析并报区教委安稳科。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及时、有效地应对大气重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特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的通知(国办发(202*)33号)

7、、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发(*)37号)、关于印发的函(环办函(*)504号)等。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辖区内不利气象条件下持续性大气污染应急处置工作。1.4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属地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协同应对的原则,由各地负责组织开展、落实辖区内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2)严格监管,预防为主。各地、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全面实施各项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和措施,依法加强对各类大气污染源的日常监管,强化源头控制,做到防控结合。(3)及时预警,强化宣传。密切关注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数据及气象条件变化情况,及时分析、预测,适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预警信息;

8、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大气污染防护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护和参与意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4)部门联动,分工协作。建立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合理调动现有的应急队伍和资源,分工协作、紧密配合,联合开展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2组织体系及职责2.1指挥机构成立*市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领导任指挥长,市政府联系环保工作的副秘书长、市环保局主要负责人任副指挥长,市委农办、市政府新闻办和市环保局、住建委、经信委、卫生计生委、监察局、教育局、公安局、农业局、水务局、气象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城管局分管负责人为成

9、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由市环保局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2.2指挥机构职责市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大气污染处置工作,根据大气污染事态发展情况,组织专家等对大气污染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应急措施,提出控制污染和防止事态扩大的建议,决定启动、终止应急响应,并向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批准有关信息的发布。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市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协调解决应急处置中所需的人员、物资、器材装备和应急资金,收集整理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报告市应急指挥部。2.3成员单位职责市环保局:负责本市空气质量监测和信息发布;会同市气象局做好大气污染趋势分析研判,当大气污染程度达到预警等级时,

10、即时向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根据应急响应级别督促各地落实工业企业限产或停产减排措施;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措施,提出控制大气污染防止事态扩大的建议;加强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监管。市气象局:负责制定大气重污染天气下气象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负责天气实况的监测、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的预报,为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提供气象信息;会同市环保局开展大气重污染天气变化趋势会商。市委农办:负责督促市人工降雨办公室在大气重污染天气下适时组织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制定大气重污染天气下新闻信息发布的应急保障预案;组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布大气污染预警及响应信息,报道空气质量重污染事件;宣传群众健康防护

11、、建议性减排措施。市财政局:负责按照财政预算为各项应急措施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市经信委:负责编制我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的名单,根据大气污染严重程度落实企业限产或关停措施。市教育局:负责制定大气重污染天气下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实施。市公安局:负责组织实施机动车限行措施,疏导交通,减少机动车怠速行驶,并做好特殊时期安全防范工作。市住建委:负责制定大气重污染天气下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应急保障预案;组织实施建筑施工、市政工程施工、房屋拆除等扬尘污染控制措施。市城管局:负责制定大气重污染天气下道路及市容环境整治工程等扬尘污染控制应急保障预案;督促各环卫单位加强清扫保洁、洒水抑

12、尘(零摄氏度以上时段);会同市交通运输局查处渣土运输车辆道路遗撒行为;配合查处城区露天焚烧垃圾、树叶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大气重污染天气下有关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宣传防病知识和救助常识。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制定大气重污染天气下公共交通运力应急保障预案,对上路行驶的大型运输车辆进行检查和管控。市农业局:配合做好大气重污染天气下秸秆露天禁烧的相关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单独建设的水务工程施工及周边环境管理。市监察局:负责本预案实施的监督执纪问责。3监测与预警3.1监测市环保局、气象局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分别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进行监测,建立联动机制和联合会商制度;根据环境监测资料和天气演变

13、趋势研究判定大气污染等级及变化趋势,并将预测结果通过网络进行共享;当出现大气重污染天气时,及时报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以下简称成员单位)按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规定和职责,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施工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的监管,共同做好大气污染监测工作。3.2预警3.2.1预警发布与解除当空气质量指数(AQI)超过300且不利气象条件预计持续24小时及以上,或AQI超过200且不利气象条件预计持续48小时及以上,市环保局、气象局会商分析,预测大气污染可能持续或加重时,立即拟定预警信息报告市应急指挥部。市应急指挥部组织专家分析研判后,启动预

14、警发布程序。预警信息应在半小时内向成员单位、各地通报,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发布后,市环保局、气象局要密切关注大气重污染天气发展趋势,依据事态发展拟定预警变化信息报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主要媒体上公布预警变化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宣布预警升降级或解除。3.2.2预警分级按照本市大气污染的程度、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IV级、III级、II级、I级,分别采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述。蓝色预警适用于AQI连续48小时及以上介于200至300之间或者连续24小时及以上超过300的预警;黄色预警适用于AQI连续72小时及以上介于200至300之间或者连续48

15、小时及以上超过300的预警;橙色预警适用于AQI连续72小时及以上介于300至500之间的预警;红色预警适用于AQI连续24小时及以上超过500或者连续120小时及以上大于300的预警。3.2.3预警措施进入预警状态后,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按相关程序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预警级别,传达市应急指挥部启动本预案的指令,进入应急状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2)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向公众发布消息,告知受影响区域,提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保护和出行建议,提醒易感人群做好防护。(3)组织市气象局、环保局加强气象、空气环境质量的监控、监测,对事态发展趋势作出研判,随时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在不同的预警级别下,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各成员单位应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工作。学校、医院、体育场(馆)、车站、旅游景区(点)等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单位,应做好预警信息接收和传播工作。4应急响应4.1响应程序预警信息发布与应急响应同步,有关单位在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各自保障预案和实施方案,并在24小时内落实应急响应措施。4.2响应分级和响应措施应急响应级别相对应于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W级、HI级、II级、I级。市应急指挥部根据监测信息确定的首要污染物,以及大气重污染区域等实际情况,责成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响应。4.2.1W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