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相似相溶”规律2.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3.能用分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四、溶解性举例:哪些物质易溶于水?哪些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有什么规律吗? HCl NH3 易溶于水 I2 Br2 易溶于有机溶剂 1.相似相溶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思考:(1)比较NH3和CH4在水中的溶解度,怎样解释? (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溶解油漆而不用水?(3)乙醇是有机溶剂,为什么能与水互溶?(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戊醇呢?2. 其他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 溶剂的极性、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分子结构的相似性 (2)发生反应 遇水能反应将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五、手性1. 手性异构体: 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 强调:互称手性异构体的分子 分子式 相同,但 结构 。
2. 手性分子: 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 拓展:一般地,我们把连有四个不同原子(原子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当分子中只有一个C* ,分子一定有手性思考:如图有机物分子中带“*”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该有机物分别发生下列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分子中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A.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与NaOH水溶液反应C.与银氨溶液作用只发生银镜反应 D.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反应3. 手性分子的应用(1)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反应停 (2)在催化剂开发中的应用: 手性催化剂 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⑴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 强 ⑵(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即酸性越 强 思考与交流: 根据上述规律,碳酸应是一个酸性与HNO2、磷酸相近的中强酸,而事实上CO2水溶液的酸性却很弱,通常认为它是弱酸,是规律错了?(参看科学视野) 【典题解悟】例1. 经验规律(相似相溶原理):一般来说,由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以下事实中可以用相似相溶原理说明的是( )A. HCl易溶于水 B. I2可溶于水C. Cl2可溶于水 D. NH3易溶于水解析:HCl、NH3是极性分子,I2、Cl2是非极性分子,H2O是极性溶剂答案:AD例2. 下列分子叫手性分子的是( )A. CH3CH2OH B.COOH-CHOH-CHCl-COOHC. CFCl3 D.CH2OH-CHOH-CH2OH解析: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手性分子答案:B【当堂检测】1.把下列液体分别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并使其以细流流下,当用带有静点的玻璃棒接近液体细流时,细流可能发生偏转的是 ( ) A. 四氯化碳 B. 乙醇 C. 二硫化碳 D. 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无机物,故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 B.氢键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C.溶质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将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D.CO与水都是极性分子,故CO易溶于水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互为手性异构的分子组成相同,官能团不同B.手性异构体的性质不完全相同C.手性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的一种D.利用手性催化剂合成可得到或主要得到一种手性分子4.根据“相似相溶”规律,你认为下列物质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A 乙烯 B 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氢气5.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A.H2CO3 B. H3PO4 C.H2SO4 D.CH3COOH 6.下列物质中,酸性由强到弱错误的是( )A. HClO4 H2SO4 H3PO4 H4SiO4B. H2SO4 H2SO3 HNO3 HNO2C. HClO4 HClO3 HClO2 HClOD. HClO4 H2SO4 H2SO3 H2CO3 7.已知水分子结构可看作H-OH,常温下在水中溶解性最好的是( )A.苯酚 B.甲醇 C.丁醇 D.乙烯8.下列物质在汽油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A.HCl B.NH3 C.CH4 D.CH3CH2OH9.根据实际和经验推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卤化氢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水四氯化碳B.碘易溶于汽油,微溶于水C.氯化钠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食用油D.丁烷易溶于煤油,难溶于水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机含氧酸分子中的氧原子数越多,则其酸性也越强B.氯化银能溶于过量的氨水,是因为它与氨水反应生成了一种可溶形的配位化合物C.分子是否具有极性决定分子中是否存在极性共价键D.氢键就是一种存在于某些特殊含氢元素的分子中的一种化学键11.下列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A、LiF B、NaF C、KF D、CsF12.已知含氧酸可用通式(HO)mXOn来表示,如X是S, m=2,n=2,则这个式子表示H2SO4。
一般而言,该式子中n大的是强酸,n小的是弱酸下列含氧酸中酸性最强是( )A.HClO2 B.H2SeO3 C.HBO2 D.HMnO4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全汇总化学热点题型分析化学计算在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这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既有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和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推算,常见的方法有假设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守恒法等化学反应图像化学反应图像题的特征是将一些关键的信息以图像、图表的形式给出,把题目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目的是考查考生从图像、图表中获得信息、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图像、图表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转换运用能力实验仪器的创新实验仪器的创新使用一般体现为三个“一”:一个装置的多种用途、一种用途的多种装置和一种仪器的多种用法,该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化学热点方法聚焦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一、假设法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1.极端假设法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2.状态假设法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3.过程假设法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4.变向假设法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二、关系式法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三、差量法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其解题步骤如下:(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3)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四、守恒法“守恒法”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快速建立算式,简捷巧妙地解答题目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1.质量守恒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2.电子得失守恒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有关计算3.电荷守恒依据: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不变(或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数相等)。
方法:首先要确定体系,并找出体系中阴、阳离子的种类,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列出计算式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于有关量的计算化学反应图像题的解题方法一、离子反应图像考查知识点:根据图像考查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分析溶液的成分、离子的共存与推断、计算反应物的量或由离子反应画出相应的图像等实质:离子反应图像问题,归根结底,考查的实质仍然是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问题1.离子反应图像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加入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时,必须按照“强者先行”的原则,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只有当“强”的反应完后,“弱”的才能发生反应2.离子共存及离子计算图像离子共存图像要谨防离子共存的陷阱,特别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和隐性关系;离子计算的前提是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要注意物质间量的关系,遵循三大守恒原则和溶液电中性原则二、化学平衡图像化学平衡图像是中学化学基础图像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把抽象的化学平衡理论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根据图像坐标表示的意义,将常考的化学平衡图像分成如下三类。
1.量值-时间图像图像中的纵、横轴分别代表物质的数量(如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产率等)与反应时间(过程),将可逆反应中物质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体现在图像中该类题解答时要明确曲线“走势”代表的意义,并由此确定反应进行的方向,再进一步确定改变的条件千万要注意此类图像中可能出现的“交点”并不代表平衡点,只有某种量值不随时间改变时的点才是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