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上传人:宜*** 文档编号:224241832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摘 要肛瘘是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领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为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脓肿破溃或引流后形成。由于其病理变化的复杂多样性,部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不乐观,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包括肛瘘迁延不愈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排粪失禁等,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讨论编写本专家共识,建议在治疗前对肛瘘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瘘管造影、超声波检查、CT或MRI,目的在于准确判断肛瘘内口位置、瘘管走行方向及其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腺源性肛瘘确诊后均需要手术治疗,手

2、术方式可分为损伤括约肌的手术和保留括约肌功能的手术。前者包括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和肛瘘挂线术等;后者包括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直肠黏膜肌瓣推进修补术、肛瘘激光闭合术和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等。建议临床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或组合应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包括肛瘘栓和纤维蛋白胶等,由于其具有保留括约肌功能和可重复应用等特点,亦推荐有条件和有经验的医生选择性应用。术后良好的伤口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愈合,降低肛瘘复发率。由于肛瘘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和排粪失禁发生率,对部分病情复杂、反复手术和肛门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在选择再次手术时一定要慎重,要权衡患者获益和排粪失禁风险。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的异

3、常感染性瘘管,瘘管内壁为腺上皮组织或肉芽组织。80%90%的肛瘘是由于肛门的隐窝腺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形成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所遗留的上皮化瘘管或慢性感染性病灶。少部分肛瘘患者无明显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过程,应当注意特殊原因引起的肛瘘,如克罗恩病、特殊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等。肛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40岁年龄段相对高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肛瘘是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数肛瘘治疗效果较好,但部分患者愈后不佳,其原因可归咎为术前评估不准确、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或患者病情特殊等。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基于国内外文献,就肛瘘的病理类型、诊断评

4、估、手术治疗和术后伤口管理等进行反复讨论,形成本专家共识,以对肛瘘诊治提供临床指导意见。证据质量等级及推荐强度见表1。一、肛瘘的分类肛瘘的分类方法较多,Parks肛瘘分类法按照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进行分类,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该分类方法对肛瘘的临床诊治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以此为依据,绝大多数肛瘘可以归入下列4型:(1)型:括约肌间瘘(inter-sphincteric fistula),主瘘管由内口穿过内括约肌,再经过内外括约肌间平面到肛周皮肤,部分支管可沿括约肌间平面延伸;(2)型:经括约肌瘘(trans-sphincteric fistula),主瘘管由内口穿过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

5、经坐骨直肠窝到达皮肤,瘘管高低决定其累及括约肌的程度;(3)型:括约肌上瘘(supra-sphincteric fistula),主瘘管经内口穿过内括约肌,再经括约肌间平面向上越过耻骨直肠肌,然后向下经坐骨直肠窝到皮肤;(4)型:括约肌外瘘(extra-sphincteric fistula),内口位于肛提肌平面的上方,瘘管穿过肠壁及外括约肌深部,然后经坐骨直肠窝到达皮肤。依据肛瘘治疗的困难程度,可将肛瘘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肛瘘。(1)复杂性肛瘘:包括括约肌外瘘、括约肌上瘘、涉及30%肛门外括约肌范围的经括约肌瘘、马蹄形瘘、女性患者的前侧经会阴复合体的肛瘘以及合并炎性肠病、放射性肠炎、恶性肿瘤、

6、肛门节制功能不全、慢性腹泻等的肛瘘。(2)单纯性肛瘘:包括低位经括约肌肛瘘和涉及30%外括约肌范围的经括约肌肛瘘等,不包括上述危险因素。相对单纯性肛瘘,复杂性肛瘘治疗困难,容易造成副损伤,遗留肛门节制功能障碍,且复发率高。二、肛瘘的诊断与评估(一)术前评估1病史和症状体征:详细了解病史和症状,并进行体检。依据患者肛周脓肿自行破溃、切开引流或愈合后反复破溃病史,并结合破口与肛门之间皮下触及硬条索、肛门括约肌纤维化等体征,对多数肛瘘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对少部分没有明确肛周脓肿病史的患者,要注意了解其有无合并炎性肠病、糖尿病、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肛门直肠恶性肿瘤等,以综合分析是否为特殊类型的肛

7、瘘。肛门镜检查可发现对应内口的肛隐窝基底部有无脓性分泌物排出。对于诊断不明确或需要判断瘘管与肛门括约肌关系时,建议行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推荐等级1B2辅助检查:对于瘘管不明显特别是复杂性肛瘘者,建议采用CT、超声、MRI或瘘管造影等检查,以明确瘘管走向及其与括约肌的关系、有无残余脓腔及内口位置等,有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推荐等级1B瘘管X线造影: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显示瘘管走向、分支、内口部位等信息,瘘管造影的前提是瘘管和外口要通畅,而在临床实践中,瘘管X线造影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无法准确显示瘘管与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有逐渐被CT、MRI替代的趋势。超声检查:具有经济、方便、无创等优点,可以

8、显示肛瘘内口及瘘管走行,判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联合使用不同的超声检查技术,如经直肠超声、双平面探头扫描、三维超声、超声造影等,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超声检查的准确性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但在分辨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方面还略显不足。CT瘘管成像:CT扫描可了解肛周解剖结构,结合成像可立体显示瘘管轨迹、分支和内口等;多层螺旋CT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MRI: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较准确显示肛门内外括约肌、肛提肌和耻骨直肠肌的解剖结构,在显示残余脓腔、瘘管及其与肛提肌、内外括约肌及肛门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协助进行肛瘘的诊断分类,对指导手术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克罗恩病肛瘘、复杂性肛瘘等建议术前常规行MRI检查。肠镜检查:对于已知或可疑有肠道疾病的患者,对合并无痛性肛裂、脓肿、溃疡、皮赘和多发性肛瘘及不断进展的肛周病变患者,建议行结肠镜和小肠镜检查,以协助鉴别克罗恩病肛瘘。(二)术中评估要特别重视肛瘘的术中检查评估,以权衡肛门功能损伤和治愈肛瘘之间的利弊关系,从而最终决定手术方式。在麻醉后、决定手术方式前,应用触诊、探针检查或染色等方法,进一步明确肛瘘内口位置、瘘管走向及其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等;但一定要注意操作手法轻柔,以避免形成假道,误导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肿瘤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