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备考2022年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真题回顾12 聚落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224239998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冲刺》备考2022年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真题回顾12 聚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冲刺》备考2022年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真题回顾12 聚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冲刺》备考2022年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真题回顾12 聚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冲刺》备考2022年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真题回顾12 聚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冲刺》备考2022年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真题回顾12 聚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冲刺》备考2022年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真题回顾12 聚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冲刺》备考2022年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真题回顾12 聚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节 聚落考点梳理1.概念: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乡村,有些人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2.分类和区别项目乡村聚落城市聚落规模一般较小一般较大建筑特点分散、矮小集中、高大生产活动耕作、放牧、捕鱼工业、服务业人口分布稀疏稠密道路特点少、窄多、宽3.分布地区: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较少或没有。4.分布特点: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5.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聚落形态与分布平

2、原地区团状分布、规模较大山地、丘陵地区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呈带状分布河湖附近沿着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条带状或环状沙漠地区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点状或带状6.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1)聚落保护的意义: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聚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_。这些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应该保护好传统聚落。(2)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

3、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真题回顾(2020绥化)1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_)(2020兰州)2.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 )地表崎岖;气候暖湿;交通闭塞;水源充足A. B. C. D. (2020昆明)3新疆的

4、晾房具有顶平、墙壁多方形花孔的特点(下图),葡萄挂其内可自然风干。晾房反映的新疆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是 A湿润B干燥C温和D寒冷(2020滨州)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图中民居的描述,正确的是A沙特民居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相适应B日本民居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相适应C日本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是因为地震频发D沙特民居“平顶、厚墙、小窗”是因为当地寒冷潮湿(2020聊城)读图完成57题。5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据此判断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早发展成为集镇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6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7图中不可

5、能发育成河流的是()A B C D (2020陕西)古老村落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古村落被发掘并加以保护,其中位于陕西省西安郊的半坡村落遣址是距今6800-6200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居住场所。读“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及半坡原始村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8. 古文明时期的村落在最初选址时,人们一般不考虑的条件是( )A. 地形平坦B. 土壤肥沃 C. 水源充足D. 矿产丰富9.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半坡原始村落属于乡村聚落B. 半坡原始村落属于城市聚落C. 半坡村落遗址有多种研究价值D. 半坡村落遗址应开发与保护并重(2020兰州)10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

6、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 地表崎岖;气候暖湿;交通闭塞;水源充足ABCD(2020牡丹江)11下列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ABCD(2020福建)图 4 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民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图,完成 12-13 题。 12.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城市 乡村 从事农业生产 从事非农业生产 A. B. C. D. 13.该聚落最可能位于 A.宁夏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2020北京)为了解浙江省安吉县昔日污染严重的余村,转变为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的过程,某校师生开展了研学考察。下图为余村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图。读图,完

7、成下面小题。14余村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过程中,合理的做法是( )A村北山区开辟采石场B村东南兴建水泥厂C村西北发展生态旅游D鼓励村民外出务工15与杭州相比,余村( )A规模较大,高楼林立B公路纵横,车流不息C港口众多,商贸发达D农田片片,竹林满山(2020兰州)16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世界人口分布疏密来看,A、B属人口_区。(2)从纬度位置看,人口稠密区大多位于_纬度;从地形条件看,人口稠密区大多位于_地区。(3)图中的甲、乙两地人口稀疏,其原因主要是:甲地_;乙地_。(2020定西)17读下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世界人口密区a是_,b是

8、_。(2)从地形条件看,人口稠密区大多位于_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人口稠密区大多位于_地区,主要是因为_。(3)图中的甲、乙、丙、丁人口稀疏,原因主要是甲地_;乙地_;丙地_;丁地_。1.正确【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

9、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故这种说法正确。2.C【解析】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3.B【解析】材料中提到,新疆的晾房具有平顶、多孔的特点,同时提到其目的是让葡萄自然风干。这都提示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燥。故答案选择B。4C【解析】沙特民居是与热带沙漠气候相适应,故A错误。日本民居与季风气候相适应,故B错误。日本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是因为地震频发,故C正确。沙特民居“平顶、厚墙、小窗”是因为当地炎热、干燥,故D错误。5A【

10、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甲村,理由是该村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6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没有经纬网、指向标,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可判定,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7B【解析】读图可知,地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可能发育成河流;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成河流。8.D【解析】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没有工业,因此他们在聚落选址时不会考虑矿产是否丰富。9.B【解析】半坡原始村落是原始社会的乡村聚落,当时还没有出现城市,因此不属于城市聚落,故B错误。10.C【解析】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

11、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11.C【解析】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以上四个地区中,撒哈拉沙漠气候极其干旱炎热,人口稀疏;巴西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人口分布稀少;地势高的青藏高原生存条件恶劣,人口分布稀疏;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人口分布稠密。12.C【解析】考察聚落。由图可知,展示了“瓦房”“青山”“农田”“拱桥”景观,是典型的乡村聚落,这里主要从事农业活动。13.C【解析】考察聚落。由图可知,该聚落依山而建,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高,可能分布在我国东南丘陵地区。14

12、C【解析】读图可知,余村宝贝面试陡坡,北山区开辟采石场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故A不正确;村东地势低平,适合发展种植业,南兴建水泥厂会造成污染,距离原料地也较远,故D不正确;村西北是缓坡,适合发展林果,可发展生态旅游,故C正确;鼓励村民外出务工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故D不正确。15D【解析】读图可知,余村是乡村,杭州是城市,与杭州相比,余村规模小,房屋较矮,公路少,车辆少,商贸不发达。农田片片竹林满山是余村的景象。故选D。16.稠密 中低 平原 过于湿热 过于寒冷 【解析】(1)读图可知,A是位于亚洲南部,B是欧洲西部,人口密度大多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2)世界人口最

13、稠密的四个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读图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区。从地形上看,大都分布在平原地区。(3)读图可知,甲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过于湿热,人口稀少;乙地是北冰洋沿岸,这里纬度高,气候过于寒冷,不适合人类生存,人口稀少。17.亚洲东部 欧洲西部 平原 沿海 海陆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 位于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位于高纬度寒冷地带 位于干早的热带沙漠气候区 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早 【解析】(1)由图可知,a是亚洲东部,b是欧洲西部,两大地区都是世界人口稠密区。(2)从地形来看,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从海陆位置看,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3)图中甲地是气候湿热的亚马孙平原,乙是高纬度、气候寒冷的南极地区,丙是干旱的撒哈拉沙漠地区,丁是干旱的内陆地区,以上四个地区生存条件恶劣,人口稀疏,并且南极地区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