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养殖技术蟾蜍的食物品种来源饲料主要以蜗牛、田螺、蚂蚁、蝗虫、蝼蛄、地老虎、金龟子、菜青虫、瓢虫、蚯蚓、蚊蝇和其他一些昆虫可以用日光灯诱虫,或在场内放入垃圾、猪牛粪、人尿等有机物质养殖蚯蚓,也可引诱苍蝇繁殖蛆蟾蜍养殖新法蟾蜍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食、药类两栖爬行动物蟾蜍全身都是宝,自脱的表皮(蟾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从耳后腺采集的浆液,加工成的蟾酥在医疗中常用作兴奋药等蟾衣与蟾酥是名贵中药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干蟾肉是消费者的新宠,其味美细腻,滋补健身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原本常见的野生蟾蜍资源枯竭,随着市场的需求,人工养蟾已成为特种养殖的热门趋势现将技术新招简介如下,供养殖者参考试用1.喂足饵料与饥饿相结合从蟾蜍蝌蚪长出四肢开始,在池水中放入蚯蚓作为蟾蜍饵料通过观察,看到蟾蜍上岸活动每昼夜超过12小时后,在其活动的区域和水面上,每天夜晚用白炽灯诱集各种飞虫,供蟾蜍捕食每星期固定一个夜晚停止灯光诱虫,间断一下蟾蜍采食飞虫,以减少蟾蜍体内脂肪的沉积,促进蟾蜍的骨骼和性腺生长在18-30月龄,每10天停止2个晚上灯光诱虫,突然间断蟾蜍充足的食量供应,连续饥饿2昼夜,防止蟾蜍的性腺被过多脂肪包裹而推迟产卵、低产或不育。
2.用浮力料台投喂蟾蜍18月龄前后,用浮动投料台喂给饵料方法是用米见方的木板(厚1厘米)漂浮在水面上把蚯蚓、昆虫等饵料放在木板上,让蟾蜍从水面爬上木板捕食饵料,自由跳下水,推动木板,追逐、攀爬木板,锻炼蟾蜍转换水、旱环境的生活能力同时,木板漂浮在水面,不占用陆地,不减少水体,又能遮阳,蟾蜍可以藏身其下而获得安全感,这样养成的蟾蜍生活能力较强3.后期遮阳在蟾蜍活动的场所种植阔叶类蔬菜,目的是让蟾蜍捕食蔬菜害虫,生产绿色蔬菜,同时又利用阔叶类蔬菜白天为蟾蜍栖息处遮蔽阳光30-36月龄,夜晚改用黑光灯诱虫,让蟾蜍彻底生活在阴暗中蟾蜍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习惯在阴暗环境下采食、生长、交配和产卵,这样能加快蟾蜍生理和性腺同步发育4.人工帮助蟾蜍生理生殖同步发育蟾蜍从长出四肢后,出现脱皮现象,在自然环境中,1年蜕衣3-4次,每蜕一次,身体就长大一些30月龄前,蜕衣现象与生理生长同步30月龄后,蜕衣现象与内脏性腺发育同步;用人工方法可帮助蟾蜍1年蜕衣10次以上,加强对其生理、生殖生长发育的刺激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多次蜕衣的蟾蜍可比同龄野生蟾蜍提前产卵5个月左右蟾蜍的春繁开始养殖蟾蜍时,可在每年清明前后从野外捕捉成蛤作为种蛤进行饲养。
每年春季出蛰后,种蛤便频繁鸣叫并出现雌雄蛤抱对行为此时,应及时将雌雄蛤配对,比例为1∶2~3,并转入交配池雌蛤选择在静水区产卵,卵带多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一次产卵量为3000~5000粒,多者可达1万粒孵卵要求温度为22~26℃,经历3~5天孵化出蝌蚪孵化池内要防止鱼及蛙、蛇等窜入池内伤害卵带和蝌蚪孵出1~2日的蝌蚪要及时转入蝌蚪池饲养,7日龄以后逐渐补喂含蛋白质的食物为促进蟾蜍提早产卵、出苗,可给春季腹部膨大的雌蛤注射成熟蟾蜍脑垂体(将成熟蟾蜍脑垂体1个,研磨后加生理盐水1毫升,进行肌肉或腹腔注射),经抱对30~40分钟后,即可产卵若与促黄体释放激素和人用绒膜激素合用,催卵效果更佳孵出的蝌蚪先吃卵膜,2~3天后开始吃水中浮游生物及其他有机物碎屑7~10日龄后可将蛋黄细粉(或制成稠浆)撒于池中20~30日龄可投喂畜禽粪、糠麸、猪血、碎动物内脏等饲料,每天喂食1~2次,喂食量约为蛤群总体重的5%长到幼蛤期喂食量要增加幼蛤已有捕食昆虫及水中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能力,此时需按蛤体大小分池饲养长到成蛤阶段,还要补喂嫩草、青菜、糠麸、精饲料饲料主要投放于陆地或岸边,若投放在水中,应在水下10厘米处设饵料台。
幼蛤和成蛤以在岸上采食为主人工养殖蟾蜍"五要点"蟾蜍,俗称癞蛤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人工养殖蟾蜍已势在必行蟾蜍的人工养殖方法较为简单,可利用废弃塘沟、庭院菜园、河边滩地或大田放养,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很有发展前途的经济动物养殖业一)生活习性蟾蜍喜湿、喜暗、喜暖,常栖息在湿润的石头下、洞穴内、草丛中、水沟边,也能长期在陆地生活,白天潜伏,傍晚和清晨出来觅食冬天,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蟾蜍就先后钻入砖石、土穴、水底或泥水、烂草堆内栖息冬眠,待翌年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结束冬眠出来觅食惊蛰后就在静水塘或流动性小的水沟中抱对、产卵、受精蟾蜍以捕获甲虫、蛾类、蜗牛、蚂蚁、蝇蛆、蚯蚓等动物及藻类为食二)繁殖特性蟾蜍为卵生,水中产卵、体外受精,繁殖能力较强每年当水温在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90%时产卵每个雌体一次产卵量为5000枚左右,受精卵在水中孵化出蝌蚪,形似小鱼,用鳃呼吸约经60天的变态发育,蝌蚪尾消失,变成幼蟾蜍,开始到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约16个月性成熟,发育成成体三)人工养殖技术养殖场要选择在水塘或水池,虫源比较丰富、气温较暖和的地方一般养殖户可根据现有水面,对池塘、渠道、水沟、水田进行改造即可。
场地四周建约米高的围墙或尼龙网,以防蛇、鼠爬入危害蟾蜍或蟾蜍外逃里面设蝌蚪池、幼蟾池、成蟾池、配种与产卵池、孵化池1)蝌蚪池面积3~6平方米,池深40cm,池底成微斜坡状,低处有一排水孔,孔用细铁丝网封罩,水深保持在30cm左右2)幼蟾蜍池面积30~70平方米,池深60cm,池底也有排水孔,孔加网罩上,水深40cm,池底铺10cm厚的泥沙,池中必须留出1/3~1/4的活动场地,且高出水面5~10cm活动场所宜设在池的南边,与水相接的一面成斜坡式,便于蟾蜍上岸觅食在活动场上可以种一些草和小灌木3)成蟾蜍池面积为40~80平方米,池深70cm,其他要求与幼蟾蜍池基本相同,水可稍深些4)交配产卵池面积2~4平方米,池深40cm,水深20cm,池中种适量漂浮水生植物,如绿萍、水葫芦等在即将产卵时再撒少量干稻草或杂草,以便卵附着饲养池上安黑光灯诱虫,供其捕食四)繁殖技术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是蟾蜍的产卵盛期,苗种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采集:(1)在产卵季节的雨后,到静水处寻找蟾蜍卵块,捞回后放在养殖池中孵化,一般3天就可孵出小蝌蚪但采用这种方法必须一次性放足,否则孵化时间不一致,蝌蚪大小不一,影响成活率。
2)在惊蛰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到野外潮湿的地方捕捉越冬蟾蜍,选择个体较大,健康强壮,无伤无病的作种用,按雌雄比3∶1放到产卵池中养殖,让其自然交配、产卵、受精每天产的卵要收集到另一个池中存放,让其自然孵化产完卵的亲蟾也要另池存放,没产的继续留产3)到养殖单位购买选育的优良亲蟾,采用人工催产的方法,集中产卵和孵化五)饲养管理孵化期卵块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12团左右为宜,最适水温为18℃~24℃,经过约4天即可孵化出蝌蚪孵化期注意更换水质和调节光照蟾蜍的卵是深黑色的,有利于呼吸,气温较低的春天,不需直接光照,盛夏高温可适当遮阴,遇寒流、暴雨等恶劣天气,可用塑料薄膜保温蝌蚪期刚孵出的小蝌蚪,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不取食,靠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3天后,小蝌蚪开始吃水中藻类或其他饵料养殖池要提前一星期施入少量发酵的猪、牛粪,繁殖浮游生物蝌蚪入池后不能再泼洒粪尿,以免伤害蝌蚪如果水质太瘦,可投喂切碎的菜叶、鱼肠、猪血、淘米水,每天2次水温保持在18℃~24℃刚孵化的蝌蚪每平方米可放养2000~4000个经半个多月的培育,体长达3cm时,就可捞出放入幼蟾池中养殖幼蟾期幼蟾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100只为宜。
幼蟾生长快、食量大,要保证有充足的饵料供给一是在养殖场上空装黑光灯,每天晚上开灯诱虫;二是将各种畜、禽粪堆积在养殖池陆地上一角,让其自行诱集与滋生虫子,供蟾捕食;三是到潮湿的地方寻挖蚯蚓或配套养殖蚯蚓;四是到无农药处理过的厕所里捞取蝇蛆,冲洗干净后投喂,或配套培养蝇蛆如饵料仍不足时,可用30%饼类、30%的屠宰下脚料、5%的鱼粉、30%的麸皮、5%大豆粉做成配合饲料,与动物性饲料结合训食投喂从卵孵出蝌蚪到幼蟾约40天后,就须转入成蟾池养殖成蟾期和越冬期养殖池精养成蟾蜍,以每平方米水面放养40~50只为宜成蟾蜍主要以昆虫为食,可在养殖场内种植各种植物招引昆虫,夜间用灯光引诱昆虫,还可养殖黄粉虫、蚯蚓,捕捉蝇蛆,或在养殖场内堆积厩肥,以孳生虫子为其提供食饵夏、秋季节水质易变坏,应根据水色变化,及时灌注新水,保持水质清爽霜降后,当气温降到10℃以下时,蟾蜍就隐蔽在土中或钻入洞穴中,也有的在池塘深水处集群冬眠停食到次年惊蛰后水温回升到10℃以上时,蟾蜍开始醒眠、活动、觅食,这时应抓紧投喂在整个越冬期间,池塘要保持一定水位,以防越冬蟾蜍冻死或干死陆上洞穴要覆盖些柴草保温当春天气温回升到蟾蜍醒眠时,就要挑除柴草,并大水喷灌池内陆地。
经过1年的饲养,既可作种繁殖,又可采集药用蟾蜍的经济价值和人工养殖第一节蟾蜍的经济价值蟾蜍,俗称癞蛤蟆,它不仅是捕食害虫的田园卫士,而且还能向人们提供治病的良药,是一种经济价值相当高的药用动物从蟾蜍身上采集到的蟾酥、蟾衣均具有很高的的医药价值蟾酥是用蟾蜍的头部耳后腺(眼上角的一对椭圆形起部分)和背皮肤腺分泌的白色乳浆加工干制而成的;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有强心利尿、兴奋呼吸、消肿开窍、解毒治病、麻醉止痛等功能驰名中外的"六神丸"、"梅花点舌丸"、"季德胜蛇药"、"蟾力苏"等都含有蟾酥成分,以蟾酥为原料制作的中成药在我国已达数十种之多在我国蟾酥也倍受青睐日本医生认为蟾酥是治疗皮肤病最有效的外用药,朝鲜则用于治疗肿瘤,收到明显效果,在国内外的医药市场上,对蟾酥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据介绍,国内外囊揭┦谐∩希?泽杆值男枨罅咳找嬖黾樱?萁樯埽??谑展毫拷黾靶枰?康囊话搿?将蟾蜍除去内脏干燥,即制成干蟾,具有消肿解毒、止痛、利尿的功能,可治慢性气管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此外,近年来还发现蟾蜍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蟾衣是蟾蜍身上自然脱的皮,它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镇静、利尿、壮阳、抗感冒病素的功效人工饲养蟾蜍,是一项花钱少、成本低、收效高、技术简单、容易掌握的新兴养殖业。
第二节生物学特征以中华大蟾蜍为代表,别名"癫阁疱",两栖纲,蟾蜍科蟾蜍体形大而粗壮,雄蟾体长一般95毫米左右,雌蟾一般长105毫米,大者可达120毫米以上;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而高,口中无齿眼间距大于鼻间距;前肢较长而粗壮,后肢粗短;背面皮肤粗糙,颜色变异较大,多为灰绿、黑褐或赤绿色;腹面后部及胯部有一深色斑块;雄蟾前肢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刺,无声囊蟾蜍的头部两侧长有长条形隆起的耳后腺一对,呈"八字形"排列该腺体能分泌出白色浆液,即"蟾酥"中华大蟾蜍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海拨1000米以下的丘陵区和平坝区,除生殖季节外,白天多隐匿在石块下、草丛中或土洞内,黄昏常在路旁、田边或草地上、河岩、塘边、沟沿及住家附近活动觅食,特别是雨后出外活动者较多蟾蜍以小动物为食,如蜗牛、蛞蝓、蚊虫以及蚂蚁、蝗虫、螽斯和蟋蟀等在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分布着一种能大量蚕食白蚂蚁的黑眶蟾蜍蟾体笨拙,行动蹒跚,常爬行,不善游泳和跳跃,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跳跃10月份,多数蟾蜍入水隐蔽在水底杂草、稀泥中或土洞内越冬蟾蜍为冷血动物,其冬眠期的长短随着各地气温差异而不同行体外受精,卵生蟾蜍在出蛰后即进入水域并开始抱对产卵。
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在华北及内蒙古地区,常于4-5月份产卵,而成都平原则在1-2月产卵雌雄抱对时间一般9-12小时,有的长达24小时卵粒排列在管状胶质卵带内,长达10米左右,卵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