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4201532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分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官屯中学何 猛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通过这一节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这也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可以让学生体验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二、学情分析 由于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学习本节课的学生不具备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同时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

2、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

3、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五、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

4、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六、教学媒体真空铃实验装置、鼓、锣、音叉、共振音叉、悬挂有乒乓球的铁架台,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1、引入:我等上课铃响后,边吹笛子边走进教室。 请同学说生活中的声音活动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问题启发: 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通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活动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

5、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 深入研究:敲响的鼓,怎样知道鼓膜在振动。启发学生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呢?(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叶动)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呢? 学生回答:可以在鼓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纸屑)紧挨着音叉放一乒乓球。 学生改进实验再做,并同样回答前面的问题。 归纳:在物理的研究中经常用到变抽象为具体,变细微为显箸的研究方法。那就是转换法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活动引导观看真空铃试验说明了什么活动展示自制听诊器,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举例 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介绍骨传导5、声速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阅读小资料。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 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340m/s 6、回声现象 媒体展示:展示声音反射的过程。 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 问题:船测水深7、回顾总结和板书设计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声音的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声速 四、回声关键词:振动、介质、340m/s 8、作业设计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