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总复习攻关-知识讲解 动能、动能定理(提高)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224168685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总复习攻关-知识讲解 动能、动能定理(提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攻关-知识讲解 动能、动能定理(提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攻关-知识讲解 动能、动能定理(提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攻关-知识讲解 动能、动能定理(提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攻关-知识讲解 动能、动能定理(提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总复习攻关-知识讲解 动能、动能定理(提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总复习攻关-知识讲解 动能、动能定理(提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物理总复习:动能、动能定理编稿:李传安 审稿:张金虎【考纲要求】 1、理解动能定理,明确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2、会用动能定理分析相关物理过程;3、熟悉动能定理的运用技巧;4、知道力学中各种能量变化和功的关系,会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考点一、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其计算公式为。动能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国际单位是焦耳(J)。考点二、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式中W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物体末状

2、态的动能,为物体初状态的动能。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中学物理中一般取地球为参考系。要点诠释:1、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视全过程为整体来处理。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做多少功?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3)明确物体在始、末状态的动能和。(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及其他必要的辅助方程,进行求解。动能定理中的是物体所受各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它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即若物体所受的各力为恒力

3、时,可先求出,再求3、一个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合外力做的功具有等量代换的关系。因为动能定理实质上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外力做功来实现的,并可以用合外力的功来量度。,表示物体动能增加,其增加量就等于合外力做的功;,表示物体动能减少,其减少量就等于合外力做负功的绝对值;,表示物体动能不变,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这种等量代换关系提供了一种计算变力做功的简便方法。考点三、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好实验器材,由于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把木板略微倾斜,作为补偿。2先用一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把橡皮筋拉伸一定长度,理清纸带,接通电源,放开小车。3换用纸带,改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

4、次实验,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相同。4由纸带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把第1次实验获得的速度记为,第2次、第3次记为、。5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的关系,然后以W为纵坐标,(或,为横坐标作图。【典型例题】类型一、应用动能定理时过程的选取问题 在应用动能定理时,针对这种多过程问题,既可以分段利用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也可以对全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解题时可灵活选择应用。不过全过程用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往往比较简捷,应优先考虑。例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的铅球从离地面2m高处自由下落,陷入沙坑2 cm深处,求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取)【思路点拨】分析外力做功,哪个力做多少功,(力

5、多大,位移是多少),分析初态的动能、末态的动能,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如果初态、末态取得好,计算要简单的多,那就是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答案】 20XX N 【解析】铅球的运动分为自由下落和陷入沙坑中的减速两过程,可根据动能定理分段列式,也可对全过程用动能定理方法一:分阶段列式设小球自由下落到沙面时的速度为,则 设铅球在沙坑中受到的阻力为F,则 代入数据,解得F=20XX N。方法二:全过程列式全过程重力做功 ,进入沙坑中阻力做功,从全过程来看动能变化为零,则由,得 解得 。【总结升华】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视全过程为整体来处理。对全过程

6、应用动能定理,一般来说都要简单一些,因为减少了中间环节,如果初、末状态的动能为零,解题就很简捷了。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为水平的,其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 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 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 )A0. 50 m B0. 25 m C0. 10 m D0【答案】 D 【解析】分析小物块的运动过程,AB、CD段光滑,不消耗机械能,只是BC段摩

7、擦力做功,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物块的机械能不断减少。摩擦力做功等于力乘以路程。在A处为初态,最后静止下来的那点为末态,初态、末态的动能都为零,设小物块在BC段滑行的总路程为,摩擦力做负功为,重力做正功为,根据动能定理可得,物块在BC之间滑行的总路程,小物块正好停在B点,所以D选项正确。本题如果根据功和能的关系理解也很简单:物体的重力势能全部用于克服摩擦力做功,计算式为:。类型二、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的问题如果是恒力做功问题,往往直接用功的定义式求解。但遇到变力做功问题,需借助动能定理等功能关系进行求解。分析清楚物理过程和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后,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可简化解题

8、步骤。【高清课堂:动能、动能定理例4】例2、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的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所受拉力为7,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A BC D【思路点拨】理解“最低点,此时绳子所受拉力为7mg”的意义,可以求什么,理解“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的意义,是重力提供向心力。从最低点到最高点,有阻力,求阻力做的功,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答案】 C【解析】小球所受空气阻力时刻在变化,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均比较复杂,用动能定理

9、求解比较容易。从“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绳子所受拉力为7”可以求出最低点的速度;从“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可以求出最高点的速度。最低点为初态,最高点为末态,从低到高,重力做负功,阻力也做负功(用正负号均可)。小球在最低点,合力提供向心力: 得 小球在最高点,重力提供向心力: 得 根据动能定理有: 得 ,故C选项正确。【总结升华】求解变力的功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从能量的角度来解决。本题关键要理解隐含条件的物理意义,可以求什么。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将变力转化为恒力;平均方法(仅大小变化且为线性变化的力);利用图象的面积;利用 (功率恒定时)。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质量为

10、m的物块与转台之间能出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块重力的k倍,它与转轴相距R。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在物块由静止到开始滑动前的这一过程中,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 )A B0 C D【答案】A 【解析】物块在开始滑动时最大静摩擦力是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所以 则由动能定理 得 故选A。类型三、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在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应注意受力分析和过程分析,先确定受力分析,确定各个力是否做功及做功正负,后进行过程分析以确定物体的初、末状态及动能的变化。同时要注意运动过程中物体机械能的损失和物体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例3、(20XX 全国卷)如图,一轻弹簧原

11、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在同一竖直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点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2)求P运动到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G点在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竖直相距R,求P运动到D点时

12、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答案】(1) (2) (3) 【解析】(1)选P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设P加速度为a,其垂直于斜面方向受力平衡: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且,可得:对CB段过程,由代入数据得B点速度:(2)P从C点出发,最终静止在F,分析整段过程;由C到F,重力势能变化量: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设E点离B点的距离为xR,从C到F,产生热量:由,联立、解得:x=1;研究P从C点运动到E点过程重力做功:摩擦力做功:动能变化量:Ek=0J由动能定理:WG+Wf+W弹=Ek代入得:由,到E点时弹性势能E弹为。(3)其几何关系如下图:可知:,由几何关系可得,G点在D左下方,

13、竖直高度差为,水平距离为3R。设P从D点抛出时速度为v0,到G点时间为t其水平位移:3R= v0t竖直位移:解得:研究P从E点到D点过程,设P此时质量为m,此过程中:重力做功:摩擦力做功:弹力做功:动能变化量:由动能定理:将代入,可得:【高清课堂:动能、动能定理例3】例4、质量为m的滑块与倾角为的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tg。斜面底端有一个和斜面垂直放置的弹性挡板,滑块滑到底端与它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如图所示,若滑块从斜面上高度为h处以速度v0开始沿斜面下滑,设斜面足够长,求: (1)滑块最终停在何处? (2)滑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是多少?hv0q【思路点拨】根据题意tg,滑块最终停在档板处

14、,求滑行的总路程,摩擦力做功按路程计算不是按位移计算,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答案】(1)滑块停在距挡板; (2) 【解析】(1)当物体静止时,做受力分析图,垂直斜面: 平行斜面: 即物体不能静止于斜面上, 滑块最终停在档板处。(2)设滑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为,由动能定理,即: 解得: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AB与CD为两个对称斜面,其上部足够长,下部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两端相切,圆弧圆心角为120,半径R为2.0m,一个物体在离弧底E高度为h=3.0m处,以初速4.0m/s沿斜面运动。若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02,则物体在两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一共能走多长路程?(g取10m/s2) 【答案】280m【解析】斜面的倾角为,由于物体在斜面上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所以物体不能停留在斜面上,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由于摩擦力做功,使物体的机械能逐渐减小,物体滑到斜面上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