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课件电子教案

春****铺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6MB
约48页
文档ID:224080174
第一章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课件电子教案_第1页
1/48

第一章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提 纲,第一节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农村社会调查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第一节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农村社会学在美国产生,其为解决农村发展和农民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南北战争后,美国在近30年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期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致使农村经济衰退,农民生活贫困,农村社会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美国农村社会学发展历程 1867年,建立表达农民愿望和要求的秘密组织(格兰其) 1880年,建立了全国性的全美农民协会 1908年,成立以贝利为首的农村生活委员会 1894年,文森特和斯莫尔合编的第一本社会学导论教科书社会学研究导论中就有涉及农村社会学的内容 1894年,亨德森以“美国农村生活的社会环境”为名,开设世界上最早的农村社会学课程,随后编写农村社区讲义 19061912年,出版了美国第一本关于农村社区研究的调查研究专著,1913年,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吉勒特出版农村社会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专业社会学家从社会学学科的角度撰写的系统化的农村社会学著作。

1915年,查尔斯葛尔宾发表一个农村社区的社会解剖,运用社区分析的方法,测定农村社区的界限,使农村社区的经验研究成为可能1916年,美国社会学会主席文森特以“美国农村生活”为题在年会发表演讲,引起较大反响农村社会学逐渐成为美国社会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欧洲作为社会学的发源地,也有自己的研究传统二战”后,欧洲因战争的破坏而面临重建问题,客观上促进了农村社会学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村社会的论述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农村社会的论述 可从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来把握 农业: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还考察了近代以来欧美国家的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时对农业发展的未来社会主义前景做了展望农村: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城乡差别和工农业差别及其产生原因和缩小这些差别的途径 农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具体涉及农民阶级的内部分化和小农的贫困化,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基本关系等问题二)列宁关于农村社会的论述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观点,使之更为完善,也更符合俄国的实际 农业: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并对资本主义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大农业发展进行了论述。

农村:强调了城乡差别和工农业差别形成的原因及缩小这些差别的途径 农民:关注的主要是土地问题、对小农的社会主义改造、工农联盟等三、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农村社会学研究和实践基本是简单地引进和模仿美国的农村社会学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到40年代末,中国的农村社会学界开始了一系列本土化研究和实践运动魁阁先贤群像:(左起)瞿同祖、吴文藻、谷苞、林耀华、陶云逵、田汝康、许烺光、费孝通、张之毅、胡庆钧、史国衡,(一)职业社会学者的农村社会学贡献 职业社会学者,主要指新中国成立前在当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关专门从事社会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学者 李景汉、杨开道、吴文藻、费孝通 他们致力于中国本土农村社会的调查,编撰农村社会学的教材和专著、讲授农村社会学课程,李景汉,1917年,留学美国,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 19261927年,任教于燕京大学,指导学生调查北平郊区的农村家庭 1928年,李景汉就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定县实验区社会调查部主任、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调查部主任李景汉(1895-1986),代表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定县农村工业调查定县经济调查一部分报告书定县农民教育等。

贡献:李景汉是近代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堪称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主持的农村社会调查为我们留下大量宝贵的数据与资料,在实地调查中将现代调查技术与传统乡村关系结合杨开道,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农科专业,同年留学美国,先后攻读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学,曾师从美国著名的农村社会学家霍索思和巴特菲尔德,获社会学博士学位 1927年回国后,历任大夏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农学院、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杨开道(18991981),1928年,杨开道与许仁廉指导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在清河镇进行为期两年的社会调查 1929年,杨开道撰写中国人自己编撰的第一部农村社会学教科书农村社会学, 1930年,撰写我国第一部社会研究法 代表作:中国乡约制度吕氏乡约的考证中国古代的农村自治等吴文藻,1923年留美, 192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学位 1929年回国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1935年,任社会学系主任 1939年创办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并任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吴文藻(19011985),代表作:功能派社会人类学的由来与现状现代社区研究的意义和功能中国社区研究的西洋影响与国内近况社区的意义与社区研究的近今趋势等。

主要贡献:把西方社会人类学中功能学派的方法引入中国农村社会学,并结合中国国情大力提倡“社区研究”费孝通,1928年,入东吴大学医学科, 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1936年,留学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费孝通(19102005),特点:接受的不是美国社会学的各种学术思潮,而是英国人类学的功能主义理论其研究始终渗透着英国人类学功能主义精神 代表作: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 重要贡献:“差序格局”“熟悉社会” 等中国本土概念的提炼,小城镇战略的提出等言心哲、冯和法、乔启明、杨懋春等老一辈社会学者对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也功不可没 言心哲:农村社会学概论、中国农村人口问题分析和农村社会学导言等 冯和法:农村社会学大纲 乔启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 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二)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社会学贡献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广大农村社会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一批知识分子展开了一场改良主义的“乡村建设运动”,力求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验寻求拯救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的方法 代表人物:梁漱溟、晏阳初,19171924年,任教北京大学 1929年,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 1931年,在山东省邹平县划定实验区并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代表作: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印度哲学概论唯识述义等。

梁漱溟(18931988),梁漱溟,主要观点: 主张以中国传统儒学为根本、吸收西方科学和民主等成果的社会改造道路; 中国应走出既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都市化之路,也不能走苏俄“统治经济”之路,而应走乡村建设之路,即“兴农业又引发工业之路”; 中国要建立新的社会组织,培养乡村的力量就要启发民智,知识分子与乡村村民合作,促进农民组织发育,这种组织在他看来就是中国传统“乡约”的补充改造1913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 1916年,秋转至美国耶鲁大学,主修政治学与经济学 1920年,普林斯顿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在上海基督教青年全国协会教育部主持平民教育 1923年,发起组织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并任总干事 19301940年,先后在定县、衡山、新都、华西等实验区开展平民教育工作晏阳初(18901990),晏阳初,主要观点: 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在于广大农村人口的“愚”“贫”“弱”“私”,针对这四个根本缺点,主张展开“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发展生产力救贫,以卫生教育健民救弱,以公民教育培养团结力救私乡村建设派认为中国农村社会衰败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对当时中国社会基本性质和问题判断出现了失误。

他们仅仅依靠发动和教育农民进行自我组织的运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可能解决土地问题这一农村社会的根本问题 乡村建设运动者的工作在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农村人才、传授和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农村合作事业及其他公益事业、改革农村陋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人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一、毛泽东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 (一)青年时期毛泽东的农村调查活动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非常重视实地调查活动 1917年夏,到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农村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广泛的农村社会调查 1918年春、夏,在洞庭湖边的浏阳、平江等县农村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调查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农村调查活动 与中国共产党初期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工人身上不同,毛泽东在深入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1925年12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6年5月,讲授“中国农民问题”“海丰及东江农运状况”等课程,并主编农村问题丛刊以总结推广国内外特别是广东农民运动的经验同年9月,撰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序言,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并揭示当前研究农民问题材料之匮乏问题,号召多调查农村社会。

1927年1月,深入到湖南省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调查农民运动情况,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农村调查活动 1928年春,在井冈山地区的宁冈、永新两县完成调查研究,认识到土地问题在农民问题中的重要性,必须制定符合广大农民利益的土地政策,方能动员农民积极参与民主革命 同年秋,结合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连续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分析了旧中国的经济政治特点,进一步强调中国客观国情和相应革命道路的特殊性1930年5月,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他在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著名论断 1931年,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19301933年间,围绕土地革命和农村政权建设等问题,毛泽东先后在寻乌、兴国、东塘、长冈乡、才溪乡等地农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形成了许多资料翔实、思想深刻的调查报告撰写寻乌调查等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农村调查活动 1941年,完成了“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农村调查等,对长期积累所得的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并将社会调查提升到党风党性的高度来认知。

1941年,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关于实地调查研究的决定,成立了研究院,并要求各解放区成立调查研究局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各个解放区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系列农村调查,形成了绥德、米脂土地问题的初步研究米脂县杨家沟调查固临调查等许多调查研究报告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 (一)陈翰笙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翰笙在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流域组织了一系列的农村社会调查,调查从农村的生产关系入手,探索农村社会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 1929年夏,前往营口、大连、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东北地区进行难民调查,写出了黑龙江流域的农民与地主难民的东北逃亡和东北的难民与土地问题三个调查报告陈瀚笙等人在江苏无锡进行大规模调查,发现无锡当地农村田租、赋税、高利贷以及商业等方面对于农业经济的负面影响,陈翰笙在此基础上写成亩的差异 1929年11月底到1930年5月底,陈翰笙主持了中山文化教育馆和岭南大学合作举行的广东农村经济调查,调查成果集大成于广东的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一书1930年5月到8月,对河北省保定县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最有特色的是制定了划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的标准。

19331935年,主持了对许昌、潍县、凤阳等英美烟草公司收购点的调查,出版帝国主义与中国农民(英文版),得出外国资本与地主、买办、高利贷资本结合剥削农民的结论二)张闻天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 张闻天组织的晋陕农村调查是中共历史上继毛泽东湖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