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综合网络货运交通方式的优势运距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23864888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2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综合网络货运交通方式的优势运距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区域综合网络货运交通方式的优势运距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区域综合网络货运交通方式的优势运距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区域综合网络货运交通方式的优势运距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区域综合网络货运交通方式的优势运距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综合网络货运交通方式的优势运距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综合网络货运交通方式的优势运距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区域综合网络货运交通方式的优势运距研究 赵若彤摘 要:区域综合运输网络下的公路、铁路货运交通方式既存在竞争,又相辅互补.通过量化分析各货运方式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的优势运输范围,能够促进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运输经济效益和综合货运交通网络的协调、良性发展。某一运输通道的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特征分析,且尚未形成一套通用的货运方式优势运距计算方法.为系统、量化分析区域综合运输网络下的公、铁货运方式优势运输范围。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货运;方式区域呈现组团式发展,组团之间需要多种运输方式作支撑,综合运输通道的合理建设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综合交通网规划将交通运输系统看成是各种运输方式构成的有机衔接、不

2、可分割的整体,从经济系统所固有的空间特征和资源约束的角度,分析研究交通運输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益,使各种运输方式从基础设施的规划开始,就做到衔接优化和协调发展。而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缺乏各种交通资源的协调和整合,多种运输方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造成部分交通设施重复建设,需要对区域综合运输通道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用,节约交通资源。根据货物运输特点与货运方式属性特征,本文将各货运方式的优势运输距离划分为绝对优势运距与相对优势运距.绝对优势运距.绝对优势运距是指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某一货运方式分担率数值超过其他任意一种货运方

3、式分担率数值,该货运方式较之其他货运方式,呈现显著优势。相对优势运距.相对优势运距是指某一货运方式其自身分担率在一定运输距离中数值较大的部分所对应的运输距离。一、模型建立1、货运方式绝对优势运距建模。采用文献1所提出的货运方式分担率计算方法.即分别收集并统计某区域范围内各城市之间货运交流数据,包括不同货运方式的货运量、运距数据.分析所采集的数据集,获取该区域的运输距离区间,其中为该区域的最小运距,为该区域的最大运距.再通过数据拟合确定该区域范围内各货运方式的货运量与运距的函数关系式,用gi(x)表示.从而建立各货运方式分担率运距模型,其公式为:由此可获取各货运方式分担率运距曲线.根据各货运方式

4、分担率运距模型及绝对优势运距的含义,可构建货运方式绝对优势运距模型为:2、货运方式的相对优势运距建模。由模型可知,每种货运方式的分担率随运输距离不同而发生变化.根据货运方式相对优势运距的含义,分别取各货运方式在一定运输距离区间中其自身分担率较大的部分所对应的运输距离作为各货运方式相对优势运距.因此,该问题可转化为当某货运方式分担率运距曲线与其对应的运输距离区间所围合的面积为某一定值时,求解分担率运距曲线所对应的最短运输距离区间.该问题可用如下数学模型来表达:二、实证研究1数据采集与分析。在某城市规模以上的行政区域间货物交流数据的基础上,对货运方式优势运距进行建模研究.所统计的有效数据包括对城市

5、的公路货物交流数据,对城市的铁路货物交流数据,运距范围为50-3000km.2、货运方式分担率与运距关系分析。根据项昀等提出的综合运输体系下的货运方式分担率计算方法,获得各货运方式分担率运距模型及曲线,如图所示。将各货运方式的分担率放置同一张图,可直观地判断出每种货运方式在不同运距的分担率情况.每种货运方式分担率曲线单独绘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公路货运方式在中短途运距优势显著;铁路货运方式在中长途运距范围内,分担率较高。3、各货运方式的绝对优势运距分析。由模型可知,在50-3 000km范围。通过求解交点x1和x2 的值可获取各货运方式的绝对优势运距.即分别求解公路分担率运距模型f1(x)与铁

6、路分担率运距函数模型f2(x)构成的方程组、铁路分担率运距模型f2(x)与水路分担率运距模型f3(x)组成的方程组,且满足50 x 3 000。4、各货运方式的相对优势运距分析。根据模型,分别建立各货运方式相对优势运距模型并求解.(1)公路货运的相对优势运距.设有 c,d,e,f 4 个未知点与f1(x)所围区域的面积,求解a,b值.建立公路货运的相对优势运距线性规划模型为:即公路货运的相对优势运距在50303km范围内,其相对优势运距区间达253km。(2)铁路货运的相对优势运距。设有c,d,e,f 4 个未知点与f货2(x)所围区域的面积,求解c,d 值.建立铁路货运的相对优势运距线性规划

7、模型为:5、结果分析。在50-3 000km 运距范围内,公路货运的绝对优势运距为 50-477 km、相对优势运距为50-303km,说明公路货运中短途运距范围优势明显,与公路货运方式的便捷性、速度中等及运价相对偏高的特征相对应.铁路货运的绝对优势运距为477-1168km,相对优势运距为526-1004km,表明其适合于中长途运距,这与铁路货运方式运价相对低廉、速度中等、相对便捷的特点相协调。结论基于货运方式分担率分别构建了货运方式绝对优势运距与相对优势运距模型,提出了一种量化分析货运方式优势运距的方法.并依托我国大城市间货运量、运距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获取了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下公、铁货运方式的优势运距.研究结果可以为确定适应我国交通发展需求的各运输方式建设规模和货运交通发展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研究成果能够指导各区域依据当地的货运数据,获取各货运方式在本区域的优势运输距离范围。参考文献1陆化普.高速公路客运的比较优势和合理使用范围研究D.西安:长 安 大 学,2017.2王博文,张健,王远.公路客运与高速铁路客运竞争中经济运距的探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8,13(1):82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