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凌霞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3573036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凌霞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无锡市凌霞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凌霞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凌霞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凌霞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在唐代,政文俱旺;那么,在宋代,虽非“俱旺”,却政文贴近。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宋代重视文官当政,比较防范武将。第二个原因,宋代由于文人当政,又由于对手是游牧民族的浩荡铁骑,在军事上屡屡失利,致使朝廷危殆、中原告急。这就激发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心中的英雄气概、抗敌意志,并在笔下流泻成豪迈诗文。陆游、辛弃疾就是其中最让人难忘的代表,可能还要包括最后写下过零丁洋和正气歌的文天祥。这确实也是中国文脉中最为慷慨激昂的正气所在,具有长久的感染力。但是,我们在钦佩之余也应该明白,一

2、个历时三百余年的重要朝代的文脉,必然是一种多音部的交响。与民族社稷之间的军事征战相比,文化要广泛得多,深厚得多,丰富得多。因此,文脉的首席,让给了苏东坡。苏东坡也曾经与政治有较密切关系,但终于在“乌台诗案”后两相放逐了:政治放逐了他,他也放逐了政治。他的这个转变,使他一下子远远地高过王安石、司马光,当然也高过比他晚得多的陆游、辛弃疾。有了他,宋代文化提升了好几个等级。所以,我以前也写过,在他被贬谪的黄州,在无人理会的彻底寂寞中,在他完全混同于渔夫樵农的时刻,中国文脉聚集到了那里。苏东坡是一个文化全才,诗、词、文、书法、音乐、佛理,都很精通,尤其是词作、散文、书法三项,皆可雄视千年。苏东坡更重要

3、的贡献,是为中国文脉留下了一个快乐而可爱的人格形象。不管是久远的历史、辽阔的天宇、个人的苦恼,到他笔下都有了一种美好的诚实,让读到的每个人都能产生感应。他不仅可爱,而且可亲,成了人人心中的兄长、老友。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绝无仅有。因此,苏东坡是珍罕的奇迹。把苏东坡首屈一指的地位安顿妥当之后,宋代文学的排序,第二名是辛弃疾,第三名是陆游,第四名是李清照。 辛弃疾和陆游,除了前面所说的英雄主义气概之外,还表现出了一种品德高尚、怀才不遇、热爱生活的完整生命。这种生命,使兵荒马乱中的人心大抵不致下堕。在孟子之后,他们又一次用自己的一生创建了“大丈夫”的造型。李清照则把东方女性在晚风细雨中的高雅

4、憔悴写到了极致,而且已成为中国文脉中一种特殊格调,无人能敌。因她,中国文学有了一种贵族女性的气息。以前蔡琰也写出过让人动容的女性呼号,但李清照不是呼号,只是气息,因此更有普遍价值。李清照的气息,又具有让中国女性文学扬眉吐气的厚度。在民族灾难的前沿,她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就其金石般的坚硬度而言,我还没有在其他文明的女诗人中找到可以比肩者。这说明,她既是中国文脉中的一种特殊格调,又没有离开基本格调。她离屈原,并不太远。(节选自余秋雨中国文脉,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的“最为慷慨激昂的正气”的所指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指文天祥最后写下的过零丁洋和正气歌B. 指一批杰出的文

5、学家笔下流泻成的豪迈诗文。C. 指其中最让人难忘的代表人物陆游、辛弃疾。D. 指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心中的英雄气概、抗敌意志。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称苏东坡为宋代“文脉的首席”的原因的一项是( )A.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他在无人理会的彻底寂寞中,完全混同于渔夫樵农。B. 苏东坡与政治两相放逐,使他远远地高于同时代的王安石、司马光,也高过后来的陆游、辛弃疾。C. 苏东坡是一个文化全才,精通诸多文学艺术门类,词作、散文、书法三项更是可以雄视千年。D. 苏东坡快乐、可爱而可亲的人格形象,使他成了人人心中的兄长、老友,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绝无仅有。3. 下列各项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6、是( )A. 宋朝历时三百余年,其文脉必然是一种多音部的交响。与民族之间的征战相比,文化的碰撞要更加广泛、深厚和丰富。B. 辛弃疾和陆游是宋代最能体现英雄主义气概的文学家,他们像孟子那样,用自己的一生创建了“大丈夫”的造型。C. 在宋代文学中,苏东坡的地位首屈一指,然后依次是辛弃疾、陆游、李清照,这与他们所处时代的先后顺序也相一致。D. 李清照把东方女性在晚风细雨中的高雅憔悴写到了极致,使中国文学有了一种贵族女性的气息和扬眉吐气的厚度。参考答案:1. D 2. A 3. B【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

7、,如本题“下列对文中的最为慷慨激昂的正气的所指理解最准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找到“最为慷慨激昂的正气”这一内容,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从上文看,“最为慷慨激昂的正气”就是指的一种精神:英雄气概、抗敌意志。D项与之一致,余项则是与这种精神相关联的诗文风格、作家、作品,特别是正气歌,作者仅仅在此顺势借用了一下“正气”,但其真正所指在上文,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称苏东坡为宋代文脉的首席的原因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苏东坡被称为“宋代文脉的首席”的原因,主要在文章四、五两段,再

8、浏览选项,看哪一项与文本不一致。本题中,A项,“完全混同于渔夫樵农”错误,选项曲解原文意思。“苏轼完全混同于渔夫樵农”并不能作为“苏东坡为宋代文脉的首席”的原因。故选A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各项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

9、,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文化的碰撞”错误,选项的说法太片面,原文第二段指的“文化”。C项,“与他们所处时代的先后顺序也相一致”错误,李清照应在苏轼之后,陆游和辛弃疾之前。D项,“李清照把东方女性在晚风细雨中的高雅憔悴写到了极致,使中国文学有了一种贵族女性的气息和扬眉吐气的厚度”错误,“扬眉吐气的厚度”不是以“把东方女性在晚风细雨中的高雅憔悴写到了极致”为因,而是以“她在民族灾难前沿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浩叹”为因。故选B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

10、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11、”“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

12、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2. 现代文(论述类)阅读(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苏词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此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

13、”。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这种意向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同词体的解放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们拿“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

14、印象,即在于此。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词为主的婉约词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与借鉴。苏轼对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至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长调在篇章结构、摛词敷采上需

15、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做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种类型。12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B凡能入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都可以入词。C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因而扩大了词的意象。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的文学地位。13、下列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词词体解放。B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D

1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B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D苏轼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它多种风格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参考答案:略3. 写作(60分)释怀:指爱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