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东山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3572958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东山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东山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东山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东山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东山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小题。审美错觉和审美幻觉审美错觉是在审美对象的客观诱导下和审美主体的主观状态影响下产生的,是直接面对审美对象时形成的不切合对象真实情况的错误感知,是真假、正误的倒置,而且是不易消失的比较稳定的现象。法国第一面国旗上的红白蓝三色是完全等量的,但由于浅色显得宽、深色显得窄而出现了不等量的错觉,后将其比例改为红35、白33、蓝37,才感到三色面积相等,才感受到整齐一律美。这种以真为假或以假为真、把正当误或把误当正的错觉一旦形成,还不会很快消失,甚至稳定下来。审美幻觉是由于审

2、美主体全神贯注于审美对象时而出现的一种超现实的心理现象,是主体与客体交融契合后而产生的心物感应、天人合一的假定性映象。虽属虚幻,却极感真实,虽不直接面对实体,却有如身临其境,虽稍纵即逝,却清晰而深刻。这是以假当真的暂时性感知。例如,唐代诗人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一诗中就具体描绘了诗人聆听音乐、欣赏李凭演奏时所产生的各种审美幻觉,从而生动地展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诗中写道:“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依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听了李凭弹奏的音乐,欣赏主体与音乐客体已完全契合,随着音乐的流动,出现了乐声震惊天界、裂开女娲补好的天庭而引出秋雨的幻觉,出现

3、了李凭教授神女,衰弱无力地老鱼瘦蛟也闻乐起舞的幻觉,出现了吴刚忘记伐桂疲劳依树听乐和玉兔听乐不顾寒露湿体的幻觉。这些审美欣赏中的幻觉完全是因为欣赏主体专注于对象而在特定场景中(如李凭弹奏)出现的超现实感知,是审美对象呈示、展开后审美主体的假定性反映,是以虚幻形式显示的真实感受,是鲜明而深刻的切身之感,也是审美效应的具象化。审美错觉和审美幻觉与一般心理错觉和日常幻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审美错觉是一般心理错觉在审美活动中的巧妙利用。一般心理错觉几乎发生在各种知觉中,其中最常见的是视错觉。错觉既可歪曲事物形象,造成失误,又可用来迷惑对手,夺取胜利。而审美错觉不仅丰富了审美手段极其内涵,而且推动了审

4、美创造,尤其是绘画艺术的创造基础。建筑、服装、摄影、戏剧、影视、化妆、道具、杂技魔术、图案等等都离不开审美错觉,许多艺术夸张就是利用了错觉。如果离开审美错觉,按实际真实情况去判断艺术品,那就完全失去了艺术魅力,失去了美感,也就失去了艺术本身。许多艺术珍品就是利用审美错觉创造出来的,人们的审美享受也经常得之于审美错觉。例如在装饰面积小的门厅、楼道、厅堂时,往往利用反射的镜面造成宽敞的错觉,变小为大,产生审美效应。审美幻觉来自日常幻觉,但又互相区别,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审美幻觉是正常心理;日常幻觉是失常心理,是一种病态心理。第二,审美幻觉是一种自觉与非自觉交融统一的心理过程;日常幻觉完全是非自觉、

5、无意识的。第三,审美幻觉在虚幻中更显真实,是真假正常交融的高层次上的辩证统一;日常幻觉则是以虚幻为真实,把假的完全当成真的,是真假相混的病理迷狂。但是如果审美幻觉超越了自己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主体陷入了如醉如痴的迷狂状态而不能自拔,也就会转化为病理幻觉。有的读了红楼梦居然终日以为贾宝玉就在自己身边,就是把审美幻觉转化为病理幻觉了。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A.审美幻觉是由于审美主体全神贯注于审美对象时而出现的一种超现实的心理现象,有真实、清晰和深刻等特征。B.审美错觉是一般心理

6、错觉在审美活动中的巧妙利用,它几乎发生在各种知觉中。C.审美错觉可以推动审美创造,一些艺术品离开了审美错觉,就会失去美感。D.许多艺术珍品是利用审美错觉创造出来的,人们的审美享受也是得之于审美错觉。E.审美幻觉是正常心理,日常幻觉是病态心理,在一定条件下,审美幻觉可能会转化为日常幻觉。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是审美错觉。B.金圣叹说:“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这属于审美幻觉。C.如果你一边等人,一边看书或听音乐,你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这是一般心理

7、错觉在审美活动中的巧妙利用。D.有位痴心女子读了牡丹亭,竟效法杜丽娘郁情而死,这是将审美幻觉转化为病理幻觉了。14. 审美错觉和审美幻觉都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知,简要概括审美错觉和审美幻觉在对“真假”的感知方面有何不同。15.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文中的观点,简要分析这种现象。(4分)面对两个同样瘦高型的时装模特,一个身着宽松、浅色、横条服装,一个身着窄小、深色、竖条的服装。我们以为前者比较匀称,显得不太瘦高;以为后者失去协调,显得更加瘦高。参考答案:12.CE A曲解文意,审美幻觉是感觉真实,并非真实;B张冠李戴,是一般心理错觉几乎发生在各种知觉中。D过于绝对,人们的审美享受是“常常得之于

8、审美错觉”,并非所有都是如此。BBB13.C 只属于一般心理错觉,不是审美。14.审美错觉是对真实情况的错误感知,是真假、正误的倒置,是不易消失的比较稳定的现象;(2分)审美幻觉是对审美对象的假定性感知,是以假当真的感知,是暂时性的感知。(2分) 15.审美错觉是在审美对象的客观诱导下和审美主体的主观状态影响下产生的,是直接面对审美对象时形成的不切合对象真实情况的错误感知,是真假、正误的倒置,而且是不易消失的比较稳定的现象。由于服式、色彩、线条等客观因素的诱导,由于视野随着宽窄、深浅、竖直而拓展伸延的走向不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便形成了与实际对象的真实情况不同的错觉,以为前者比较匀称,显得不太瘦

9、高,以为后者过分失谐,显得更加瘦高。这种真假、正误倒置的错觉一旦形成,还不会很快消失,甚至稳定下来。(格式是规范的议论文段落。文中观点2分,结合材料分析和得出结论2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布衣学者张中行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1936年北大毕业,曾在中、小学教过书;建国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属低级。直到耄耋之年,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称其“布衣”,是当之又当。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

10、学、哲学、禅学和文学,著述宏富。谓其学者,名副其实。张中行是一匹老黑马,没有伯乐发现他。80岁时,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他独自闯了出来,获得了“文学家”、“哲学家”、“杂家”、“教育家”等多项桂冠。其哲学著作顺生论引人关注,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论语”。张中行一介寒士,半生坎坷,晚景见晴。到85岁时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自称“都市柴门”。他的“柴门”没做任何装修,小客厅兼通道里还放着书架,是平常人家六七十年代的居住水平,其俭朴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书房也不甚雅致,书橱里放着一些古玩,多为石头,像仓库。一把破藤椅的扶手用塑料绳绑扎着。老式书案上备有文房四宝,书卷气袭人。他的卧室更为简陋,被子是五六十年代

11、农家常用的大花被,连叠法也是老式的,床边墙上还糊着报纸。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席毕若有剩莱,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张中行为人古朴,文亦如其人。他的文章开头喜欢旁征博引,下笔千言如行云流水。不似今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的行文过程就是“思”的过程。启功说张氏的“散文杂文,不衫不履,如独树出林,俯视风云”。也有人说张氏散文“少张扬蹈厉之辞,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从他那清新自然如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杂的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中,我们可体察到他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斯言诚哉

12、。周汝昌先生对其文也有贴切的评论:“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平铺板叙,那笔一点儿也不是漫然苟下的。”“读他老的文字,像一颗橄榄,入口清淡,回味则甘馨邈然有余。这里面也不时含有一点苦味。” 16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理由不贴切的一项是 (3分)A张中行出身低微,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B张中行本人北大毕业后一直吃笔墨饭,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C张中行评级仅属低级,直到老年,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D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为人古朴,尚古风。17对于张中行文章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他的文章开头一般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在行文过程逐步展现自己的思考,将哲

13、思融入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B周汝昌先生评论张氏文笔,认为其外表平实,而实际上却蕴涵匠心,内藏深味,发人深省。C张氏散文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并不缺乏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D启功认为张氏的散文杂文,有隐逸之风,洒脱之姿,傲啸之态。其实,这正是张氏“布衣学者”的身份决定的。18这篇传记的细节描写相当传神,请选择一处加以分析。(6分)19张中行八十终于成名,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条简述。(6分)参考答案:16 D(“布衣”揭示其平民身份,“学者”表现其学问渊博。这与他的为人无关。)(3分)17D(“有隐逸之风”错。)(3分)18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写张中行

14、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席毕若有剩菜,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生动具体地表现张中行珍惜一粥一饭的优良品质,也更好地突出了他“布衣学者”的本色,使张中行的形象更加鲜活。 (举例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表达效果2分,共6分)19要有所成就必须扎扎实实,勤学善思。张中行晚年成名并非偶然,这与他平时广泛涉猎,善于思考有关。要做事,先做人。张中行敦厚淳朴,在做学问、待人、处事以至生活细节上,他都是古韵犹存。要自信。没有伯乐发现他,张中行就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独自闯了出来,人在失意的时候不能对自己丧失信心,要自信,坚持努力。人在生活上不必一定是高要求,但思想上一定要高境界。张中

15、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但他追求精神上的高境界,虽为“布衣”,但拥有精神上的丰厚的财富。 (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结合文本适当分析。学生如从其他方面谈自己的见解,言之有理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8新年伊始,直播答题迅速掀起了一波全民答题热潮,直播答题APP通过疯狂烧钱吸引用户参与。各大直播答题平台的玩法基本一样,由主持人出题,网友在线面答,通常每场共12道选择题:在指定时间内全答对的人可以瓜分巨额奖金。事实上,“知识变现”的狂欢并不是一场撒钱的慈善活动,“答题者”看到的是利益,“出题者”看到的同样是效益。看直播从花钱

16、到赚钱的转变激起用户热情,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意愿。直播兴起后,“低俗”“无厘头”一直是撕不去的标签。在吃了“低俗网红”的亏之后,直播答题似乎是一条相对符合政策的安全道路。在网友点灯熬油答题“变现”的时候,已有直播答题平台拿着流量数据实现了商业变现包场式广告赞助纷沓而至。1月9日,美团100万元冠名花椒“百万赢家”中午场,映客的芝士超人的首个广告则被趣店以l亿元拿下。直播答题仍在探索期,最终能否产生出持久的民生红利,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需要提醒的是,娱乐永远是娱乐,我们不能让娱乐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也不能幻想,通过直播答题让全民知识有多高的飞跃,更不能做一夜暴富的梦。(摘编自央视直播答题为何突然火了)材料二: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