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商业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3572836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商业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无锡市商业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商业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商业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商业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文本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不管人们喜欢或不喜欢孔子和儒家,事实是,在中国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儒家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在中国文化的形成上起了主要的作用;以至于人们有时把儒家传统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以孔子作为文化认同的象征。另一个事实是,二十世纪的革命运动和现代化变革,给孔子和儒学的命运带来了根本的变化;在二十世纪的文化运动中,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反省、批判可以说占了主导的地位。而跨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在政治、经济上世界地位的提高,要求对孔子和儒家思想文化重新认识的呼

2、声也不断出现。在这样一个呼唤“文化自觉”的时代,我们期待把孔子和儒家的问题放进古老文明现代发展的纵深视野,置诸全球化的现实处境,以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相结合的态度,把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推进到一个更深入的水平。如果说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复古”批判具有当时政治的针对性,那么,今天任何对传统的关注,都是对现实的一种救治和补充,没有人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回复到古代。事实上,历史上的所谓复古也大都是变革的一种形式,人们从来都是“古为今用”的。无论如何,传统是不可或缺的,但传统不是完美的;传统是延续的,但传统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既要经过接受,也要经过修改;发展、变化、转化充满了传统传延的过程。而且传统的传延更

3、依赖于诠释,而诠释总是反映着时代的新的变化,包含着新的发展。我们所期待的是,人文学者和社会科学学者密切交流,以理性的态度、开放的心态,在学理上深入探讨有关儒学与当代中国的各种课题,以适应、促进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更好发展。(节选自孔子与当代中国,读书2007年11期)6中国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试作简要概括。(6分) 7根据这段文字有关“传统”的论述,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9分) 参考答案:6(6分)三个阶段:20世纪前的二千多年中,儒家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在中国文化的形成上起主要作用(以儒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孔子成为文化认同的象征);20

4、世纪,反省、批判孔子和儒家思想;新世纪以来,呼唤重新认识并以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相结合的态度深入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文化。(每点2分,每点中应说明具体的时间段及认识,意思对即可)7(9分)古为今用:孔子和儒家思想不可或缺,我们应该继承(两点:不可缺,继承);但它有不适合当代的方面,我们应该进行新的诠释,反映了时代变化的新的诠释(两点:有不适合当代的地方,有新的诠释);深入探讨孔子、儒家思想,起到对现实的救治和补充的作用,适应并促进中国社会文化的更好发展(两点:对现实的作用,对中国文化的作用,核心是致用)。(每一点3分,重点是“继承”“发展”“致用”,意思对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0题(

5、9分)现代文学史决不能在“文学的星期天大道上”散步。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些杰出的、对后世产生持续影响的作品,现代文学史的写作试图寻找一种比较的基础,以便在一个时代文学的广阔视野中解释一位作家的艺术特征以及作出特殊贡献的条件。仅仅着眼于精华文学、“高峰文学”,将使文学史和文学批评难以对一个时代的文学特征和一个作家的特点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不必要地缩小比较的范围。我们虽然应该把一部作品及其作者放到历史传统的发展链条中去观察,并把它们同以前和以后时代的文学联系起来,但更重要的是从该作品出现、该作家生活的时代条件出发来解释它们。只有重视对一个时代精神文化环境的研究,这种特殊性和独创性才能凸现出来,传统的

6、延续与断裂,现有结构的维持与破坏也才会展示出来。当然,发现这种规范的破坏和断裂,即对现有文学表现形式的革新,是十分必要的。评价是文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制约着材料的选择与分类,是批判地继承过去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进行评价就必须有一种向读者公开的价值判断体系。因为只有这样,读者才能对文学史家作出的评价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新型文学史与以往文学史的区别恰恰体现在价值标准的变化上。现在,不仅文学被看做是一种社会产物,文学史被视为社会史的一部分,而且文学的审美评价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审美特质被理解为一种历史产物,那种宣称艺术是与一切非艺术因素无关的独立物的观点被抛弃了,价值判断不再遵循过去大多从“古典”文学中

7、推导出来的标准,美学本身也成为了一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艺术观。让我们再来看看戏剧的发展。今天,我们只有完全抛开古斯塔夫1863年所总结的“戏剧技巧”,并把对这种“古典的、亚里士多德式的”模式的摧毁视为戏剧革新的前提,才能正确估价20世纪现代戏剧的成就。但遗憾的是,在今天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中,这类荒唐的判断尚未绝迹,仍然有人顽固地坚持所谓“永恒的”规范标准。 (节选自赫绍伊尔文学史写作问题)8、下列说法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A现代文学史决不能在“文学的星期天大道上”散步。但无论以什么样的步伐前进,我们都可以站在个体的、即时性的视角来判断一部作品是“风格完整的”还是“风格破碎的”。B判断“美”的标准

8、不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运动的。艺术作品不再是在风格形式上具有不变价值的实体,而必须以历史的观点重新被评价。C重视对一个时代精神文化环境的研究,发现对现有文学表现形式的革新,是十分必要的,这意味着要把形式的革新作为文学评价的唯一标准。D现代文学虽然较之以往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现代小说摧毁了传统的结构形式,现代诗歌抛弃了传统的分节和韵律形式,这种对传统的背弃有害文学的健康发展。9、关于文学史的写作,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文学史的写作应当在时代文学的广阔视野中观照文学作品,应当架设一座联结过去与现在的桥梁。B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应当寻找一种比较的基础,而不能仅仅着眼

9、于精华文学、“高峰文学”, 缩小比较的范围,这将使文学史和文学批评难以对一个时代的文学特征和一个作家的特点作出正确的判断。C文学史的写作,应当使读者在一种创造性的接受过程中扩大自身的阐释视野,而这种视野又能对他的生活实践提供启示。D文学史的写作,应当引导人们作出批判的评价,启发人们进行历史的思考,从而把最终的价值判断作为它首要的任务。10、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参考答案:8、B A必须用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审美规范来衡量作品C“唯一标准”的说法偏颇 D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这些评价拘泥于固定不变的价值判断标准,只会有害于正确地评价文学作品9、D“作为它首要的任务”错10、文

10、学史写作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梁 漱 溟 的 率 真张光芒梁漱溟是著名的哲学家、国学大师,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一生追求两个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另一个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他率真的个性影响了他自己整整一生。梁漱溟的处世原则是,在人格上不轻易怀疑人家,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他待人直来直去,总是诚恳地微笑,使见者大为感动。学生李兢西说:“分明你想去欺骗他一件事情,到了他面前时,你便不由得会把实话说出来。”梁对此也很满意,并说:“我相信人,可是我也没有吃过相信人的亏。”梁漱溟崇拜诸葛亮,他说:“我爱他的谦虚。一般人都认为他很有智巧,其实他很谦虚,愿意听人

11、家指责他的话。谦虚谨慎是最可贵的品质,一个人自以为聪明、了不起,那就不行了。”梁与李大钊相熟,李就义后,他说自己不敢与李相比,“也不敢冒昧地自居于交谊深挚之列了”。梁漱溟有着脱俗自信的心境。香港沦陷时,他在敌机弹雨之中安然打坐,人问其故,他说:“我尚有大业未成,不会遽死。”香港沦陷后,在港的文化名人乘船撤离。天空有日机轰炸,水中有水雷骚扰,满船的人都惴惴不安,彻夜难眠,唯有梁漱溟鼾声如雷,睡得很香。有人问:“先生不害怕吗?”梁答:“怕什么,我是死不了的,我死了,中国怎么办?”在白色恐怖面前,他同样不畏强暴,表现出崇高的气节。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后,梁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痛斥:“特务们

12、,你们还有第三颗子弹吗?我在这里等着它!”他发表了民盟秘书长的谈话,并说:“我要连喊一百声取消特务!” 这些都像他给儿子的信中说的:“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真是狂出真性情。梁漱溟对生死泰然处之。一位生活孤苦的老人向梁请教:“先生,人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脱呢?”梁一字一顿回答:“佛家对生死的态度是不求生,不求死。”后来,有人向其讨教养生之道,他答:“少吃多动。”他不抽烟,偶尔喝酒也因迫不得已。他说:“吃饭时应酬自己,喝酒时应酬人家。” 梁漱溟谈及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时说:心是超过身的,心和身的关系,用八个字说,就是“好恶相喻,痛痒相关”。为此,梁坚持素食七十余年,除了鸡蛋

13、、牛奶,其他荤腥一律不沾。三十岁以后,梁的身体愈发结实,体质、精力为友辈所不及。建国初期,在一次宴会上,毛泽东见梁只吃素食,又不饮酒,笑着说,梁漱溟坚持食素,清心寡欲,定长寿也。梁漱溟曾书一座右铭:“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晚年,谈及文革的遭遇时,他说:“行云流水,不足挂齿。当时心里有点不愉快,几天不就过去了。”梁的哲学境界,深深触动着每一位热爱生活、认真生活的人。1988年6月,95岁高龄的梁漱溟坦然告别人世。尽管他在中国历史上争议颇多,但他的刚正不阿、善恶分明的品德是为世人所肯定的。(摘自2011年10月11日西安日报,有删改)注朱启铃(18721962)

14、,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提到了梁漱溟不畏局势危险坐船离港与生活孤苦的老人向他请教人生解脱真谛二事是为了表现其对生死的泰然。 B文章叙述了梁漱溟在个性率真方面几件特立独行的事,分别从正面与侧面肯定了他的率真性格。C梁漱溟崇拜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谦虚谨慎,这和梁漱溟本人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的人格相暗合。 D梁漱溟素食七十余年,由此使得他身体愈发结实,体质、精力为友辈所不及,因此还得到毛主席的称赞。 E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梁漱溟的座右铭与他谈及的文革经历,是为了说明说明梁漱溟是一位热爱生活、认真生活的人。1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第三段划线句作用的理解。(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