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的自我管理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23371246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生的自我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学生的自我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学生的自我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学生的自我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学生的自我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学生的自我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学生的自我管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学生的自我管理 于可燕【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再一味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多高,而是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想有效地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理念,采用自我管理的教育方式。文章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班主任;学生;自我管理中职学生刚初中毕业,年龄大部分在16岁左右。这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可塑性强,参与意识较强,办事积极主动,但自我约束力较弱,情绪波动较大。自我管理教育模式的运用,可以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有利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全面发展的人性空间,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

2、合素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效率,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有意识地突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的动机第一,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对很多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社会和家长对中职教育存在一定偏见,会严重打击中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对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一个充满自信并且能客观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在工作、学习方面大多是积极向上的,最终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某些方面,自信心是成才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優点能够有效地增强

3、学生的自信心。我们专业的学生入校成绩普遍较低,为使成绩差的学生有归属感,在班委组建上就要吸收几个成绩并不是最突出但十分热心的同学,在班级中记录每一个人的优点、进步、成绩,每天晨会进行总结并对进步同学及时表扬。这样能使大家认识到,即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有不足的地方,但是自己还拥有很多闪光点。班主任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地鼓励,使其持久地保持下去。第二,指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十个手指有长的也有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充分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进行自我管理。要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身的缺点,正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第三,用

4、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任何一款汽车如果没有制动系统,那么这辆汽车将会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开着这样的车辆会给驾驶者及他人带来巨大的危险。学生的行为必须要有制度来规范,约束学生的一言一行。在从事教育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如同汽车没有制动系统,这部分学生表现出行为的自由散漫,长久下去不但危害自己,还会影响到别的学生,更有甚者会拖累到整个团体。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必须用制度来约束,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可以拥有一个积极、健康、快乐的学习心理。通过定期评比、经常检查,使规章制

5、度落到实处,使学生的言行受到约束,由被动执行到自觉遵守,逐步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二、认识自我,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最先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守则要求,并且对照守则,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召开相关主题班会如“新学期,我想”等,使学生深入了解校规校纪。有规则地约束,结合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再让学生自主制定班级目标,让学生提出目标建议,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要达到目标应具有良好的品德,如诚实、积极、正直、爱学习、树立良好班风、学习气氛浓、要为集体出力、为班级争光等。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作为个体的自我,还认识到个体只有身处集体中才是完整的自我。有了自我的认识,还要有客观

6、的评价,班主任组织学生每周进行四个评比:小组长对本组的工作评比、课代表对本门课程情况的评比、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由老师点评本周的表现。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能使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得到提高。三、开展活动,加强自我管理首先抓好班干部的管理。我们知道,人的道德行为的差异,主要是道德感情和道德认识的差异。所以,必须在学生中找出这种差异,树立正面典型,引导学生以优良行为为镜子,进行自我对照、自我评价,促使其自我陶冶,提高自我修养,使学生从心底产生一种“我也要这样”的上进欲望。在全面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以及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和勤俭节约习惯的养

7、成教育。在班级中通过自荐的方式,找一些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每周一次例会,进行干部的自我总结和商谈下个月班级的工作、学习计划;规范干部的职责,让每个干部有明确的责任区;教会干部如何工作,锻炼干部的组织能力,如让班干部轮流主持班会,让班干部总结每周的工作等。其次,应根据班级情况,以班级建设为中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品质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开展“今天我向雷锋学什么”活动,激励学生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开展“争做文明公民”活动,倡导学生争做文明公民,为学校争光彩;定期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到敬老院提供义务服务,为老人们理发,进行头部、肩部按摩,与老人唠嗑,使学生感受到尊

8、敬老人是一种美德;积极参加职教义工活动,多次到社区为居民义务做美甲,做精美的头饰,修眉,画眉等,受到居民的好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会了尊老爱幼,学会了在活动中处理各种情况,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了良好品德与习惯的养成,也促进了良好班级的建设。四、积极创设成功条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第一,环境激励。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学生本身以外的事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例如:校园内绿树成荫,碧草如茵,英语角环境幽雅;走廊过道的墙壁上,警句、格言悬挂整齐,宣传栏形式多样;教室外,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电子屏,重复播放着自己班的班徽、班规、班主任寄语、优秀学生事迹

9、介绍、课程表等等;教室里,国旗高挂,条幅精美,学习园地、我型我秀内容丰富多彩;专业实训厅的走廊上悬挂着学生历年参加大赛的获奖作品;实训室内张贴着本专业的经典作品。整个学校环境不仅安静、整洁、优美,而且富有教育意义。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古代才会有“孟母三迁”的佳话。在这样一种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中,学生的性格得到陶冶,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第二,创设各种活动的条件,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在制订各种计划和开展各种活动时,都能从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如开展“我是团员我光荣”的演讲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全部参加,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每个学生都认

10、真准备,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第三,创设条件,在劳动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现在学生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长重视子女的学习,却忽视了劳动教育。为此,学校把卫生区划分到每一个班级,并在每天早自习之前、课间操、下午上课之前、晚自习之前等时间段多次检查,使学生渐渐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五、引导学生参加自我管理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从事实践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能力的机会,能有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班主任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可以实行责任制,进行自我管理。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管

11、理需要,选举学生来做相应的负责人,班主任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在这些班干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表扬,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外,还可以设立“學生班主任”,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将学生作为班级的主角,而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引导和领导他们。这种“学生班主任”制度的设立,不仅可以将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变“别人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自觉性,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作为班主任的不容易,从而有利于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也能更好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六、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管理班主任每学期都

12、要为每一个学生进行素质评价,可以先让学生个人对照评价的六大方面即劳动态度、劳动纪律、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团结协作、创新能力进行自评,然后班主任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评人到评己、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随着学生慢慢长大,他们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社会,会认识到生活在一个多样的社会里,简单与复杂、色彩斑斓与无色灰暗不断交替变换。社会的复杂性、学生见识的局限性及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参差不齐,都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出及时、正确的引导与评价。总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而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又会极大地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参考文献】1李镇西.李镇西班级管理日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9-12,126-129.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135-164.3孙培青.教育名言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40-43.4丁榕.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我的班主任情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0-120,141-144,150-156.5魏智渊.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307-315,384-351.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