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维夏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3251153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市维夏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南省岳阳市维夏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市维夏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市维夏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岳阳市维夏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流感袭来,医生给年老体弱者一般采用方法来使其获得免疫能力 B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是体液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接种参考答案:C2. 苹果含有元素Zn。Zn是形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Zn,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完善。因此,苹果又被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 ) 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

2、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对调节细胞渗透作用有重要作用 D对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参考答案:D3.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B. 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D. 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参考答案:A【分析】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捕食者的数量、蝌蚪的种类,因变量是三种蝌蚪的存活率,

3、其中1号池塘为空白对照组。四个池塘实验对照比较,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可见甲、丙是捕食者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甲、乙、丙相对数量发生变化,说明捕食者数量会影响甲、乙、丙之间的竞争关系。【详解】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增加,获得的资源增加,A错误;无捕食者时,乙存活率极低,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丙是捕食者的主要食物来源,C正确;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逐渐增加,而甲、丙的存活率降低,说明蝌蚪间的竞争受捕食者影响,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数据分析捕食者的主要捕食对象以及捕食者数

4、量变化对三者之间种间关系的影响。4. 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某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强胸腺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抗原并释放淋巴因子B机体内的T细胞,B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该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的免疫力D该种白茶多糖能诱导小鼠突变产生抑癌基因参考答案:C【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过程为: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

5、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解答】解:A、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A错误;B、机体内的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错误;C、“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强

6、胸腺的功能”说明了该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的免疫力,C正确;D、题干中没有信息说明“该种白茶多糖能诱导小鼠突变产生抑癌基因”,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5. 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BmRNA从核孔到达细胞质,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载体和能量D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主要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参考答案:B【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

7、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小分子、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细胞膜运输物质的功能具有选择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专一性;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解答】解:A、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也可能是协助扩散,如神经纤维受刺激时,钠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B、mRNA从核孔到达细胞质,需要经过核孔,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

8、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C错误;D、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主要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B6. 在特异性免疫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B在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往往需要抗体来消灭由靶细胞中释放的抗原C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属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D体液免疫过程中,往往要借助T细胞呈递抗原参考答案:答案:D 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9、)A. “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B.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C. “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染色体D. “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参考答案:C【分析】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详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具有统一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A正确。“NDM1超级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正确。“NDM1超级细菌”是原核细胞构成,人的细胞是真核细胞,二者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10、C错误。“NDM1超级细菌”是由细胞构成的,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点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1相同点:(1)有细胞膜、细胞质及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2)均有DNA和RNA,且均以DNA为遗传物质。2.区别:(1)结构区别: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2)大小区别:原核细胞小、真核细胞大。(3)细胞壁:原核生物为肽聚糖、真核细胞构成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为纤维素和果胶.(4)细胞质中细胞器:原核细胞不含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5)均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细胞DNA在拟核、质粒中,无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由D

11、NA和蛋白质组成)真核细胞DNA在细胞核、线粒体或叶绿体中。8. 维持血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是 A都是由强酸和它形成的强碱盐组成的 B都是由弱酸和它形成的弱碱盐组成的 C都是由强酸和它形成的弱碱盐组成的 D都是由弱酸和它形成的强碱盐组成的参考答案:答案:D9. 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B该甲虫能促进落叶林的物质循环C该甲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次级消费者D落叶中有10%20%的能量流入甲虫体内参考答案:B【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甲虫以土壤中

12、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保障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解答】解:A、甲虫为分解者,不构成捕食链,与落叶树之间没有捕食关系,A错误;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可缺少的成分,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保障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B正确;C、甲虫为分解者,不构成捕食链,不属于次级消费者,C错误;D、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甲虫不是食物链的成分,D错误故选:B10.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没有地理隔离就不会有生和隔离的形成B.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地进化和

13、发展C. 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D.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定向的,都是进化的原材料参考答案:C没有地理隔离也会有生殖隔离的形成,如多倍体的形成,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地进化和发展,B错误;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C正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是不定向的,都是进化的原材料,D错误。11. 捕食者对猎物种群有明显影响,而寄生物对寄主种群影响不大,这是因为 A寄生物不杀死寄主,而捕食者杀死猎物 B寄生物只分泌毒素,而捕食者杀死猎物 C寄生物杀死寄主,而捕食者只杀死老、弱、病、残猎物 D寄生物有利于寄主

14、生长,而捕食者有利于种群发展参考答案:A12. 右图中三条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的pH条件下,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据图可知( ) A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该酶的最适pH为7 C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D在温度从OA变化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参考答案:C13.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行实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但实际的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一定的误差,请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如果时间过长会使 ,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如果 ,也会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3)上述实验中 (能/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 。参考答案:(1)带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2分)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2分)(2)DNA是遗传物质 (3)不能;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14. 下列有关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