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地球是普通行星地球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地球在宇宙中宇宙中的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宇宙环境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自身条件地理必修1知识结构1运动形式 自 转 公 转旋转中心轨道方向地轴空间指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关系地轴太阳赤道黄道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空间指向不变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回归年角速度:除极点,15度/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级递减角速度:平均1度/天线速度:平均30千米/秒近/远日点与快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自转与公转的规律逆时针2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的产生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地方时区时晨昏线太阳日昼夜更替现象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能量来源太阳活动现象光球-黑子色球-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干扰电离层产生磁暴、极光等太阳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结构4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2326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昼夜长短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形成5地球内部圈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物质形态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地震波定义、分类及特征划分依据2个不连续面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比较软流层的位置、特征、地理意义组成垂直分层6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大气吸收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地面辐射逆辐射“ “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 ”“ “大气还大地大气还大地” ”“ “大地暖大气大地暖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7大气各层的特点大气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原因大气运动天气现象与人类关系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地面是主要热源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运动显著水平运动为主复杂多变晴朗天气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密切臭氧层保护;高空飞行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8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水平运动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大 气 运 动冬夏海陆气压差异气候的形成901030406090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 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 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苔 原 气 候冰 原 气 候热带雨林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季风环流湿润干燥湿润干燥湿润干燥干燥 单一气压带、风带形成降水单一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降水有季节变化的气候类型 海陆分布将气压带风带分割为块状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气候10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它是重要的气候形成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点单一气压带或风带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内陆和西岸全年炎热干旱中纬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至60之间大陆西岸终年温和湿润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西风带与副高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至40 之间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西岸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季风环流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0至40 之间大陆东岸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40至60之间大陆东岸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11类型气压状况近地面气流状况天气特征我国典型的天气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低压高压由四周向中心流入,北逆南顺由中心向四周流出,北顺南逆上升下沉阴雨晴朗干燥台风(夏秋)冬季:干冷(气旋)(反气旋)中心低四周高中心高四周低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主要特征夏季:伏旱秋高气爽低压与高压是相对于气压状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相对于气流运动状况而言12类 型气团运动锋面坡度雨区位置过境时天 气过境后天 气 暖 锋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后退较小锋前较宽连续性降水时间较长范围较广晴,气温升,气压降冷 锋 冷气团直线前进,暖气团被迫抬升较大锋后为主较窄冬季大风寒潮,春季沙尘暴,夏季暴雨晴,气温降,气压升 准静止锋移动缓慢小范围宽广阴雨连绵,“梅雨”晴锋 的 特 征 与 天气13水循环人类活动的影响内因外因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环节及意义14夏冬0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ACBD洋流流向洋流性质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北印度洋海区北顺南逆东寒西暖逆时针东暖西寒西风漂流寒流夏顺冬逆暖流洋流部分重点掌握分布规律和A、B、C、D四大渔场的成因,并将洋流与航线结合起来洋流分布及规律30 N30 S15地质作用与地貌流水作用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沟谷、瀑布、溶洞黄土高原的沟壑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侵蚀地貌沉积地貌风蚀洼地、风蚀沟谷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沙丘沙漠沙垄、黄土高原等内力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成因板块运动结果形成地质构造分类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地垒地堑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岩浆岩、火山变质岩地震:内力作用的剧烈表现16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相互影响制约构成一个整体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或整体变化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海陆分布洋流影响地形影响分异规律形成原因分布特点非地带性现象17陆地自然带(以北半球为例)热 带 雨 林 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 带草 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 寒 带 针 叶 林 带冰 原 带苔 原 带北回归线赤道北极圈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热量递减水分差异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