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2484219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节选自我与地坛)乙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

2、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18. 两个选段的中心句分别是哪句?请说明理由。19. 甲乙两段中的加点字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8. 甲: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由“这”字可见,最后一句是总结句。乙:外祖母

3、家与别家不同这句话既引出了林黛玉的心理状态,也引出了林黛玉眼中外观宏伟的贾府. 19. 运用叠词,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从而让“我”明白虽然残疾但不应该颓废。乙:四个“大”字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 “敕造”一次暗示了贾府显赫富贵的地位。【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两个选段的中心句分别是哪句?请说明理由”,然后要理解“中心句”与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把握“中心句”常常出现的位置,接着就要浏览整个语段,把握整个语段的内容,最后看哪句话能概括这一内容。所谓“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先看我与地坛,这

4、段文字属于写景性的文字,所写的景属于“地坛公园”里的景象,所写的景有“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草木”等,而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主要是体现其生机,园子虽然是荒芜的,但却充满生机,并不衰败,且最后一句开头说“这都是”,“这”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景象,由此可知,最后一句“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应是中心句。再看林黛玉进贾府,这段文字主要是叙事,所叙之事应是林黛玉刚进入贾府时候的所见所闻所感,如见到“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

5、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林黛玉所见到的贾府与别的地方是不同的,所以林黛玉在这样的地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由此可知,这段文字的中心句应是“。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甲乙两段中的加点字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然后到文中找到加点字,明确加点字的词性以及修饰的对象,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如第一处,“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

6、窣窣片刻不息”,“窸窸窣窣窸窸窣窣”属于拟声词,也是叠词,作者用这样的词语展示了草木竞相生长的状态,园子虽然荒芜却充满了生机,而这也就启发“我”,虽然自己残废了,但不应该颓废,应该像园子一样,荒芜却不衰败。第二处,“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加点字是“大”,“大”是形容词,它修饰“大石狮子”“门”等,展示出贾府的宏伟外观,而“大书敕造宁国府”展示了贾府的显赫富贵的地位。【点睛】中心句的特点: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7、。2.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相应的题目。(共13分) 桥边的老人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

8、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抛下它

9、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10、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

11、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本文作者让人物自己对话,对他们的对话也不作判断,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情景去想象说话人当时可能用的说话语气,可能做的举动。B作品通过对战争即将到来前战争气氛相当紧张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C作品开篇以简单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极赋写实效果的画面,烘托了在人们竞

12、相逃命之际,一个朴实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D文章没有戏剧性,也可以说没有什么故事发生,因而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就没有因果联系,这是现代小说“淡化情节”的一个很好的例子。E桥边的这个老人,是本篇小说的结构要点,战争的创伤、人性的坚强,在他个人经历的小小范围内体现了出来。9小说取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西班牙内战,小说以“我”作为故事里的人物,有哪些作用?(3分)10“露出笑容”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天色阴沉,乌云密布”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1在结尾处写道,“我”再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却无力动身,“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试分析这段文字的弦外

13、之音。(3分)参考答案:8 B、D(B.“相当紧张”应为“相对平静”;D.小说中的一系列事件有因果关系。)9答案:(1)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有真实感;(2)“我”是贯穿小说的线索;(3)通过“我”的感触表达文章的主旨;(4)通过“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突出老人的形象。10(1)反映了老人内心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1分);(2)烘托出老人孤独、悲凉的内心世界(或我对老人危险处境的担忧,或对老人能暂时平安的宽慰,或预示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1分); 11老人为什么不再是对“我”讲了?或许是他不再期待别人分担他的忧虑,或许是他想以中断的方式来谢绝年轻人的好意,或许是他疲惫得连话都懒得再说了,也或

14、许是他决定听天由命不再逃亡了。老人说“那时我在照看动物”,这个信息我们早已在前面听他告诉过我们了,他却依然喃喃自语地重复着。最后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这一句只比前一句多一个“只是”,却意味深长。这里面交织着一种“怨”与“冤”的情感:“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在这言简意深的话语中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使小说充满了力量。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失语的秋天符浩勇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小

15、村蹲点扶贫。他的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低矮剥落的村部小屋,人声嚷嚷,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村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农着眼,有心让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周期,希望大家都种上。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养不活。”有人顾虑说。“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了,一定卖给我,每公斤十元。”“哟,每公斤十元。”屋里人吵嚷起来。“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他手一挥,说:“大家不要担心,种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告诉大家,菇菜收后还要经过加工、消毒最后出口外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