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巷维修安全技术措施(定稿)

上传人:***stop****000000... 文档编号:222432783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巷维修安全技术措施(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下巷维修安全技术措施(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下巷维修安全技术措施(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下巷维修安全技术措施(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下巷维修安全技术措施(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巷维修安全技术措施(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巷维修安全技术措施(定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巷维修安全技术措施制定部门编号YT-EG03页数文件等级机密 R普通 版次A1制定日期2021/12/10一、巷道概况 11031下巷采用11#工字钢梯形单棚支护,设计净断面5.98m2,该巷道主要目的是满足11031采煤工作面通风、运输、行人等需要。 该区域地质构造简单,走向近东西,顶板为泥岩、细粒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受11031采煤工作面采动影响,部分工字钢棚弯曲变形,断面缩小到5.5m2以下,对通风、运输有一定影响。为保证安全生产,需进行维修。 维修仍然采用11#工字钢梯形单棚支护,腿长2.5m,梁长2.2m,扩修后下宽3.4m,巷高2.3m(轨枕以上),净断面达到5.98m2,用椽

2、子、稍子和塑编网打帮背顶。二、施工方法: (1)、以手镐落岩(煤)为主,若岩石坚硬,可采用风镐破岩; (2)、一顿矿车运料、运矸。三、维修质量标准: 1、巷道中心线至巷帮距离为1.7m(底板),允许误差为50mm。 2、巷道净高(轨枕面以上)2.3m。 3、棚距500mm,允许误差50mm。 4、支架应垂直巷道底板,不准前倾后仰,1m垂线误差不大于30mm。 5、棚梁应垂直巷道中心线,无歪扭迈步现象,误差不大于50mm,梁两端应水平,误差不大于40mm。 6、椽子打牢,分布均匀,打成直线,一棚打22根椽子,两帮各7根,顶8根(椽子间距30mm);每棚应打撑子6根,顶、耳口处各1根,腿底处各1根

3、。 7、棚腿应立于实底,底板松软时加垫木鞋,木鞋规格为长宽厚=200mm150mm50mm,并保持200mm柱窝深度。 8、梁腿接口严实合缝,其离合不超过5mm。 9、巷道干净整洁,无杂物,无积水,无淤泥;材料分类、分层码放,做到迎风一头齐,电缆管线悬挂有序。 10、空顶超过400mm必须使用木垛接顶,茬紧备牢(接顶处用稍子,椽子备顶,不漏碴)稍子铺设严密顺滑,不漏碴,无刺稍,表面用双抗网进行铺设并连接,搭接长度100-150mm,椽子数量按规定打够,无松动现象,椽子、撑子打成一条线。 11、抬棚腿要支在支架顶梁的正下方,抬棚梁头接梁头,与支架棚梁接触处要用背楔背牢。四、维修流程: 维修流程:

4、检查加固附近支架-拆除支架-架棚 1、维修前应达到以下要求: (1)维修前首先加固扩修地点前后支护,维修过的工字钢棚用撑木固定,对未扩修的工字钢棚用DW22-300/100型液压支柱进行加固。每棚用两根液压支柱加固,液压支柱顶盖加5mm厚木板支在顶梁的两端,加固长度不低于3棚,初撑力达到110kN。支柱应用防倒绳拴在顶梁上,防止倒柱伤人。 (2)扩修前后的管线、电缆要加以妥善保护,扩修前将敷设在两帮上的管线、电缆放到底板上,然后用皮带覆盖,前后覆盖长度不低于5m,扩修处用煤袋覆盖于皮带之上,煤袋长度不低于3m。 (3)维修前必须清理好退路,维修地点后巷道5m内高度达到1.6米以上,保证后路畅通

5、无阻。 (4)维修前,要准备好手拉葫芦或拨柱器、加长卸载手把(长度不小于0.7米)、长钎等回棚工具及荆稍、背木、坑木等护顶背帮材料;无护顶背帮材料,不得撤换支架。 (5)检查维修地点支架情况,发现烂帮漏顶立即处理。 (6)维修地点要铺设直径75mm以上,长4m的钢管当通风管,防止冒顶时堵巷影响通风。 2、拆除支架时,按以下程序作业: (1)在待拆除支架顶梁的中心支设一根DW22-300/100型液压支柱,支柱初撑力达到110kN。支柱应用防倒绳拴在顶梁上,防止倒柱伤人。 (2)用手镐松帮,待支架两侧掏出100mm200mm间隙时,开始拆除支架柱腿。 (3)拆除工字钢支架柱腿时,人员一定要站在棚

6、子的侧面,用拔柱器或手拉葫芦拉出柱腿。人员要避开链条作用力的方向,防止断链伤人。 (4)拆除工字钢棚顶梁时,支柱卸载要缓慢放液,不可过快,防止突然来压造成支架变形、扭斜甚至垮落发生事故。回单体柱时先回两边柱后回中心柱。 (5)回撤棚梁和中心柱。 严格按此程序逐架回棚,严禁空顶作业。 3、架棚时按以下程序进行: (1)固定钢梁:前探梁前移,量取棚距,按中线和腰线确定钢梁位置,用椽子及塑编网背顶背顶。 采用2根前探梁,前探梁由型钢梁加工制成,配合固定器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长3m(前探梁支护图见附图)。前探梁最大控顶距离:1m。 安装前探梁前,要对前探梁及固定器进行检查,发现有裂缝、焊缝断开现象不得

7、使用。 安装固定器:两人配合举起固定器,将两侧的挂钩挂在顶梁上,旋转拉紧螺丝,使固定器固定牢固。 固定前探梁:每根前探梁要用两个固定器固定,固定好两个固定器,两人配合抬起前探梁,将前探梁穿入固定器(前探梁支护距离不得大于1m),一人扶好,一人旋转顶紧螺丝,使前探梁固定牢固。前探梁固定后,安装工字钢棚顶梁,并按规定要求背顶。前探梁与顶梁之间的空隙要用木楔子塞严。 (2)挖腿窝:先量取棚距,按中线和下宽定腿窝位置,按腰线确定其深度。控制好顶帮后,再把腿窝挖至设计深度(可用风镐)。挖腿窝时,须由专人观察顶板和两帮安全情况。 (3)立棚腿:棚腿栽入腿窝,扶正、与顶梁合口,两帮打上撑杆。 (4)全面检查

8、支架架设质量,柱梁接口严密、不扭斜迈步,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后,把支架架稳架牢。 (5)背帮背顶,楔紧打牢,背木数量符合要求。 4、架棚后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不合格时应进行处理。 (1)梁和柱腿接口处是否严密吻合; (2)梁棚接口处及棚腿两端至中线的距离; (3)支架有无歪扭迈步,前倾后仰现象; (4)支架帮顶是否按规定背紧、背牢。 五、劳动组织 (1)每班要求6人,其中班长1名,维修工5名。 (2)每班操作人员必须具备2年以上煤矿井下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并具备维修时处理冒顶等技术。 (3)操作人员年龄不得超过45岁。六、运输系统 1、运矸系统:扩修煤由皮带运输至副井底车场溜煤眼再由一顿矿车用罐

9、笼提升到地面。 2、运料系统:扩修地点所需材料、设备等物资采用料车运输,通过一顿矿车运至料场,每班使用的材料再转运至扩修地点10米处进行摆放,材料必须码放整齐,拉线管理,并有标志牌。七、安全技术措施 (一)防冒顶措施 1、维修前必须对支架、顶板及周围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先行处理,然后方可工作,确保退路安全畅通。拆除支架前,先加固附近支架,歪倒扭斜支架必须打戗柱或抬棚。待支架加固好后,方可撤棚。每次只准拆除一棚。如果顶帮松散易冒落,必须先排钎杆(1.4m长的削尖椽子或废钻杆等),防止冒顶片帮造成事故。 2、跟班负责人要巡回检查维修地点的安全情况,发现不安隐患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要

10、及时汇报。维修作业地点发生片帮冒顶堵巷事故时,维修人员要立即向跟班负责人和调度室汇报,通知其它受威胁地点维修人员停止扩修工作,立即接顶封帮,进行处理。跟班负责人和调度室接到堵巷事故报告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险。 3、维修时必须有一人观顶,观察顶板和支架变化情况,以防顶板垮落伤人;发现有冒顶危险时,要处理好后再进行施工。现场必须清理干净,维修地点3米内不得存放物料,保证退路畅通无阻。 4、坚持敲帮问顶制度,经常进行敲帮问顶,及时找落浮石(煤)活矸(煤),防止煤矸伤人。敲帮问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找顶工作应有两名有经验的人员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和退路。找顶人应站在安全地带,观察人应站

11、在找顶人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2)找顶应从完好支护的地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找顶范围内严禁其它人员进入。 (3)找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用长工具找顶时,应防止煤、矸顺杆而下伤人。 (4)顶帮遇有大块矸石离层时,应首先设置临时支护,保证安全后,再顺着裂隙、层理慢慢地找下,不得硬刨强挖。 5、维修前,要检查维修地点10m内安全情况,发现烂帮漏顶立即处理,并对维修地点前方5m内的支架进行加固(如打抬棚、戗柱等)。 6、架设和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撤换支架的工作应连续进行;不连续施工时,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的安全。 7、施工中不得使用

12、下列支护材料及支架: (1)严重锈蚀或变形的金属支架。 (2)严禁使用变形、损坏的金属顶梁,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 (二)、防运输事故措施 1、人力推车运料出煤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一次只准推一辆车。严禁在矿车两侧推车。同向推车的间距,在轨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时,不得小于10m;坡度大于5时,不得小于30m。 (2)、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在开始推车、停车、掉道、发现前方有人或有障碍物,从坡度较大的地方向下推车以及接近道岔、弯道、巷道口、风门、硐室出口时,推车工必须及时发出警号。 (3)、严禁放飞车。 2、不得在能自动滑行的坡道上停放车辆,确需停放时,必须用可靠的制动器将车辆稳住。料车

13、运料时不准超高超宽,必须对材料固定; (三)、其他 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学习本措施,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2、上梁时,必须手托棚梁,稳抬稳放,不要将手伸入柱梁接口处,防止顶板落矸伤手和挤手。 3、升单体柱时,要缓慢注液,不可太快,防止顶翻钢梁伤人;注液时,身体要站在注液枪的侧面,防止注液枪崩脱伤人和三用阀弹掉伤人。注液枪随用随挂,不得乱扔乱放。 4、维修时,应以卧底为主,尽量不挑顶或少挑顶; 5、所有杂物应清理干净,不得混装矿车中。 6、松帮卸压前,要准备好背木、荆稍;要在支架两侧同时进行,严禁只卸一侧;松帮卸压后,支架的让间空隙以50mm为宜,并及时背帮背顶,防止发生片帮冒顶事故。 7

14、、跟班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巷道支架情况,发现片帮、漏顶或支架变形等不安隐患,要立即处理,确保巷道畅通无阻。八、发生事故时的抢救方法 该地点容易发生片帮冒顶、矿车撞伤人等事故,发生事故后,跟班班队长应根据现场条件进行抢救。若受伤部位出血,在现场就地取材,使用胶管或电缆皮在伤口近中心端上方压迫止血;发生腿部骨折事故时,进行临时固定后用担架抬运副井井底乘罐笼出井;发生胸、脊柱骨折事故,要用硬板担架或平板运送伤员,注意勿使脊柱前后晃动和扭曲,切忌一人抬上身,另一人抬下身的错误做法。九、避灾路线 1、避灾原则: 若有事先预兆或发生灾害事故时,必须尽快了解判断事故发生的地点、危害程度及事故性质。对于水灾、火灾

15、事故初期,应利用现有工具进行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损失;如果威胁生命安全时,必须在班队长或老工人的带领下,沿避灾路线撤出。 2、避灾路线 (1)避火路线:作业地点11031下巷运输大巷副井地面 (2)避水路线:作业地点11031工作面下巷运输大巷副井地面 附:1、巷道支护图 2、前探梁支护图 3、避灾线路图 第 10 页 共 10 页文件分发部门序号部门份数序号部门份数序号部门份数1HR中心8体系文控部15公共关系部2财务中心9物控部16OEM商务部3研发中心10生产部17ODM商务部4项目中心11SMT部18采购部5部12组装工程部19审计部6部13SMT工程部207部14NPI部21公司档案文件发布流程起草文件提出发文申请上交部门经理审核报行政部备案上报总经理审核行政部下发文件各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