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课文]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75KB
约8页
文档ID:222383070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课文]_第1页
1/8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课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9课《古诗两首》课文分别是《乞巧》和《嫦娥》,小编为三年级师生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29课《古诗两首》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 《乞巧》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千万条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课文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作者介绍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的相关文章,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时,相机介绍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对乞巧节有大致的了解 2、课文中要求会认4个生字,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学生互相交流后,教师可重点提示,“乞”与熟字“气”的区别,“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可引导学生注意难写易错的字,如“乞”不要多写一横,“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适当。

3、理解诗歌的大意是体会诗中丰富想象的前提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下面的提示供教师参考: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应悔”是猜测的意思,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要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必须对“嫦娥奔月”的传说有一定的了解(详见参考资料)据说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 4、要重视学习伙伴的提示,注意拓展延伸课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我要去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完成,它要贯穿到全组的课文学习始终,为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的学习做准备 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 目标1、2、3 【教学难点】 目标2、3 【教学准备】 1、学生: 收集牛郎织女(包括乞巧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及其它神话故事。

2、教师: 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课件(展示故事主要情节,并教师配说对白见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本单元导语 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板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 二、了解“乞巧节”,学“乞” 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29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齐读“乞巧”(“乞”三声,区别乞──气) 2、通过课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吗? (四人小组交流、抽说、补充见124页) 三、读诗,(学“霄”),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1、自读,齐读诗 2、学“霄”(“霄”夜上“雨”字头,下“肖”) 3、诗中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板书:牛郎织女) 4、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讲故事 ⑴四人小组交流、补充(可用图书),教师参与交流补充 ⑵抽讲,其他学生可补充 ⑶出示课件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画面,师说白见后 ⑷每位学生自己讲讲故事: (再出示故事课件) 出示简笔画,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故事? (板书:古人的丰富想象) 四、读诗,理解大意 1、根据故事和信息自读理解诗意,小声说话。

2、四人小组交流,师参加 3、抽说,其余补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节)又到了,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人们抬头望无际的夜空,只见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了家家好在乞巧节时望着秋月,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 4、读诗、背诗: ⑴齐读; ⑵比赛朗读;(男女生) ⑶同桌互读; ⑷齐读; ⑸背: (提示:根据第1、2句意) ①自背; ②互相抽背; ③齐背 五、拓展 你还知道什么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资料: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她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的云锦织女和牛郎结为夫妻后,织女再也不给天帝织云锦了,天帝用天河将她们夫妻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 七日在鹊桥相会一次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讲嫦娥故事,体会丰富的想象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嫦娥》,齐读课题: 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讲故事,体会丰富想象 2、四人小组交流(出示资料)讲故事,师参加 3、抽讲,其余补充或教师补充 4、出示嫦娥神话故事课件师配说白,见后。

) 5、每生自己讲讲(再次出示课件) 6、从这个神话故事,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丰富的想象) 二、学诗及生字 1、读诗,注意生字读音 2、自学生字、抽说音形义: “烛”(翘音,生活中见到的蜡烛,所以“火”字旁,右“虫”) “晓”(天快亮时,左“日”旁,右“尧”右上没一点) 3、学诗: ⑴根据课前预习自学诗意,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教师参与 ⑵抽说,师生一起根据上下诗意和信息理解诗意 (启发:“第一句”长河渐落晓星沉可知是人间云母屏风烛影深”屏风上映着烛影,说明是夜晚) 诗意:烛影映在云母屏风上,快天亮了,主人公都没入睡不由想到,嫦娥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独,猜想嫦娥应该后悔吃了不死仙药 ⑶读诗、读诗: 自读、互抽读、齐读、背 三、拓展 课后搜集其它神话或明间故事,准备园地八故事会讲 ✿♥✿☞更多"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请点击☜✿♥✿ 猜你感兴趣: 1.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古诗两首教案 2.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 4.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二十九课古诗两首 5.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6.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 7.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29课清明节的由来课文 第 8 页 共 8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