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桃李芬芳-名师嫡传-桃李芬芳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89KB
约5页
文档ID:222257863
桃李芬芳-名师嫡传-桃李芬芳_第1页
1/5

桃李芬芳_名师嫡传,桃李芬芳桃李芬芳_名师嫡传,桃李芬芳 去年九月到沧州采访,偶然遇到了―位“东北老乡”――季梁栋说是东北老乡,其实季先生并不是东北人,而是道地的沧州人,可是他在东北工作、生活了四十余年,早已熟悉并融入到了东北人的生活中,说是东北老乡也不为过再说季先生在东北授徒多年,为东北三省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可以说把门己的武术之根扎在了东北,把自己对武术的热爱之情抛洒在了东北,时间已把季梁栋先生雕刻成了半个东北人 年近七旬的季梁栋先十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嗓音宏亮,这无不得益于他六十余载习武不掇六十余年的习武历程训:季梁栋尝尽了舞枪开棒的酸甜苦辣,同时也让他悟透了武术这――国粹的点点滴滴 一、师出名门 “最初习武只是出于好奇,可是有一天我读懂了三祖父的传奇,才明白了习武的意义,原来习武不仅可以健身、技击,还有它更深一层的内涵,于是我更加痴迷武术了……” 在沧州,提起季梁栋的三祖父季云龙没有不知晓的,他的传奇故事至今在武林巾流传季云龙人称“铁胆神力王”,十三岁时便能举起二百多斤重的碌碡,后拜“神武镖局”总镖头“刘旋狐”刘虎臣为帅学得绝技,他四平大马一站,七八个小伙子推他不动,单手端起摆满洒菜的八仙桌而酒不洒菜不斜。

季云龙不但武艺非凡,而且民族气节高尚,日寇曾以重金聘他为武术教官,而季云龙却不卑不亢地答道:“教你们武术来打中国人,给座金山也不伺候这惹恼了日本兵,他们用刺刀来刺杀季云龙,不料被季云龙一掌击毙惹了大祸的季云龙只得离开家乡,从此浪迹天涯 受三祖父的影响,季梁栋从小便陶醉在武术的世界里,父亲及兄长成了他的第一任老师勤奋刻苦,加敏思颖悟,季梁栋在武学的天地里进步很快,这以为他师从名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是受三祖父的影响、让我踏进了武学之门,那么与我姐夫的那次切磋,便是我武学之路的转折点 1953年,年仅18岁的季梁栋来到了天津,暂时住在了其姐夫牛增华家牛增华也是―位练家子,在当地颇有名气,上门求艺拜访者络绎不绝出生在武术世家,而且自幼习武的季梁栋对姐夫不服气,于是便提出与姐夫“切磋切磋”牛增华当然明白内弟的心思,心想试试他的武艺也好结果季梁栋屡试屡败比输厂的季梁栋便整天缠着姐夫,要姐夫教他几招绝的牛增华见弟如此痴武,而且是可造之才,便带着季梁栋去“看望”他的三位老师,从此这三位老帅又多了―个徒弟在这三位老师的悉心传授下,季梁栋武功精进,很快成为了武林中的佼佼者。

这三位老师在中国武术史上都曾留下过浓重的一笔,都曾为中国武术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一位是威名显赫的马英图先生―位是行“郭燕子”之称的通臂劈挂拳名家郭长生,另―位是燕青拳名家“孙猴子”孙玉铭 “那段学艺经历,让我记忆犹新每次想起时,我都仿佛奔跑在通往沧州的土地上 名师出高徒,可是高徒是用汗水炼成的,这―点季梁栋体会很深为了生计,季梁栋白天要在田间劳作,只有―下工后才能到师父那里学武季梁栋的老帅都住在沧州城里,这城里与乡下隔着二十多公里路,那时交通还不发达,即便交通发达,每天往返的费用对季梁栋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于是季梁栋选择了步行每天四十多公里路,季梁栋一走就是五年寒来暑往,每日的星光下都会走着一个习武青年,这青年边走边武,仿佛世界上只有演武才是最大的快乐;这青年脚步越走越坚实,而通往武学圣殿的路也越走越近 “后来我又成为了李萼堂先生的弟子 1964年春,“神枪”李书文的儿子,“闪电手”李萼堂先生回沧州省亲祭祖季梁栋听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因为他自幼便常听老人们讲述“神枪李”的故事,对“神枪李”父子的精技纯功特别崇拜当季梁栋出现在李萼堂先生面前时,李萼堂先生眼睛一亮,他感到眼前的这个小伙子是块习武的料。

当得知季梁栋是季云龙的孙子,又让季梁栋演练了一套劈挂拳后,李堂破例收季梁栋为弟子,季梁栋义向武学圣殿迈近了一大步在多位名师的指点下,季梁栋又融人了自己的拳学观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功艺大成 二、传艺育人 “我的授徒生涯是从遭遇偷袭开始的 所谓树大招风,季梁栋在东北矿业部门工作期间,当地一些颇有名气的拳家闻知季梁栋经过名师传授,经常找上门来寻求切磋季梁栋为人正直不愿因切磋而伤了和气,都婉言谢绝了这样一来反倒让这些练家子觉得他是徒有虚名一天,天刚蒙蒙亮,季梁栋正在用胳膊磕树练功,忽然觉得背后一股劲风袭来,他本能地回身使出一招“霸王挥鞭”将偷袭者击出丈外,谁知从四面树丛中又跳出四位身手不凡的武者,拳脚如雨点般向季梁栋打来,季梁栋急忙接架相还,远劈近打贴身靠,顷刻间,几位偷袭者人仰马翻,跌扑在地季梁栋仔细一看,原来这几个人都是多次向他寻求切磋的练家子季梁栋忙将诸位一一扶起,双手抱拳道:“多有得罪,还望诸位师傅海涵说完转身欲走诸位练家子急忙拦住他的去路,齐声道:“季师傅不但武艺高强,人品也令我们钦佩,我们愿拜您为师从此,季梁栋开始了授徒生涯 能成为季梁栋的徒弟可不容易,首先要人品好,其次要有一定的功夫基础,第三要能吃苦,而且要有一定的领悟能力。

有一定的功夫基础,但人品不佳的,无论出什么条件,季梁栋也不收,用季梁栋的话说:“把功夫传给这样的人,不是造孽吗?” 成为季梁栋的弟子后还要过两关第一关是改拳关什么是改拳?就是把过去练错的拳架改正过来有一定功夫的人,往往拳架已经定型,要改拳就等于重新练拳第二关是吃苦关,做季梁栋的学生最初掉个十几斤肉很正常,但这苦换来的却是得到真传的快乐 虽然做季梁栋的弟子条件苛刻,可还是有很多人愿投在他的门下季梁栋可谓桃李满天下,而且学生多有成就其弟子张亚东现为国家一级裁判,培养了一批全国武术尖子;其弟子常玉刚,是一名回族武师,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金奖,现在负责某武术大县的体育工作,为弘扬武术、推动武术发展孜孜不倦地工作着,还有…… 去年夏天,季老师接到一位定居澳大利亚的弟子的,这个弟子告诉老师:他的第一家武馆即将在堪培拉开业季梁栋听后感到无比欣慰,因为能将武术在海外发扬光大,也是他多年的愿望啊! “祖辈的辉煌及名师嫡传的光环只能照耀我习武之路,而不能成为我换取名利的资本 季梁栋一直很低调,很少炫耀自己的求艺历程,甚至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都不知他是“名门之后”,更不知他是三位中央国术馆元老的嫡传弟子。

现为全国煤炭体育协会武师的季梁栋是凭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名望的,是凭自己每拳每脚扎扎实实而服众的 有弟子劝他借头上的光环来创造一点“武术经济”,每次季梁栋都会语重心长地说服弟子,让弟子们不要有此念头,要踏踏实实习武,实实在在做人,这就是季梁栋的性格 三、感慨武术 “我不敢说现在的武术已经‘武之不武’了,但是现在的武术确实少了一点传统功夫的味道,已不能称为原汁原味了 季梁栋对现在的武术有些耿耿于怀:“现在的武术被人改得有些不成样子,拳法不像拳法,腿法不像腿法,老祖宗留下的精华部分都给改没了国家在推广散打,可是散打能体现出传统武术的特色吗?即便散打能够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又能有多大益处呢!退而求其次地说,单看散打,谁能说他是中国特有的,我看只不过是一种中西合壁的组合罢了真正的中国武术应该体现在技法与心法的结合上,应该体现在神、意、气、力的结合上,而不是斗猛斗勇散打能打出传统武术的精妙吗?” “我不是在否定散打,散打还是有其特点和独到之处的我只是希望散打能够更加完善,能够打出中国功夫特有的风格来,我想这也是所有练传统武术者共同的心声吧。

“武术应该走商业化的道路了,但是我又担心武术熏染上浓重的铜臭气 “武术发展到今天确实有些落伍了,确实应该寻找一个与时代同步的契合点但是这个契合点如何去找值得探究如果只是仿效拳击等西方商业化运作模式,势必会失去自己的特点,而且有一个适不适合的问题但是武术确实应该走商业化运作模式,一方面可以促进武术走出去,另一方面也可为武术自身发展积蓄财力物力 “散打王争霸赛无疑是武术商业化运作的一个尝试,但是看台上为数不多的观众说明,比赛还有不尽人意之处,还有待完善 “是不是各门各派也可聚在一起打一场真正意义的比赛呢,也尝试一下商业比赛的味道,总比在一起打笔墨官司有益吧 “有人问我,年近七旬为什么还对武术这么痴迷,我想这是因为武术太博大了,犹如一个取之不竭的宝藏,我现在只是窥到它的一角 每日晨曦微露时,每日夜幕降临时,在沧州市新华区的一个公园里都会看到一个老人在舞枪弄棒,一套“奇枪”似蛟龙出水,吐雾喷云,枪行风吼,气势磅礴,这个人就是季梁栋六十余年习武不辍的他,早已养成了早晚打拳的习惯,而且风雨不误有人问他:“您老这么大年纪啦,还这么痴迷季梁栋总是笑着说:“老前辈们将好东西传给我不容易,我得为发扬国粹,振兴武术做一点实事,再说常练练武自己身体也健壮。

在沧州,与季老师相处的日子里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咱们手里丢了而且他也时刻以武术继承者的身份为武术的传承不懈地努力着 有时我想:假如武术界的人都能像季梁栋老师一样默默耕耘,而且桃李满枝,武术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