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1973299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介绍分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课程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全校性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学院设置的本科中医学、中西结合、骨伤、外科、针推、对外中医、中药、护理专业;药剂、护理等专业,全部讲授中基课程。教研室年均承担2530个班级约2500计划学时的教学工作量。 中基教学突出“三基”内容,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基本功及实际技能的训练,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为学习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奠定良好基础。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医基础理论正是建筑这一伟大宝库的基础,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中基课程在内涵建设上做到健全教

2、导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在自制挂图教具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电化视听教学,自制幻灯片、录像片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购置教学参考书籍3千余册,还开设了中医实验课,为此添置了价值近百万元的图书及设备。如今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计算机教学和实验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教师团队陈贵海,男,汉族,山东省费县人,出生于1966年10月。党员,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6月赴日本富山大学(原富山医科药科大学)附属和汉医药综合研究所留学半年(访问学者),2006年应香港中医药科技学院邀请赴香港讲学。现为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广西高校人

3、才小高地中药新药研发创新团队成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营养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目前主要承担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内经研究进展、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年来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现主持在研省级课题1项,厅级1项,校级2项。通过文献整理、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首次提出建立和逐步完善“胖人多瘀”的科学概念,公开发表Correl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清

4、瘦素水平的比较等论文10余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大会交流论文3篇,出版译著1部,参编著作4部。基本构建出“胖人多瘀”和“益气活血法”治疗肥胖相关性疾病的系统理论框架。叶庆莲,女,教授,党员,教授。1995年被聘为学科骨干教师,1997年后被聘为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及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1月任教研室主任。30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承担各科系班级及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系统主讲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两门主干课及多门选修课,做到认真备课,不断更新充实授课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注重提高讲课艺术,教学效果优良,多次获学院教学优秀奖,教学工作量年均超过300学时。1986年主编视听教材

5、五行;1987年参加(中南五省协编)中医脏象学编、审;1996年参加(王洪图总主编)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编写;1997年参加(郭辉主编)中医学基础编、审;1998年参加(唐宋主编)中基习题集编写;2001年参加(王洪图主编)内经讲义编、审;2002年参加规划教材(王洪图主编)内经学编、审;2003年参加(烟建华主编)教材同步辅导从书内经编写;2003年参加精品教材(烟建华主编)内经学术析要编、审(任副主编);2004年参加(孙广仁主编)中基教学参考书编写。同时还主编著壮医基础理论、难经选读、古代天文历法医学气象学三部学院中医本科试用教材,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任教研室主任期间,带领全学科教师积

6、极进行教学改革,完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编制,进行计算机自习系统研制及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主编与新世纪教材中医基础理论配套的学习参考书中医基础理论析要解难。不断完善学科的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课程教学软件建设,建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两次以优异成绩通过评审,成为学院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先后被评为学院重点课程,精品课程,自治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4年来获校、省级立项的教改课题3项。任教过程中,普遍反映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年终考核成绩优良。何清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基学术带头人,广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高等教育研究会中医心理学教学研究会

7、理事,广西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广西中医药杂志编委,广西中医学院学报编委等。在高校长期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与管理等工作,分别承担中基、内经、中医脏象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心理学、历代医论医著选、内经研究进展、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等多门主干课和新学科分化课程,以中医脏象、心神理论与养生及中医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或参加国家局级、省厅级、院级等科研课题多项,主编或参编出版印行论著、教材、教参十余部,独著或合著发表或会议交流论文数十篇,曾相继获学院课堂教学比赛特别优胜奖、区科技进步奖、区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区心理学会优秀论著奖和区级、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并曾获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政府表彰。开展

8、“建立中医心理学新学科及教学研究”等工作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深感学海无涯,唯有精勤不舍。蒋应时,男,1948年12月出生,医学硕士(1984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经学专业硕士学位),教授。学术任职:广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西抗衰老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广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术带头人。主讲课程:承担各专业本、专科班及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系统主讲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两门主干课及古代天文历法及医学气象学、周易等多门选修课,教学效果优良,多次获学院教学优秀奖。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养生学研究学术成就:在科研工作方面,曾主持及主要参与国家级课题三项、省级课题五项、厅级课题五项、院级七项,

9、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五部。李志庸,男,59年2月出生,1985年研究生毕业,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1977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本科,82年毕业后,继续攻读医史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拜著名中医医史文献学专家郭霭春教授为师。85年毕业后至2002年,一直任教于天津中医学院医史教研室,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2002年调入本院基础医学院中基教研室工作。18年来,曾为本科生、研究生、七年制、留学生及西学中班等各层次班级,讲授过中国医学史、中外医学史、中医文献学、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周易与中医学、

10、中医道德学、中医养生气功等课程,累计近万学时。带硕士研究生2名,现毕业1名。1996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颁发的第五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988年发表中国气功史,该书于次年荣获全国首届科技史优秀图书奖及北方十省市优秀图书奖。1991年参加编写黄帝内经词典,1995年参加点校东医宝鉴,1997年点校乡药集成方,1998年主编张景岳医学全书(99年出版),该书系国家新闻出版署95重点课题。1999年,点校完成成方切用(已出版)。2001年,主编完成本草纲目辞典(即将出版)。累计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论著10余部,计千万余字。现在研课题:中医道德学的构建与研究(院级);承担大型中医文献丛书钱乙刘昉医

11、学全书(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之一)主编工作。任教过程中,普遍反映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年终考核成绩优良。蒋筱女1963年6月29日出生广西桂林市人汉族副教授本人1985年7月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同年留校任教,一直在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从事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0余年的教学工作,曾先后主讲过中西医结合、中医学、针灸推拿、护理学等专业的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等课程,熟悉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任教过程中,普遍反映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2006年招生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两名。参加教材编写经历(包括规划、协编、自编教材):

12、中医基础理论(广西高等教育中医专业(专科)自考辅导资料)编委;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广西中医学院自编教材)编委;中医基础理论析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编委;中医美容学(广西中医学院自编教材)主编;美容中医学(新世纪美容医学继续教育丛书,科学出版社出版)编委;中医美容学(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编委;实用美容药物学(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副主编。发表论著及科研情况: 发表论著情况:浅淡生殖之精属于先天之精、肝与长寿保健的关系探讨、从调理肝肾论痰瘀同治、论肾主唾及其临床意义、论经络学说与中国哲学思想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实验课开

13、课设想及展望、浅淡中医的美学思想、从体质论中医美容诊治的思路等论文公开发表。主持及参加课题研究情况:广西卫生厅科研立项课题“肾虚证与唾液腺功能变化关系研究”(2000年,已完成,排名第2);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广西藤茶总黄铜降血糖药用研究”(2000年,已完成,主要参加者);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医基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2001年,已完成,排名第3);广西中医学院第四届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中医基础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2004年,在研,主持);广西教育厅立项课题“阴阳五行学说的数学模型研究”(2005年,在研。主持);广西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立项课题“中

14、医基础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2006年,在研,主持)。臧知明,1973年6月生,中医学硕士,讲师。1995年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1995年7月至2000年5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为瑞康医院)内三科(中医急症内科、消化内科)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000年5月调入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2005年以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近年来主持厅级级1项、院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四项,发表论文7篇。目前主要研究内容为中医养生学及信息化研究。武丽中医学硕士主治医师1997年河南中医学院本科

15、毕业后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业务上刻苦钻研,努力提高临床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内科常见疾病,对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2005年获得主治医师资格。20022005年本人在广西中医学院中医理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工作至今。在校期间完成学位课题“加味温胆汤(解郁1号)抗抑郁作用的药效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一篇,发表文章2篇。工作一年期间,申请并获得广西中医学院院级课题一项郁舒乐(解郁1号)对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的初步研究,全面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以排名第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一项,负责本项目的动物实验及资料收集工作;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解郁1号抗抑郁作用的临床研究,承担本课题的主要任务。2006年7月参加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机能实验学习班的培训,掌握了更多的实验技术,为以后更好的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