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1904598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琴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柳琴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柳琴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柳琴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柳琴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琴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柳琴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研究 童玉娇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柳琴戏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在豫、苏、鲁、皖等地区广为流行。柳琴戏最早起源于山东,由地方戏曲发展演变而来,充分吸收了当地特色地域文化,并融合了其他姊妹文化。本文在简单论述了柳琴戏主要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目前柳琴戏在我国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并进一步详细地探讨了具体的传承策略,希望能够有效促进柳琴戏这一剧种在现代化社会的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关键词:柳琴戏 艺术风格 特征分析 传承发展 策略探讨:J825 :A :1008-3359(2017)23-0151-03柳琴戏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至

2、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起初,柳琴戏在民间被称作“拉魂腔”,由传统小调和唱腔曲牌、“肘鼓子”等相结合而成,具有十分浓郁的地方特色。2006年,柳琴戏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标志着其在我国戏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柳琴戏具有唱腔优美、语言质朴、表演形式生动幽默以及乡土气息浓郁等特点,深受民间大众的喜爱。在柳琴戏被正式命名前,老百姓们习惯称其为“拉魂腔”,寓意着戏曲优美动听,仿佛只要听一句,人的魂便会被拉走一样,山东等地区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拉魂腔一来,跑掉了绣鞋;拉魂腔一走,睡倒了十九”,可见,柳琴戏在民间十分受欢迎。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3、各种新型的休闲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传统戏曲的观众群体数量急剧减少,加上新媒体技术的大量崛起,柳琴戏这种传统的戏曲文化不得不逐渐淡出市场。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促进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是值得每个人深刻思考的话题。一、柳琴戏的艺术风格分析(一)唱腔别致柳琴戏的唱腔优美动人,十分别致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一般情况下来说,男声唱腔爽朗而嘹亮,女声唱腔婉转而悠扬,听完给人一种意犹未尽、魂牵梦萦之感,故而一开始的时候,柳琴戏在民间被称为“拉魂腔”,充分体现了柳琴戏独特的音乐唱腔。此外,柳琴戏表演者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常常会根据现场情况即兴发挥,灵活变换曲调,营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舞台效果

4、。例如,在每段唱腔的最后,女腔表演者一般会翻高八度转调,男腔则会加上衬词拖后腔,既多彩新奇,又不失和谐,十分地耐人寻味。总的来说,柳琴戏的唱腔多为宫调式或者徵调式,其中,以宫调为主的唱腔刚劲明快,以徵调式为主的唱腔则偏于温和委婉,各种调式结合在一起,形成别具一格的柳琴戏唱腔艺术文化。(二)伴奏形式多样化从板式上来看,柳琴戏的板式大致上可以分为慢板、二人板、紧板、数板等,其中慢板也叫幽板,二行板则有快慢之分,正是有了这些多样化的伴奏形式,才造就了如今风格多变、内涵丰富的柳琴戏艺术文化。现代音乐工作者们对传统的柳琴戏曲伴奏进行了适当地改编,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创作出了全新的柳琴戏曲牌,如三清曲云灯

5、鸳鸯戏水水龙吟等,对于柳琴戏的传承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乐器种类丰富柳琴戏中出现的乐器种类十分丰富,如唢呐、二胡、笙、土琵琶等。此外,在近现代的柳琴戏曲中,还应用了电声乐器元素,将传统戏曲文化与现代乐器相结合,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在柳琴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乐器也在随戏曲演奏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造升级,以适应多样化的伴奏需求。例如,土琵琶作为柳琴戏的主要弦乐器,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由原本的只有两根丝弦,逐渐演变成三根弦、四根弦,一直到现在的六根弦,能够轻松驾驭各种音域的演奏要求。(四)角色个性鲜明柳琴戲中的绝大多数角色都有各自专属的特殊名称,如老头是指老旦、二头指

6、青衣、勾脚指丑角、二脚梁子则指花旦兼青衣的角色。从整体特征上来看,柳琴戏的表演风格倾向于朴实无华,演员的步法和举手抬足之间都带有十分明显的民间歌舞特色。二、柳琴戏的发展现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柳琴戏不断汲取地方文化营养和其他姊妹艺术特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曲风格,牢牢植根于于乡土文化当中。然而,自20世纪80年以来,由于受到新媒体文化艺术的冲击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柳琴戏便开始逐渐步入衰退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众群数量剧减。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带动了新媒体文化事业的迅速崛起,对传统的戏曲文化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娱乐休闲方式,使得原本柳琴戏的观众

7、群大量流失;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条件水平的不断提升,电脑、家庭影院进入大众家庭,人们不用出门便可以欣赏到优美的音乐和令人震撼的电影,这就使得依托于舞台艺术表演而存在的柳琴戏演出市场不断缩小,最终走向萎靡。二是人才队伍匮乏。由于观众群大量流失,柳琴戏的发展陷入困境,许多优秀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为了谋求生存,而不得不选择转行就职,加上原本老一批的艺术家们相继退休、离世,而新人力量补充明显不足,导致柳琴戏的人才队伍匮乏,许多优秀的唱腔和有价值的剧目一度濒临失传。三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社会型市场经济,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将重点放在教育发展和产业改造建设方面,而

8、对于传统艺术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视程度则明显不足,不仅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甚至部分地区还出现为了追究经济发展而破坏传统文化生态的现象,这些都是导致柳琴戏在当今社会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三、柳琴戏艺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探讨(一)积极创新,贴近观众需求自古以来,但凡是优秀的艺术文化都是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地创新发展的,柳琴戏要想实现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就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拓宽自身的表演内涵,引入现代价值观思想。同时,还应创新表演形式,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调动他们的观看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忠实的观众群体,贴近他们多样化的娱乐需求。实践证明,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只有牢固地扎根于群众土壤,结合时代特征

9、不断创新变革,才能在时代发展潮流中稳步向前,实现传承与发扬光大。endprint(二)培养新生力量,拓展生存空间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要想振兴和传承柳琴戏文化,离不开一支高素质水平的专业化人才团队。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柳琴戏新生代继承人才的培养工作,并不断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拓宽柳琴戏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生存空间。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出精通柳琴戏艺术文化的表演人才,这是传承柳琴戏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培养一批有艺术头脑,懂文化经营的管理型人才,充分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创作出符合新时期观众需求的柳琴戏曲作品,从而有效促进柳琴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三)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10、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柳琴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除了要制定科学的保护政策和发展规划,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柳琴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政府在引导柳琴戏曲传承创新时,既要结合时代特征,制作优良的精品戏曲剧目,也要充分考虑基层人民群众的实际欣赏需求,一旦脱离了群众基础,很难实现传承目的。(四)塑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市场化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在传承柳琴戏艺术文化时,除了要予以一定经济上的支持,还应当将其作为一项全新的艺术文化产业来对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化品牌,将柳琴戏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实际可见的经济效益,不仅有利于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柳琴戏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也具有十分重

11、要的意义。例如,政府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牵头作用,与当地企业、学校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一些大型的艺术文化表演活动,让柳琴戏走向全国,甚至于走向世界,从而使得柳琴戏艺术文化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柳琴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当中。四、结语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戏剧形态,柳琴戏与自然界的生物物种一样,在不同的文化生态下会经历诞生、发展、衰退、消亡等阶段。当今社会背景下,我们要想实现对柳琴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先,必须先充分认识到柳琴戏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次,要客观分析目前柳琴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根源所在;最后,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对柳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同时,还应结合时代特色,积极探索有效的传承策略,以促进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参考文献:1于雅琳.谈徐州琴书的师徒传承与师生传承J.音乐时空,2015,(21).2闫辉.非物质文化遺产柳琴戏的保护与传承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03).endprint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