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低年级学生轻松识字的教学

上传人:1810****630 文档编号:221677504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低年级学生轻松识字的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索低年级学生轻松识字的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索低年级学生轻松识字的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低年级学生轻松识字的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探索低年级学生轻松识字的教学 包丽敏 识字本身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看,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一、轻松识字、阅读识字 “读中识字”是我校校本研究的主题,几年来,我校通过多种课题研究,已总结出一套成功的识字方法,在进行识字课题的研究中,我校把以读促识,自主探究作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新模式,使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和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 轻松阅读识字教学的主题是学

2、生,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通过以读促识,以识促读,多读多识,多识多读的途径,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识字,互助识字,注音识字,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尽快进入独立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以读促识 第一次自读尝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出不识的字,学生同桌进行读识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互教互学,可做一些标记。教师范读进一步定准难字的字音,教师范读课文语速要慢,当读到难字时,语气要重,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二次自读尝试,借助注意,定准字音。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看自己学会了哪些字,还有那些字没学会,教师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词

3、带注音板书出来,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以读促识,借文读识。通过不同形式的认读,让学生在文中掌握字的正确发音。首先按师生异步读,同步到,师大生小,师小生大顺序读。通过学生自由读,同桌试读,分类齐读,个体检查读等多种形式的练读巩固字的读音,其次,难字词脱离文章识读,进一步巩固字音,然后,教师通过卡片将课文中的生字词展示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接着,流利而有感情地读课文,强化识字,最后,去掉文中标记,要求学生把句子读流畅,把生字的音读准,读时要有感情动作。 三、利用多种趣味形势,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

4、的教学时,要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势的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识字,互助阅读识字,注音阅读识字,养成良好的阅读识字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尽快进入独立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学会阅读识字,自由读书的能力,就要多带领同学们学习内容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读物,如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古诗、成语、天文、地理、历史、新科技类,要把阅读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不但要提高学生阅读识字能力,更重要的要使阅读与认识事物相联系,要把阅读量与兴趣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调动学生自主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声音,图像,动作

5、,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让学生对所识生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当然,通过兴趣鼓励识字应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形势多种多样。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而在识字的教学中,以往的教学形势大都是老师是主角,学生只是充当配角跟着老师随声附和。这种完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自然会学的枯燥和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我便开始尝试着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主要还是针对生字词的预习。慢慢地,我发现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活跃了,课堂上他们真正成了主角,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了。而且课堂上多了很多的“小老师”他们会把自己在预习中的好的识字方法和同学分享。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进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多寿路小学)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