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亲子教案

上传人:1810****630 文档编号:221661860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科学亲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园科学亲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科学亲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亲子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幼儿园科学亲子教案 【#亲子教育# 导语】一堂精彩的课离不开一篇优秀的教案。它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大海为您精心整理了幼儿园科学亲子教案【四篇】,希望大家及时查阅。 1.幼儿园科学亲子教案 活动目标: 1.体验脚踩在不同材质的物体上不同感受,探索脚的触觉。 2.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脚踩在不同物体上的感受。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小羽毛。 2.图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幼

2、儿两人一组,脱去鞋袜,互相观察脚的形状,说说有什么发现。 2.两人互相用羽毛触碰脚底,探索脚的触觉。 3.向幼儿提问: 用羽毛碰脚底,有什么感觉? 什么时候脚会感到疼? 4.让幼儿光着脚在不同质感的地面上走走,然后说说感觉。例如塑胶地板、木地板和地砖有什么不同。 5.请幼儿在图画纸上画自己的脚印,然后引导幼儿回忆:“你以前曾光着脚踩在什么东西上,是什么感受?”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羽毛碰脚底时,或脚感到疼痛时,或站在软绵绵的东西上时的表情。 6.完成后,请幼儿介绍作品。 活动评价: 1.喜欢探索脚的触觉。 2.能用图画表达脚的触觉。 活动建议: 引导幼儿在用脚感受各种物体时,要注意安全,保护

3、好脚。 小百科:皮肤触觉感受器接触机械刺激产生的感觉,称为触觉。皮肤表面散布着触点,触点的大小不尽相同,分布不规则,一般情况下指腹最多,其次是头部,背部和小腿最少,所以指腹的触觉最灵敏,而小腿和背部的触觉则比较迟钝。若用纤细的毛轻触皮肤表面时,只有当某些特殊的点被触及时,才能引起触觉。 2.幼儿园科学亲子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了解各种纸的吸水性。 2、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3、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认真观察实验过程。 难点:统计的熟练程度。 活动准备: 皱纹纸、瓦楞纸、报纸、彩色卡纸、蜡光纸、亮光纸、宣纸、“纸张吸水性统计表”

4、、笔、托盘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里布置了一片小花园,这些花是用不同材质的纸做成的。 (二)基本环节 1、教师示范纸的吸水性两个小实验,让幼儿观察。 实验一:教师用皱纹纸准备的粉花,将花儿放在水面上。 (幼:用皱纹纸制作的花朵展开了,花开了)实验后,教师将湿的皱纹纸放入托盘中。教师小结:这朵用皱纹纸做的小花,喝了很多很多的水,肚子都撑饱了。说明皱纹纸吸水。 教师取来一朵儿用亮光纸做成的彩色纸花放入水底,这时的小花儿漂了上来,老师将纸花拿出,抖了抖花,孩子们都发现,纸没有湿,教师小结:这朵小花想喝水,可是它怎么喝都喝不进去,说明亮光纸不吸水。 实验二:教师在黑板上准备一张宣纸,师说:

5、这么多美丽的纸花,我想把它画下来,有不同颜色的,真漂亮,顺势拿出一支特大号的毛笔在宣纸上画了一个大圆点,这是花芯,请了几位小朋友上来画花瓣,让幼儿观察。 2、介绍“纸张吸水性统计表” 3、让孩子们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以打勾的方式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进行指导。(用吸管吸水滴在纸张中间,看看有什么变化) (三)结束环节 经验分享,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通过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吸水的纸有皱纹纸、报纸,不吸水的纸有海绵纸和发亮的瓦楞纸。 (四)延伸环节 小花园里的花,按顺序请孩子选一朵自己最喜欢的纸花,放在盆里做实验,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它们的吸水性。 教学反思: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我感

6、觉在(实验二)中,我只是针对被叫的孩子观察,没有设计到全体幼儿,还有在做“纸张吸水性统计表”时,班里孩子第一次接触,有些陌生,我带着孩子做了前两个纸是否吸水,孩子回答都很正确但在打勾方面没能做的更好,原因在前面(实验一)当我引出吸水和不吸水字卡时,没有过多认读导致。 如果让我重新上吸水的纸这一课,我会面向全体孩子,在他们熟知纸张名称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分组去探索、去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3.幼儿园科学亲子教案 活动目标: 1、利用布袋探索与动物相关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袋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游戏“蚕宝宝长大了”,了解蚕蛾的演变过程,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

7、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布袋若干、自制桑叶若干、铃鼓一个、录音机、磁带。 2、知识准备:幼儿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结茧蚕变飞蛾”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听音乐,练习身体的基本动作。 2、介绍活动材料,激发活动的兴趣。 二、探索活动 1、幼儿自由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袋的乐趣。 2、在教师是指导下,相互交流示范各自利用布袋的玩法。 (1)单人用布袋模仿小动物。 (2)两人、三人、多人合作用布袋模仿小动物。 3、对幼儿的表现做积极的评价。 4、师幼共同回忆蚕的生

8、长过程,稍做休息。 三、游戏蚕宝宝长大了 1、蚕吃桑叶利用桑叶的不同位置,调节幼儿的活动量,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吃较远的桑叶。 2、蚕吐丝幼儿慢慢将身体收缩,钻入布袋中,可反复多次。 3、蚕结茧幼儿将身体完全钻入布袋中,缩成一团,练习团身滚动。 4、蚕变飞蛾幼儿模仿飞蛾的动作,四散跑。 四、放松活动随音乐做“蚕蛾飞”放松身体。 活动结束: 将布袋放在活动区内,供幼儿进一步探索练习。 4.幼儿园科学亲子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4.在活动中,让幼

9、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儿学习资源第28-29页。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打一动物) 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虫儿飞。 活动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