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探索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1642038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教学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教学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教学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教学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学语文教学探索 王卉鸣随着整个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不少语文教师重视启发式教学,不但教得实,而且教得活;有些教师不但研究教法,还研究学法;还有些教师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是也有不少教师多习惯于老一套教法,缺少改革和创新。为数不少的语文课,老师教得呆板,教得空泛,教了不管用;学生学得枯燥,学得厌烦,学了不会用,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老师要激发学生思考探究能力,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才能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一、激发学生思考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以绝对权威自居

2、,独占课堂,而应充当教学的组织者,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把课堂变成一个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上好语文课。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倡导大胆提出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培养创造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獨立思考,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使整堂课充满新意,以激起学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培养创造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强调在教学中用回答法来启发学生

3、的思维能力。他在教学时从不直接向学生陈述或传授知识,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材,巧妙的提出问题,用正问、反问等方法,大胆提出假设,引起学生思考。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社会的某个重点或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自己所关心的问题。通过摆事实、交流争辩,以辩促思,以辩明理,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事实证明,让学生自己动脑发现问题,讨论争辩,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胜过教师讲解好几遍。二、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苏轼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即是强调在反复

4、吟咏中加深理解。背是熟读的结果,学生对课文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诵读中既有诵读者感情的投入,又有诵读者的思维参与,因此,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直至成诵,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对文章的精义、脉络、文采也会融会贯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样,朗读也是带有个人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有人说:“一千个人读

5、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理解水平,所站角度不同,会对文本有不同的情感产生。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教师范读、配乐朗读、推荐学生范读、分角色读都是很好的朗读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选择合理的朗读方式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多元朗读,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认可的语气,读出自己对

6、课文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朗读语气时,不宜过多地强求划一。只要学生对语意有自己的理解,对语情有自己的领悟,就要让学生大胆地读出来:“你觉得哪几句写得最美?”“你最想读哪几句、哪几段?”“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要把你所想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然后用一点时间让学生练读,最后分享给大家听。此时,学生的阅读激情被点燃,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本之中,因此也就读得最带劲、最用情。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场,开卷未必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

7、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

8、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注入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读、写、听、说等语文学习实践,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同时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努力为学生打造开放性的语文学习与实践的平台。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