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尝试分享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1499713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尝试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尝试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尝试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尝试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尝试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尝试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尝试分享(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尝试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比喻:“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几个人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人多学到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数学作为一种科学语言,也是人类用于交流的工具,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工具,使学生在数学交流时说正确、说完整,说得合乎逻辑,说得简炼及尽量说得幽默。所

2、以,数学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知识移植”,数学教学过程伴随着数学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及教学媒体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以及学生的自我交流等。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去认识世界。 一、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现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足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经济飞速发

3、展、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社会里,是否会合作,是否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联系现在的教学状况,教师没有注意到数学交流的重要性。 1交流机会匮乏。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谨性,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给课堂教学的交流量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驾奴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就容易引起课堂教学的失控,这样,既不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正是由于这种担心,教师往往不愿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继续进行着“注入式”的教学。 2交流模式单一。课堂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师生间,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集体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生生间,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间的交

4、流、学生个体与学生集体间的交流。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了足够多的问题,学生给予了回答,课堂教学的交流就成功了,但是这些提问通常变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一问一答。况且这些问题往往都是一些逻辑性较强,但认知水平较低的记忆性问题。在一问一答的教学中,学生们被提问栓在了规定的程序中了,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只是单一的交流。 3交流能力低下。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教学活动束缚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使习惯于听从教师的讲解,满足于被动的完成任务,不会自己思考,不会和同学交流。另外,也因为缺乏学习的自信心而担心交流会暴露自己的不足,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而不愿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在数学交流的意识

5、、方法、技能上尚有明显的不足,特别是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上几乎空白,自然也无法产生交流的愿望。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尝试 为了实现课堂上信息的多向、立体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建立科学的探究学习小组。 小组探究学习小组的方式被广泛引入课堂后,有效地扩大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科学分组是小组探究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知识基础、性别、性格和经验背

6、景差异等条件,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表达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以保证小组探究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效益。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盆水,一袋沙子和等底等高的空圆柱、空圆锥各一个,让学生运用这些“材料”探索求圆锥体积的方法。在没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密切合作、深入交流、动手操作,发现了空圆锥

7、盛水量或盛沙量等于空圆柱的三分之一,由此推想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小组探究学习的成效,不仅在于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具体数学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客观地评价或反思自己与他人地见解,掌握与人合作、交流的技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为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奠定了基础。 2、营造良好的交流情境。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师生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的、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在传授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学生

8、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比较 1 2和 1 4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学生小组合作) 生:(气氛平淡)师:我们班上的每个合作小组就像一个“研究院”,哪个“研究院”能想出好办法,就要重赏;想不出办法的可要扣你们的“奖金”;坐在那儿不动脑,不参与讨论的,只好委屈你们这些“小研究员”下岗喽!(学生笑起来)生:(讨论气氛活跃,汇报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用分数转化成小数,运用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这里,大

9、多数的学生不再充当不起眼的“观众”和“听众”,在这样宽松融洽的气氛下,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给课堂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增添了无限的自由与快慰。 3加强科学数学语言的训练。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 (1)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例如,在低段教学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时,可以把图片转变成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件事。有这样一幅图:墙上挂着5个羽毛球拍,两个小朋友各拿了两个。就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学

10、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这是在我们学校的体育室,两个小朋友在借羽毛球拍,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其实就是看图编应用题)”这样,学生讲话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大多数小朋友讲得非常好,写下来就是一道很好的应用题。另外,当学生讲完后,给予肯定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学生会以更高的积极性来回答下一个问题。同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启发和训练他们说完整、准确、合乎逻辑的话。从而使学生逐步积累数学词汇,提高表达能力。保证了学生交流的流畅、科学。 (2)学会有序、连贯地说话,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交流。当学生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就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交流。这时候在学生操作学具

11、时,要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说出操作过程,如数学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前的操作,第一排摆8个?,第二排摆的要比?多3个,让学生说出:我是这样摆的:第一排摆8个?,第二排摆与?同样多的,比?多3个。 (3)学会讲合乎逻辑的话,有根据的、完整的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要提高学生交流的实效性,就要求学生能够有根据地思维,并把自己的观点清楚地表达出来,要达到这一目的,往往是通过说连贯的、合乎逻辑的话进行训练的。如解决两步应用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想起,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要知道哪些条件,哪一个条件还不知道,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再根据求出的结果和某些条件求出最

12、终问题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并能清晰的、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4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某种情境,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交流。 (1)问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具体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如学习了远的面积一课后,为学生设计这样一道题:我们教学楼的前面有一个圆形的草坪,如果要重新铺,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坪呢?铺草坪的问题其实就是解决圆的面积问题,而这个圆是事先

13、不知圆心。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收集、整理信息来确定圆心、测量半径等。 (2)问题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性、新颖性、趣味性。问题的本身往往就是激发学生主动解题的原动力。因为有趣、新颖的问题能唤起学生交流和探索的欲望。比如教学年月日一课,为了解决本课的难点知识(闰年),同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艺术性地设计了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几岁了?老师今年二十几岁了,那你们今年几岁了?过了几次生日?老师年龄比你们大,可是生日过的比你们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进行了积极的交流探讨,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地见解在学习了本课重点闰年的知识后,问题就解决了。(3)问题应具

14、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设法引导学生的交流向纵深发展,突破常规,多角度、多层次的考虑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仅仅是满足算出正确得数。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群调皮的小鸡在一面靠墙的草地中觅食,但它们总是走散,你有什么办法不让小鸡走散呢?请你设计方案?假如给你材料篱笆,围一个长是10米,宽是5米的长方形小鸡活动场地,你能设计几种方案?这个一个答案开放和解法同时开放的问题,没有一定的解题模式,解决结果随着策略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问题促进了学生交流的欲望,开阔了学生思考空间。 5引导学生掌握数

15、学交流方式。数学交流的基本活动方式主要包括:听、读、想、说、写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评价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内化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教师要作好学生合作交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搭好交流的舞台,还必须进行有效的指导,要让学生能够有序的、有方法、有策略的进行交流。(1)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就是让学生会听“话”。教学生怎样听教师关于数学知识的讲解或提出的数学问题,听同学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各种见解,通过“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领会数学语言的精炼严谨。(2)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指导学生会读书,读课文中的“黑体字”,读课文中的“注意”,理解并掌握有关数学知识的读法,规范写法等,利用读“书”

16、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想。就是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与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实现同化,使新知识获得理解。在教学中要集中精力,把自已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或同学)的讲解,甚至超过他(预测到下一步会讲什么),并思考老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了什么方法,探索是否有其他方法,解决的关键在什么地方等等。通过“想”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品质。(4)引导学生学会对话。让学生把自已的想法、解题思路说出来,把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或式子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把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阐述清楚,向教师、同学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交流,做出有关数学活动的口头报告,通过“说”评价学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