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肥胖不同判定标准比较-肥胖判定标准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21499138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肥胖不同判定标准比较-肥胖判定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肥胖不同判定标准比较-肥胖判定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肥胖不同判定标准比较-肥胖判定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肥胖不同判定标准比较-肥胖判定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肥胖不同判定标准比较-肥胖判定标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肥胖不同判定标准比较 肥胖判定标准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肥胖不同判定标准比较 肥胖判定标准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是世界性问题。目前有关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筛选标准众多,学校卫生工作领域使用的“身高标准体重法”即有1985和20XX年2个版本,而流行病学研究多用20XX年11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标准不同导致同类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进行比较。我们以上述3种不同儿童青少年肥胖筛选标准,对20XX学年虹口区学生健康体质监测数据进行营养评价,比较其中的差异,为今后统一筛查标准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2、象 以能代表全区学生健康体质水平为选择原则,从虹口区东、南、西、北、中选取12所中小学校作为学生健康体质监测点学校,每学年开展身高、体重等形态机能及体格检查。本文对20XX学年虹口区学生健康体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1.2 方法 以“学生健康体质监测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1985年、20XX年版本“身高标准体重法”和“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BMI),分别对20XX学年虹口区学生健康体质监测数据进行营养评价,用SAS 9.0和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监测学生共11 200名,年龄分布于519岁,其中男生5 716名、女生5 484名。年龄分布

3、见表1。 2.1 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 该标准适用的年龄段722岁,除去无法评价的5、6岁年龄组(713名)和身高、体重超该标准范围的有556名,实际评价男生4 791名,女生5 140名,见表2。 2.2 20XX年“身高标准体重法” 该标准适用的年龄段622岁,“营养不良”无分度评价,且将介于“营养不良”和“正常”体重之间的人群定义为“较轻体重人群”,除去无法评价的5岁龄组和身高、体重超20XX年标准范围的数据,实际评价男生5 657名,女生5 462名,见表3。 2.3 BMI法 该标准适用的年龄段为718岁,5岁、6岁及19岁年龄组(共721名)无评价参考植;评价结果中无“营养

4、不良”这一类别,仅分为“其他”(除超重、肥胖以外人群)、“超重”、“肥胖”3个人群,实际评价男生5 337名,女生5 142名,见表4。 2.4 “身高标准体重法”1985年与20XX年比较 除去无评价参考值的年龄组和身高、体重超标准范围的数据,同时可使用这两种筛检标准进行评价比较的学生为9 878名,见表5、表6。 从表5男生的评价结果比较来看,1985年标准“营养不良”的筛出率为11.53%(548/4 754),20XX年标准“营养不良”与“较轻体重”的合计筛出率为33.13%(1575/4 754),1985年标准显著低于20XX年标准(2=639.631,P=0.00),而“超重”与

5、“肥胖”的合计筛出率1985年标准为44.62%(2 121/4 754)显著高于20XX年标准的34.96%(1 662/4 754)(2=92.492,P=0.00)。数据分布显示,1985年标准中49.21%(1 026/2 085)的“正常体重”人群在20XX年标准中被评价为“较轻体重”,而58.88%(441/749)的“超重”人群被评价为“正常体重”,两者均提示20XX年标准有较高的“正常体重”界值。女生评价结果比较同男生。 2.5 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与BMI法比较 除去无评价参考值的年龄组和身高、体重超标准范围的数据,同时可使用这两种筛检标准进行评价比较的学生为9 92

6、4名,见表7、表8。 表7中男生的评价结果显示,“超重”与“肥胖”的合计筛出率1985年标准为44.67%(2 138/4 786)显著高于BMI标准的38.09%(1 823/4 786)(2=42.735,P=0.00);数据分布显示,1985年标准中45.09%(340/754)的“超重”人群在BMI标准中被评价为非体重超标,而41.11%(569/1384)的“肥胖”人群被评价为“超重”,两者均提示以20XX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为基础的BMI标准有较高的“超重”和“肥胖”评价界值。女生评价结果比较同男生。 2.6 20XX年“身高标准体重法”与BMI法比较 除去无评价参考值的年龄组

7、和身高、体重超标准范围的数据,同时可使用这两种筛检标准进行评价比较的学生为10406名(见表9、10)。 表9男生的评价结果显示“超重”与“肥胖”的合计筛出率20XX年标准为34.80%(1838/5281),BMI标准为37.89%(2 001/5 28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2=10.873,P=0.001),从数据来看BMI标准筛出率高于20XX年标准;但数据分布显示20XX年标准中39.13%(578/1 477)的“肥胖”人群在BMI标准中被评价为“超重”,这部分人群导致了20XX年标准的“肥胖”筛出率27.97%(1 477/5 281)反而明显高于BMI标准的17.06%(901

8、/5 281)(2=180.059,P=0.00)。 表10女生结果显示“超重”与“肥胖”的合计筛出率20XX年标准(1165/5125=22.73%)与BMI标准(1061/5 125=20.70%)无统计学差别(2=6.207,P=0.013),但数据分布同样显示了20XX年标准的“肥胖”筛出率15.55%(797/5 125)明显高于BMI标准的8.08%(414/5 125)(2=137.359,P=0.00)。 2.7 3种筛查标准分性别比较 把用“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的“营养不良”和“正常”合并为“其他”与BMI标准进行比较。男生3种筛查标准的“超重”与“肥胖”合计值分别为BMI标准

9、38.13%、20XX年标准34.64%、1985年标准44.71%,经统计分析3个率不同或不全相同(2=219.492,P=0.00),3个率的两两多重比较显示3者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表11)。数据显示,筛出率1985年标准BMI标准20XX年标准;女生3种筛查标准的“超重”与“肥胖”合计值分别为BMI标准20.73%、20XX年标准23.02%、1985年标准25.41%,经统计分析3个率不同或不全相同(2=61.745,P=0.00),3个率的两两多重比较显示,除了BMI标准与1985年标准比较组外,尚不能认为其余两个比较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表12)。但“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不同,

10、男生1985年标准的“超重”/“肥胖”为11.83,20XX年标准为14.03,BMI为10.83;女生依次为11.05、12.07、10.64。 3 讨论 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组以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定为标准体重,以标准体重(100%)10%为正常范围,低于90%标准体重为营养不良,在81%90%标准体重范围内为轻度营养不良,在71%80%标准体重范围内为中度营养不良,61%70%标准体重范围内为重度营养不良,低于60%标准体重为极重度营养不良,111%120%标准体重范围内为超重,高于120%标准体重为肥胖,即为学校卫生工作领域使用的“身高标准体重”1985年标准。但其存在

11、明显缺陷: 评价年龄段722岁,使 “身高标准体重”20XX年标准是北京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研究所在全国学校卫生标准委员会的委托下,利用20XX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数据资料重新制定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筛查标准,包括身高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2项标准,适用于我国622岁学生。针对我国目前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现状,该标准对1985年作了一定的修改,营养不良取消分度评价,增加“较轻体重”单独作为介于“营养不良”和“正常体重”中的一个评价指标。以20XX年标准评价,本次研究对象中“较轻体重”(30.75%)和“超重肥胖”人群(28.94%)均占相当比例,提示儿童青少年的营养干预工作已从单纯的防治营

12、养不良过渡到预防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两者并重的阶段;而且超评价范围的数据仅80名(80/11 200=0.71%),更切合当前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水平。但20XX年标准同样存在不足之处,与1985年标准相比,它提高了“正常”和“超重”的评价界值,而“肥胖”则变动较小,导致其筛查的肥胖率远大于超重率,失去了“超重”对于“肥胖”的警戒作用3,且与多项研究证实的“我国现阶段营养过剩以超重为主”4的结论有所出入。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是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以20XX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为参照数据,利用年龄别身高标准筛除生长发育迟滞,身高别体重标准筛除消瘦,最终样本总数为

13、242 575人,比较中国儿童青少年BMI分布与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NCHS)国际标准差距,计算随年龄BMI百分位数分布。利用生理、血脂生化和体成分指标进行交叉验证,运用B-spline曲线对选定标准作平滑化拟合,交叉验证显示,以P85和P95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较适宜,灵敏性和特异性符合要求。从分性别的3种筛查标准比较来看,BMI标准的各筛查界值均有提高且幅度相近,从而显示超重肥胖比例较为合理,而且兼顾身高和体重两方面生长发育状况的营养评价比身高标准体重更具合理性5。由于BMI为一指数,故不会因为身高、体重超标准范围而无法评价,“身高标准体重”评价却存在这方面的缺陷,它所遗漏的这部分恰恰是最有可能存在营养过剩现象的人群。考虑到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筛选标准的一致性和结论的可比较性,BMI优于上述两标准。但是由于其所参考的样本数据年龄段为718岁,所以尚缺乏18岁组的评价标准。 通过3种筛查标准的比较,我们认为,BMI标准在目前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筛查工作中更具有实用性,但应尽快完善超年龄段和营养不良的评价参考值,以供选择为学校卫生工作的新标准。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